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金课”视阈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时间:2021年09月0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 基于此,本文以金课视阈切入,明确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具有职业性、系统性与动力性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职院校在金课视阈下进行课程建设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前言: 高职院校是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 基于此,本文以金课视阈切入,明确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具有职业性、系统性与动力性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职院校在“金课”视阈下进行课程建设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

  前言: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为国家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下,实现“金课”教育已经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点。 正如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提出,应当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基本规律,落实人才培养的任务,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适当增加大学生的“负担”,将“水课”变成有难度、有深度的“金课”。

  1 金课概述

  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对于当前我国教育“玩命中学,快乐大学”的情况,提出了要将大学课程转变为有挑战性、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此为金课的来源。 而李志义进一步对金课加以定义,认为水课具有灌输课堂、低阶课堂、重学轻思、重知轻行、封闭课堂的特点,金课与其相反,具有对话课堂、高阶课堂、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对话课堂的特点。 吕林海则提出,在定义“水课”与“金课”的过程中,不能以“穿衣戴帽”的形式判断,活动式与探究式不一定为“金课”,安静聆听也不一定是“水课”,应当明确判断标准,以学习层面出发,明确金课本质在于“学业之成,学习之深”,学生多以深度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获得成功。 吴岩于2018年11月提出,金课建设具有“两性一度”的标准,即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

  2 “金课”视阈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特性及多维价值

  2.1 建设特性

  (1)职业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划分依据在于“职业性”,其作为高职院校办学基础,也是核心优势和价值所在,具体如下:一是高职院校职业方向明确,开设专业强调岗位与职业一一对应; 二是高职教育侧重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以订单式教育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是高职教育具有显著技能性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岗位需求; 四是高职课程是以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为基础,针对某岗位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应用性与针对性均较强。

  (2)系统性

  高职院校在制定“金课”课程方案与标准过程中,需要对分立课程体系进行充分考量,明确专业课程培养人才核心要素,可与社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根据典型任务、工作过程推理开设相应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前后衔接需求与培养人才目标,制定系统化课程结构。 同时,还应当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标准制定,确保学生所学内容能够解决问题,提高内容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则以“行动导向”、“任务引领”为主,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对话课堂”,贯穿整体教学过程。

  (3)动力性

  在学习动力方面,“金课”动力主要是源于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策略,一是融合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标准等融合到同时教育改革之中; 二是摒弃“老套”、“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当前业态变革发展相结合,对于业内最新理念及发展向标进行更新; 三是以“问题”导向方式进行探究性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做到提问、解决、实践,在学习中思考,提高其求知欲; 四是完善奖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就感,以免产生“一刀切”的期末考试情况。

  2.2 多维价值

  高职院校建设“金课”,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高阶性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专业技能与思维方法,构建系统性认知体系,拥有发现疑难、探究批判、创新求解、解决复杂问题的挑战能力、高阶思维及综合能力; 二是实现高职课程建设创新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金课”建设能够将各专业教学创新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在建设课程内容中,应当体现出时代性与前沿性,教学形式则展现出互动性与先进性,方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 高校课程建设转换模式滞后,陈旧性与低阶性情况对于“金课”建设具有直接影响,增加更多实践性教学,可有效提高高职课程实效性、科学性与感染力,以保证提高专业的当代价值。

  主要是高职专业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变成纯粹的理论教学,需要增加实践性与时代性,方能确保专业课程实现发展与创新; 三是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金课”建设对于各专业教师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合理提高学业挑战度、提升理论深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宽课程宽度,切实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作为各专业实施者、组织者与引领者,需要有攀登高峰的毅力与直面困难的勇气,对教学严要求,有效提高了教师综合能力。

  3 “金课”视阈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路径

  3.1 健全课程制度

  在培养人才中课程作为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应当做好建设课程这一基础工作,以此为学校发展、专业建设及培养人才提供支持,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进而达到“金课”教学目标。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高职院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更多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此种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建设课程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理顺建设课程及其相关要素的逻辑关系,立足于地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遵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打造“金课堂”,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凸显职业岗位技能、符合学校教学规律,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标准,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培养人才方案、课程体系、标准、内容、设计、分析学情、实施课程、优化课程的建设流程,以保证建设“金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规范性。

  3.2 打造优秀团队

  高职院校“金课”建设优劣,重点在于教师,建设“金课”可推动教师成长。 “金课”标准是“两性一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的使命与职责是教书育人,高职院校应当将教师精力与学校资源集中到教学上,让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度,将更多精力投入其中,不仅是在课堂上简单进行知识传授,还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回归本分、回归常识、回归梦想、回归初心,通过精心备课为学生提供创新性、高阶性的课程内容,实现能力培养、引领价值与传授知识的统一; 二是变革课堂形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学生实践能力及信息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为了能够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仅依赖传统PPT播放方式已经难以达到效果,为打造“金课”,则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接受挑战,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网络学习形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等实现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加大内培外引力度。

  新时期发展下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应当做好部署工作,强化教师培养。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校本培训、师徒结对、企业实践、教学观摩与政策解读,与当前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大赛、微课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相结合,组织一系列科研活动、校级教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在实践中将培养教师与课程改革融合到一起,加强“金课”建设。 另一方面则引进更多人才,对于重点课程、学科及赛项,可引进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开发性人才,实现产教结合,做到实践、课堂与比赛融通,满足一体化育人需求。

  3.3 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学设计中,应当融入思政元素,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加强学生劳动意识、道德情操、创新及研究意识的培养。 此过程中,可应用案例育人法,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如,《今日女报》、湖南卫视等报道毕业生抗疫一线,守护建设雷神山的先进事迹,以此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或是利用专业人物事迹,如技工学校毕业学生,获得国家6项发明专利,受到省政府技术相应津贴的故事,感谢在党的引领下让人们走入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肯钻研、肯努力,任何人都能实现梦想; 或是以劳模事例育人,如许振超作为青海码头工人,其“一钩净”、“无声响操作”、“无故障运行”、“二次钩停”的事例,以此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激发起创新、劳动与研究意识。

  在此过程中,还能在课堂中借助作业、签到、辩论、任务等方式进行课堂育人,且将总结反思中插入其中。 如,建筑面积计算中,教师应当要求按事签到与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守时的良好习惯,与房价相联系明确计算建筑面积准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计算,通过闯关游戏的方式对建筑面积准确判断与计算,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同时,在辩论会中引入行业内偷面积的做法,让学生拥有正确职业道德观与思辨精神。 简而言之,德为立身之本,如若想要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则必须在金课建设中关注教学教育性,以达到高职院校育人目的。

  3.4 多元教学评价

  我国当前尽管已经构成社会、政府、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保障体系,在课程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与改进空间。 并且,在课程建设中,多元评价作为重要教学管理与反馈方式,传统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笔试成绩,方法也较为单一,而好的评价方式需保证方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展现的价值观、学习策略、合作精神、态度情感等进行综合评价,考察综合素质,赋予合理权重,纳入至行业标准中,以提高评价效果,1+X证书制度即可。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当构建学生评课方案,强化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可将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价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依靠企业高管精英、专家学者、组织专业力量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形式,明确学徒制与所有制办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时间,建立互评机制。 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其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可构建完善评课机制,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反馈,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 自我评价则是学生与教师自我反思、内化的过程,发现问题,调整计划,以便推动自身实现进步与成长; 同行及同学评价,则更加深入、全面和专业,能够针对性的让学生与教师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4 总结

  综上所述,“金课”是为教育者提供的行动指向,高职院校的“金课”建设仍需加强。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健全课程制度、打造优秀团队、融入思政元素、多远教学评价的方式,深入研究“金课”建设路径,以推动高职院校形成独特的“金课”教学体系。

  作者:陈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