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0月1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在基坑临近河道或浅部有较厚填土临近已有建筑物,需要防止浅部潜水的侧向渗流以及河水渗流倒灌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尤其在城区浅部存在较深厚的杂填土时,常规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困难,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形成帷幕止水,施工方便,效果良好。
关键词: 基坑开挖;浅部地层;砖瓦碎石填土;压密注浆帷幕止水
Abstract: In the foundation pit is near the river or shallow have thicker filling soil near the existing buildings, need to prevent the lateral seepage and diving to the shallow water seepage flow backwar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op water. Especially in the city there are deep shallow the miscellaneous fill in the soil, the conventional cement-soil pil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the secret pressure grouting strengthening the soil forming curtain to stop water,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the effect is good.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Shallow strata; Brick and tile gravel filling; Pressure grouting curtain close shut-off of water
中图分类号:U4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基坑临近河道和浅部有较厚填土临近已有建筑物,需要防止浅部潜水的侧向渗流以及河水渗流倒灌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尤其在城区浅部存在较深厚的杂填土时,常规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困难,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形成帷幕止水,施工方便,效果良好。
1、工程概述
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大儒巷停车场工程位于苏州市平江路西、大儒巷北侧。
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高度9.40m,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6986㎡;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000㎡。本工程设计±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500m(国家85高程);场地自然地面标高3.30m。底板顶标高为-3.550m,基底标高-4.05m;基础地梁基底标高-4.40m,考虑坑内排水沟加深300㎜,基底标高-4.70m。集水井部分基底标高为-5.0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4.20m;集水坑段5.00m。
2、地质资料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该场地土层分布如下;
①1杂填土:杂色,物质构成不均,主要由碎石垫层组成,夹有少量粘性土和砂性土。土层厚约2.00~2.80m。
①2素填土:灰~灰黄色,软塑,以粘性土为主,夹少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层厚约1.00~1.70m,层顶标高-0.05~0.64m。
①3淤泥质填土:灰~灰黑色,流塑,含少量瓦砾、碎砖石、腐植物,分布在暗浜,土质不均。层厚约1.00~2.80m,层顶标高-0.05~1.64m。
②粘土:黄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 ,中压缩性。层厚0.80~2.50m,层顶标高-1.00~1.21m。
③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下部夹薄层粉土,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中压缩性,含少量云母碎屑,全场地分布。层厚0.90~2.30m,层顶标高-2.14~-1.29m。
④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流塑,夹薄层粉土,层理发育,粉粒多,低干强度,中压缩性。层厚1.30~3.00m,层顶标高-3.84~-2.81m。
⑤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色、中密,很湿,夹粉质粘土薄层,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 ,中压缩性。层厚6.80~7.90m。
3、地基加固方案分析:
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及下部微承压水。潜水主要存于地层上部①填土层中,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差,稳定水位埋深为0.80m~1.20m,稳定水位的标高为1.70m。潜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地面渗透补给为主,通过自然蒸发与侧向径流排泄。
微承压水赋存于⑤粉土层中,其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好。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40~1.80m,稳定水位的标高为1.30m (黄海高程),其顶板埋深8.00~9.80m。基坑开挖深度3.90m(集水坑4.50 m);隔水层厚4.00~5.50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W基底抗渗流稳定性公式:
rm(t+Δt)≥1.1Pw (W.0.1)
(19.4×2.00+18.9*2.0)/(5.0×10.0)=1.53>1.1
根据上述理论验算,基底抗渗流稳定;
基坑降排水方法如下:
1)地表水: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的地表进行修整,构筑排水堤,防止地表降水流向基坑。
2)坡面排水:在支护面层背部插入长0.5m,直径50mm的水平排水管,排水管里端梅花形打眼外裹尼龙网,外端伸出面层,间距2.0×1.5m,以便将喷混凝土面层后的积水排出。减小面层压力。
3)基坑内排水:采用基坑底布置明沟即在基坑底四周紧靠坑壁设置深明沟加集水坑,将水浅层水和坑底明沟底以上土层的水渗入明沟并导入集水坑,用水泵将积水排出坑外。
4)孔隙潜水:由于本基坑周边为古建筑和纵多市政管线,地下水的流失,水位漏斗一旦形成,在漏斗区内地面将不均匀沉降,可能对周边建筑和管线产生不良作用,甚至破坏。因此需要重点控制地下水水位变化,尽可能维持地下水的原始状态;对浅部孔隙潜水的控制,采用压密注浆形成一道帷幕止水;
4、压密注浆止水帷幕的设计
本场地地质条件较差,填土厚,而场地浅部土质,为结构松散的杂填土、填土, 地下水的流失,水位漏斗一旦形成,在漏斗区内地面将不均匀沉降,可能对周边建筑和管线产生不良作用,甚至破坏。因此需要重点控制地下水水位变化,尽可能维持地下水的原始状态;对浅部孔隙潜水的控制,采用压密注浆形成一道帷幕止水;同时提高土体的强度和自稳能力,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4.1注浆孔的布置
沿基坑顶边界线向外0.5m布设注浆孔,设注浆孔三排,排间距0.80m,孔间距0.80m,注浆孔呈梅花形布设,以进入粘土0.50m为原则,注浆深度5.00m。
压密注浆施工时采用水泥,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水灰比0.6。要求注浆水泥量控制在100kg/m3,注浆压力0.2~0.3MPa,认真做好注浆记录。
4.2技术分析及措施
4.2.1注浆原理
土层加固改良后,浆液呈脉状充填于四周土层裂隙中,浆液扩散半径一般为0.4~0.8m。施工时采用分层注浆,提高注浆效果,控制好注浆压力、浆量,增加加固体半径,注浆孔按间距0.80m网格状布设,将加固体连成一片,提高加固体承载力。并且有效的减少土体的固结的孔隙,达到减少土层渗透系数,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层的密实度。
4.2.2施工工艺
由于场地周边环境复杂,大量注浆可能对周边的建筑和路面造成隆起等不利影响,因此采用先外侧封闭注浆,后中间的施工顺序。即先施工外侧两排注浆孔,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注浆围幕。再施工内侧注浆孔。在施工时采用间隔跳注,分批次对其进行注浆。
针对本工程场地土层工程地质条件,根据(JGJ79-2002)规范制定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4.2.3注浆要求
1)压密注浆施工时采用水泥,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水灰比0.6。
2)要求注浆量控制在120kg/m3,注浆压力0.2~0.4MPa,认真做好注浆记录。控制注浆压力,第一次(外围段)注浆压力≤0.2 MPa。第二次注浆孔,注浆压力0.2~0.4 Mpa,加大压力克服粘土的抗拉强度,迫使原状土张开裂隙实行劈裂灌浆,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其内聚力。
3)单孔注浆停止条件(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均可):(1)达到设计用浆量120kg/m3;(2)水泥浆冒出地表;(3)注浆压力大于0.4Mpa稳定3分钟以上。
4)根据压密注浆规范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跳注法,间隔作业,先制孔,后成孔,再注浆,先外围,后内部。
5)认真做好注浆记录。
5、压密注浆帷幕止水效果
根据随后基坑施工土方开挖,对基坑外地下水水监测,地下水位变幅在0.5m内;对基坑坑壁观测,坡面干燥,无渗漏迹象,止水效果良好。
6、结语
对于浅部明水、孔隙潜水的防渗漏,采用压密注浆处理措施,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根据我公司在苏州城区多个项目的应用,如苏州邓蔚路1号交易中心基坑帷幕止水、阊胥路商业大厦基坑帷幕止水等数个项目的实施,均取得良好的止水效果,笔者认为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浅部填土(杂填土)的帷幕止水的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基坑工程书册(第二版) 2009
[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邹金锋.劈裂注浆机理分析及应用研究 2004
[4]巨建勋.压密注浆加固机理研究 D .长沙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2006
作者简介:王俊(1980-),男,江苏盐城人,苏州科技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工作。
1330620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