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1月3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巧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体验、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新异的刺激很容易使学生兴奋起来。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栩栩如生的意境,妙不可言的模拟,惟妙惟肖的状态,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其态仿佛触手可及,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悦、能动求索的过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用小朋友喜欢的七星瓢虫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只只可爱的七星瓢虫分别爬出来和大家打招呼,用稚嫩、悦耳的声音邀请孩子们猜猜2只、3只、4只……7只七星瓢虫身上分别有几个黑点。课堂氛围顿时活跃了,孩子们都想为七星瓢虫算一算,从而激发了他们研究7的乘法口诀的兴趣和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口诀的编写、迁移、内化、识记和运用等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上面的环节中,如果教师光靠口头提问“2只、3只……7只七星瓢虫身上分别有几个黑点?”将是单调乏味的,学生也很难融入尝试性、体验性和能动性的学习活动中。
二、远程教育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懂、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限制,老师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了困难。如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进入课堂,就为数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紧接着开始讲授新知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同学们也就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的故事作情境,合理地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参与意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概括,有些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的情绪,导致参与意识不强。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感染力强等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在生动的动画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激发起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教学,我创设了数学宫的故事情境。围绕这个情境,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去数学宫的路上,三颗星星挡住去路。看到这孩子们不禁激动的叫起来。为顺利到达数学宫,要解决三个问题,孩子们毫不犹豫的充满了迎接挑战的激情。其中一个问题是“森林医生”,为树治病,给算式找错,并修改,小组交流再汇报。孩子们是乐于助人的,他们以“森林医生”的角色义不容辞的“为树治病”,每人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第二个环节是进入数学宫的育苗门,电脑播放可爱的兔妈妈和兔宝宝采蘑菇的对话。根据听到的对话中的问题列式计算。接着电脑又出示小熊的商店里有很多的体育用品,请小朋友们想,要买哪两样,一共花多少钱?跟你的好朋友说说。这节课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积极展示他们的智慧,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大大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四、高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生活中感悟数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突破教学由于地域、时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课件把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图像巧妙的加以组合,在教学中播放,有利于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拓宽知识面,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能有效的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乐于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专题网站里含有丰富的资源,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网页中把实物图抽象成数学图形,配合一些揭示轴对称的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学生学习又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更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搜索,发现了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生活中美妙的作用,了解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知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而且通过搜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故事化的生活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欲望,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