时间:2012年09月1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因素,并且结合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落霞路站的设计实例来简要分析一个地铁标准站的设计方法,展示了整个推理过程。
关键词: 地铁标准车站 功能合理 控制因素 综合考虑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design subway station, the principle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and combined with the wuxi metro line 1 LaXia road station through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sign example of a subway station design method of standard, show the reasoning process.
Key words: the subway station reasonable control factors standard function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的普及,由于道路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区道路的结构性缺陷等原因,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城市的交通速度问题,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内容。而在地铁建设中,标准站的设计成为前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车站设计的一般规定
1.1 主要设计原则
(1) 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2) 站位平面设计应与周围的城市道路、建筑的规划积极配合,合理布置通道、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
(3) 车站规模应按预测的远期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的大小、车站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4) 车站平面设计必须满足设备运行的需求,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便于管理。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5) 车站设计应满足防灾事故疏散的要求,出入口总疏散能力应大于远期高峰小时紧急疏散客流量的1.1~1.4倍。
(6) 车站设计应满足防洪、防涝及抗震要求。防洪按10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设计,并按最高水位进行检算。
(7) 地下车站应兼顾人民防空功能的需要。
(8) 车站设计应考虑公共卫生间及其他便民设施。
(9) 车站设计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并应与市政无障碍设施接驳。[1]
1.2 车站总体布置
(1) 车站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行车要求、周边构筑物及车站与区间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2) 车站竖向布置应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边环境、区间施工方法、地面道路、所经河流、环境要求及城市景观等因素。
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2 地铁车站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地铁车站总平面的布置以及施工工法的选择取决于几点控制因素:1)站址周边条件及建构筑物情况;2)客流吸引;3)地面交通;4)工程地质条件;5)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等。下面以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落霞路站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设计标准站时如何综合考虑这几点控制因素。
2.1 落霞路站概述
无锡地铁1号线北起自惠山新城的惠山大道,线路向南穿越了惠山区、北塘区、崇安区、南长区、滨湖区等五个城区。正线全长29419.519m,共设车站24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19座。落霞路站是1号线第18个站,车站位于无锡市太湖新城大通路与南湖大道的十字路口,沿南湖大道南北向布置。
2.2 具体方案设计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2.2.1 站位选择比较
(1) 现状道路及规划道路
车站位于大通路与南湖大道十字路口。南湖大道的道路红线宽40米,南湖大道西侧的大通路道路红线宽45.5米,南湖大道东侧的大通路尚未扩建,现状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
(2) 周边现状建筑
车站东北及西北地块现状为菜地,东南地块为落霞苑,西南地块为新建成的南湖家园。
(3) 周边影响构筑物
沿南湖大道东侧和沿西侧大通路中央绿化隔离带有高压电塔220kv,该高压电线横跨南湖大道与大通路交叉路口,悬高为22米。沿南湖大道东侧有河道沙泾港,南北走向。
(4) 周边用地规划
车站东北地块规划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西北地块规划为市一级行政办公用地,东南及西南地块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沿南湖大道西侧为城市道路绿化带。
综上所述,考虑两个方案,一为跨路口方案,充分吸引客流;二为避让横跨南湖大道220kv高压电线的不跨路口方案。
2.2.2 车站总平面布置
(1) 推荐方案总平面布置
车站站位设于大通路与南湖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跨路口设置,车站尽量西移,避开沙径桥,车站采用地下两层方案,有效站台中心点里程为YSK21+273.716,起点里程为右YSK21+201.816,终点里程为YSK21+391.716。车站总长度为189.9m,标准段宽18.7m。
车站设4个乘客出入口,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的绿地及空地上,其中3号口预留, 2号出入口设无障碍电梯,车站共设两组矮风亭,布置于南湖大道以西的规划绿地内,不影响周边地块的开发
(2) 比较方案总平面布置
车站站位设于大通路与南湖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以南,不跨路口设置,车站采用地下两层方案,有效站台中心点里程为YCK21+438.716。车站总长度为206.1m,标准段宽18.7m。
车站共设4个乘客出入口,分别位于南湖大道的东西两侧,其中1号出入口设无障碍电梯。车站共设两组矮风亭,布置于南湖大道以西的规划绿地内。
(3) 方案比较
综上所述,考虑车站客流吸引、车站规模及站间距合理等问题,推荐跨路口方案。
3 车站平面布置
车站各层平面的布置应以人为本,满足客流要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并且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其次尽可能做到美观有特色。车站设计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必须有无障碍出入口和残疾人电梯。
3.1 站厅层平面布置
落霞路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中部为公共区,布置售检票区系统和两组乘客下站台的楼扶梯。公共区中间为付费区,两端是通过通道连接的非付费区。站厅南端布置车站的主要管理及设备用房,北端仅布置环控设备房。(图5)
站台层平面布置
地下二层为车站站台层,根据《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设计技术要求》本站站台宽度为10米[3],经计算,10米宽站台已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也能满足事故期间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站台设置在中部,两端设置设备房。(图6)
车站防灾设计
4.1 防淹设计
车站防洪设计的暴雨频率按无锡市百年一遇暴雨重现期的标准设防,车站出入口平台和风口下沿的标高均考虑防淹高度,必要时加设防淹设施。
4.2 防火设计
按《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规定,本工程属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4.2.1 防火分区及安全出入口设置
车站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站厅、站台公共区为一个防火分区,站厅层南、北两侧设备区各为一个防火分区,站台层南、北两侧设备区各为一个防火分区。除车站公共区外,设备管理用房防火分区使用面积均小于1500平方米。
地下车站防火分区(有人区)安全出口的设置:车站站台和站厅防火分区,设置安全出口3个,均直通车站外部空间;车站站厅层南侧设备管理用房设安全出口1个,并直通外部空间。
4.2.2 安全疏散
楼、扶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6min内将一个行车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1](根据技术要求远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30,客流超高峰系数取1.3)
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按下列公式计算:
T=1+(Q1+Q2)/0.9[A1(N-1)+A2B]
T=1+[22687×1.3/30+(1147+3286)×1.3/30+20]/0.9[160 (扶梯)+62×4.8(楼梯)] =3.9min< 6min。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站台至站厅紧急疏散能力满足要求。
4.2.3 防火措施及防烟分区
车站结构、装修材料及设备等均需满足防火要求。车站公共区内设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m2且不跨越防火分区。设备区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750m2。[2]
5 小结
一个地铁站的建筑设计,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单是上述的建筑专业的范畴,更需要与结构及各系统专业的配合和综合设计,一定要作全方位的设计,才能做出功能合理、可实施性强的方案。(图7、图8)
参考文献:
[1]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设计技术要求[Z],无锡,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