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1月2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内涵入手,在剖析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村官; 创业能力
Abstract: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business ability, and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party congress spirit,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has great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ofou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pioneering capacity of the connot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ability is not presented, based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an effective wa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 Career ability
中图分类号:B8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我国也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比较缺乏,创业成功还有待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因此,如何开展创业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创业能力的内涵
(一)创业能力一词的由来
创业能力一词,是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华裔专家朱小奇研究后确定的,王一兵译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1989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针对未来人才素质,埃利雅德博士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关于“三本教育护照”的讨论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和观察员的浓厚兴趣,并最终写进了会议报告。“三本教育护照”的概念是柯林·博尔在1988年向经合组织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并引起了热烈讨论。他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学习和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护照”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过去人们往往重视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学术的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亚太会议报告还指出:“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要求培养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跟踪和评估的能力。”[1]1989年12月中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革新教育规划会议”。会议报告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概念框架和开发创业能力的策略,并制定了实施这一项目的地区行动计划。1991年1月,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上进一步对创业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在现行课程中渗透创业能力教育的课程模式和评价模式。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
(二)创业能力的定义
创业能力是指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这里讲的开拓性活动可以是经济领域的,也可以是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创办事业或经济实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有较大的风险性;二是有一定的创新性;三是有强烈的实践性。创业能力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指人们在各行各业中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从小的范围来讲,则是指人们创办小企业的实践活动。人的每一种能力都是人的生命力的显现,而创业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综合表现,更是生命力的一种高级体现。它要融合自我生命的多种能量,将自己的理想(梦想)千方百计变为现实。具有创业能力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践”导向,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产品”导向,需要将自己或他人的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产品,通过产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获得快乐成功的生命体验。这里所说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产品,也可以是服务性的产品,如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2]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不足的具体体现
(一)国家的政策、体制不完善,创业扶持不足
大学生村官属新生事物,对于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一个什么样角色的问题,在现有的政策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定位不明确,既不是村民,也不是党政领导干部,这导致了他们身份的尴尬,高不成低不就。另外,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能否创办、领办私营企业,应当鼓励还是限制等问题,也没有现成规章制度可遵循,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无序性,严重者会陷入僵化局面。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县里也出台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具体措施,但从总体上讲,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一是扶持政策尚欠细化。许多大学生“村官”认为县里出台的扶持政策总体上比较笼统,希望在费用减免、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明确细化。二是创业精力尚难保证。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时间在乡村工作,而创业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在创业援助政策中,虽然允许大学生“村官”占用一定工作时间用于创业,但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难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便于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二)社会支持效应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政府主动性强,社会支持效应不足的局面。新闻媒体、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尚不能在舆论宣传、科技信息、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稳定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另外,以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程度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社会资源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支撑作用的有效整合。以上因素都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渠道,缩小了他们的成长空间,容易使大学生做村官的价值感打折扣。
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在创业方面除了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到部分资金外,尚有很大缺口。农村信用社贷款按属地发放,贷款利率较高,工行、中行、邮储行也均因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风险较大,贷款额度低,上级行授信审批严格,支行权限不足等原因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举措敬而远之。
(三)大学生“村官” 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不足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和社区工作,思想状况较为复杂,创业心态各不相同。一是怀着“考”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村官把“村官”岗位当作临时性、过渡性岗位,一门心思想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根本不想创业。二是存在思想顾虑。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如何创业、怎样创业一无所知,更无创业之心,担心创业失败,既怕承担创业风险,更怕影响未来自身发展。三是存在安于现状的心态。有些大学生村官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担任“村官”,与在企业任职的同学相比,工作比较安稳,近两万元的年工资收入也不错,较满足现状。由于受专业、经历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村官”“有知识但缺创业技能、有热情但缺创业经验”的现象甚为普遍。一是专业限制明显。全县78名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为涉农或经济管理类的仅占43%,大部分都是法学、中文、物理学、新闻、文秘等,所学专业知识与创业的关联度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二是工作经历缺乏。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中,79%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从学校直接到农村,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创业经验更是不足。三是创业知识局限。一些大学生村官虽有创业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志对创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营销策略等一窍不通,对创业过程中办理手续、程序流程等了解不够,在与大学生“村官”的座谈交流中,许多大学生村官对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都不甚了解。上述这些不足和局限,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效推进。[7]
(四)缺乏广阔的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课程。近些年,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在大学生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也为我们开展创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单就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来说,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与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我们的部分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由于缺乏活动载体和实践课程方面的教育内容而显得苍白无力,大学生的创业的机会识别和开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这些关键的创业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育和养成。从宏观上看,政府、社会和学校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如何进一步创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培育更好的创业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从微观上看,有的高校未能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需求,缩短和减少实践课时,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使得不少创业尝试者落入了空有创业激情和梦想却苦于“实践无平台”的尴尬境地。[8]
三、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对到基层创业有贷款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府可设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高校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等自主创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在条件许可下,省、市、县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登记优惠。一是程序简化;二是费用减免。(2)金融贷款优惠。一是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简化贷款手续;三是利率优惠。(3)税率减免优惠。(4)员工待遇优惠。一是员工聘请和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二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优惠;三是社会保险有单独渠道。
(二)社会各界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级政府应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环境、搭建舞台、完善机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的火热实践中历炼成长、建功立业。各级组织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完善培养机制,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全力激发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的潜能。高校要配合做好到大学毕业生农村基层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并开展相应的农村工作和创业培训,加强村官工作中的岗前引导培养与跟踪指导培训。社会媒体应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社会都应积极支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条件。
(三)宣传教育和创业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打好扎实的根基
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一要注重思想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村官把农村作为自己创业的舞台,把创业作为服务基层的平台。二要注重典型引导。选择一批大学生村官创业重点项目,逐一制定援助方案,落实综合扶持措施,确保项目早启动、早见效,努力建设一批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创业示范基地。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使大学生村官创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要注重激励引导。把创业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官评优评先、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注重从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中发展党员,加快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创业能力较强、深受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和社区领导班子。
通过加强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业团队管理与运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加快优质创业项目库建设,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档次和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意识培训,免费提供创业风险预警信息,提升大学生村官规避风险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创业活动,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创业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可结合“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创造条件鼓励一部分有创造力、有决心的学生,尤其是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良,综合素质高,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学生让他们加入创业阵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抓住创业实践迫切需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严格日常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考察,促进养成诚实善良的道德品质;通过联欢会、才艺展示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养成锻炼习惯、参加野外训练等形式,培养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优良作风和心理素质;通过参观考察发展较快的企业或地区,使大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友示范,邀请业绩突出的校友回校介绍经验,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需要,汲取校友的成功经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通过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设计大赛、科技节和勤工助学等的活动,丰富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创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大学生村官提升个人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想要最终实现创业富民的目标,创业主体——大学生“村官”自身“软实力”的升级至关重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创业动机和强烈的创业愿望、是否对未来的挑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是否拥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无不直接关系着创业的成败和质量。大学生村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树立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学会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在竞争中增强本领,在创业中追求财富,在奋斗中提升人生价值,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村官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补充创业所需的各项知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践中要学会立足地方找项目,学会组建团队,学会与当村里已有的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共同创业,学会依托当地已有企业锻炼自己,学会搭名企创业来解决自己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发展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一兵.学会关心——面向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J].教育研究,1990,(7):5-17
[2] 凌军辉,陆峰.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宁开幕[N].扬子晚报,2010-05-03(7):49-54
[3] 朱万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0):12-14
[4] 李红.创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39
[5] 张丽.从大学生村官新政策的实施看加强大学生能力建设[J].经济参考研究,2009,(12):18-20
[6] 冯华,王振红.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剖析[J].商业时代,2009,(7):45-47
[7] 郑素娟.大学生当村官利与弊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34-36
[8] 赵维双.完善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对策[J].经济参考研究, 2009,(70):9
[9] 余秀华.积极关注:青年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54-59
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安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批准号:2010SK370) ;安徽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批准号:2010SK384ZD)
作者简介: 程业炳(1972-),男,安徽肥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韦文联(1965-),男,安徽肥东人,硕士,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