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2月2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利用井间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通过对目的区块两个井组井进行示踪剂解释,进一步深化了油藏认识,明确油水井的动态连通关系、注入水的去向、注入水前缘推进速度,及注聚后储层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发生的变化情况,并将试验结果应用指导制定开发方案及实施调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题词】示踪剂 流线 数值模拟 孤东油田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between Wells tracer between Wells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the purpose of the block two production Wells of tracer explanation,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servoir understand clearly the oil Wells connected relationship, the dynamic of injected water to the front of the injected water, the advancing speed, and after the polymer injection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s of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pplication guide to establish development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justment measures,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tracer streaml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GuDong oilfield
中图分类号:TN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井间监测技术简介
示踪剂是指那些能随注入流体一起流动,指示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流动方向和渗流速度的物质。井间示踪剂测试是从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然后从周围生产井中监测其产出情况,通过绘制分析示踪剂产出曲线,可以判断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高渗透层或大孔道情况,为油田后期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监测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示踪剂非常重要。通常有以下要求:①本底低,分析灵敏度高;②足够的化学、生物及热稳定性,并与被跟踪的流体特性相似,配伍性好;③在地层中滞留量少;④与地层矿物不发生反应;⑤货源广,价廉,无毒、副作用,对测井无影响,安全环保。因荧光类物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和检测限极低的优点,故本次采用荧光类物质BY-1,BY-2示踪剂,进行井间示踪剂检测,并采用半解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 现场施工概况
2.1 示踪剂的注入与监测
按工艺设计要求,实施示踪剂注入:于2007年11月2日08:50-14:15分别在设计井7-34-155井加入BY-1示踪剂8kg,7-38-155井加入BY-2示踪剂12kg,以泵站注入压力注入,恢复原流程。
样品分析工作在实验室完成,BY-1、BY-2使用CRT-970荧光光谱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从2007年11月2日注入示踪剂,开始取样后监测至2007年12月23日,历时52天,在每个注水井组对应的油井监测到了示踪剂产出,监测期间对15口油井,实取样1141个、分析样品1141个。
2.2 示踪剂产出情况跟踪
①34-155井组情况:该井组10口油井监测到示踪剂(BY-1)明显的响应,详见表1。
表1 34-155注水井组示踪剂(BY-1)响应基本情况
井号 | 井距(m) | 示踪剂突破时间(d) | 见示踪剂峰值时间(d) | 推进速度(m/d) |
7-32-155 | 300 | 5.0,30.0 | 6.5,31 | 60,10 |
7-32-166 | 325 | |||
7-32-175 | 424 | 5 | 6.5 | 84.8 |
7-32-3135 | 325 | 2.5,14 | 3,17 | 130,23.2 |
7-33-3146 | 180 | 3.5,33 | 5.5,36 | 51.4,5.5 |
7-34-166 | 150 | 3.5 | 7 | 42.9 |
7-35-164 | 270 | 3 | 4 | 90 |
7-33-12 | 220 | |||
7-36-3175 | 450 | |||
7-36-146 | 335 | 4 | 4.5 | 83.8 |
7-36-155 | 300 | 2 | 8 | 150 |
7-36-166 | 335 | 2 | 3.5 | 167.5 |
7-36-135 | 424 | 2.5 | 2.5 | 169.5 |
井号 | 井距(m) | 示踪剂突破时间(d) | 见示踪剂峰值时间(d) | 推进速度(m/d) |
7-36-155 | 300 | 1.5,8 | 2,8 | 200 |
7-36-166 | 325 | 2 | 4 | 162.5 |
3.1 地质建模
依据油藏静、动态资料,将实际油藏数字化,建立Ng上54-61砂组30×16×3网格的地质模型,见图1。
图1 三维地质模型
3.2 示踪剂产出拟合情况
在前期建立的地质模型上,根据示踪剂产出情况,模拟地下可能的井间参数分布情况,得到各井示踪剂产出时间、浓度进行拟合曲线,如图2。
3.3 流线分布与流场分布
通过井间水驱方向和流动状态定性分析和预测,结合监测响应数据与动态资料,计算相关数据,绘制三维平面流线分布图,见图3。图形绘制采用有流动就有流线的方法,流线所占的面积大小能够大体表示流量的相对多少。
3.4 井间主渗通道参数解释
从曲线拟合效果看:各井组产出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井间流线将监测区域的流动状态以较好的反应,说明监测结果经软件处理提供的参数是可靠的。
(1)井间示踪剂主渗流区孔喉平均半径。
根据渗透率与孔喉半径的函数关系,求得主渗流通道的孔喉平均半径。
R=τ×(8k/φ)1/2 (1)
式中:R为孔喉平均半径(5~15μm为高渗层, 15~50μm为大孔道, >50μm为特大孔道);
τ为迂曲度。
由计算结果看出,Ng54与Ng55油层为示踪剂主渗流区发育的主要层位,平均孔喉半径介于693.27~830.63μm之间,达到特大孔道级别,反应了疏松砂岩储层经强水洗后粒间结构的巨大变化。
(2)井间示踪剂主渗流区波及体积
根据解释结果,结合区块特征,分析示踪剂突进通道类型为单元内部强水洗。
4 解释结果应用
根据解释结果,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并组织实施,见到了良好效果。首先,针对7-38-155井区存在不同的沉积相条带的解释结果,对该井区重新进行了地层对比,绘制了新的小层平面图和沉积微构造图,并选取7-39-166井点水转油补孔54+5开抽措施引效,实施后效果显著。目前,7-39-166井以57×895.6×3.9×3.4参数生产,日液26.7t/d,日油6.2t/d,含水77.3%。
下步还将继续实施对33-3146井验封、找水,开展针对性的堵水,促进32-166井注聚见效;对38-3186实施调剖,改善吸水剖面,调整层间矛盾;适度实施非均粒径颗粒调驱,减缓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油水井压力系统监测,掌握井组生产动态变化;对部分水井实施调剖堵水,控制大孔道继续扩大。
【参考文献】
[1] 张毅,姜瑞忠,郑小权,等.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2):76-77。
[2] 侯健,王玉斗,陈月明. 聚合物驱数学模型的流线方法求解[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2002,17(3):34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