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3年01月3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我国施工企业适应招投标制度推行项目管理已有30余年,经过不断改进已渐趋成熟,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仍然普遍存在投标阶段与实施阶段相脱节的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投标与施工管理结合不好、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内部奖惩机

  摘要:我国施工企业适应招投标制度推行项目管理已有30余年,经过不断改进已渐趋成熟,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仍然普遍存在投标阶段与实施阶段相脱节的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投标与施工管理结合不好、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内部奖惩机制、建立企业定额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以期更好地适应建设领域的制度改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Abstract: Chin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the public bidd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fte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has gradually mature, bu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remains pervasive tendering pha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the problems of separatio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bidd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bad, professional staff integrated quality is not higher. Need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reform in internal rewards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establishing the enterprise quota area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continuously improve its ow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field,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in get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主要集中在工程的实施阶段。但是,工程投标阶段的工作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工程投标阶段与实施阶段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人员配置

  在工程实践中,施工企业投标书中拟投入人员与项目实施阶段实际投入人员不符,分为两种情况:

  ①施工企业一般在投标文件中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配置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技术工人,并附有证书及身份证。项目实施阶段,普遍存在投标承诺合格人员不能全部到位,或者私下更换人员的现象,施工现场只有少数几个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其余均聘当地的民工。

  ②施工企业中标后,存在"借用"现象。

  1.2报价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施工企业在业主提供的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资料,结合企业定额编制投标报价。从事投标报价的工作人员必须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经营,熟悉工程的相关法律,行业规范、相关标准等。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常常脱离实际,给工程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留下隐患。

  1.3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书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评标内容的一部分。施工企业为了争取中标会在投标书中尽量满足业主的要求,响应招标文件,但是在中标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考虑的是生产效益,更多是从自身的情况出发,一般都会改变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调整施工方案、进度计划,重新部署。这时投标书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就难以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作业指导书编写起到指导性作用了。

  2问题成因分析

  2.1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目前施工企业的投标基本上是市场开发部门负责,而项目实施则由其他部门分头管理。由于这种体制的问题,投标人员与项目实施阶段的人员联系极少。投标人员对目前工程施工技术新发展、工程领域的新动向不甚了解。

  2.2两阶段人员考核依据不同

  市场开发部的工作业绩是以中标额为考察依据,而项目实施部门的工作业绩是以盈利为考察依据,这造成了一些项目虽然中标却先天不足,缺乏盈利的潜力,有些项目亏损甚至无法履约。

  2.3责任、奖罚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不少施工企业投标人员在项目中标后,就不再负责项目的后续工作,由项目实施人员接手,项目的盈利与否与投标人员没有关系。而在工程实践中投标文件是施工合同签订的主要依据,施工合同是项目实施的依据,投标文件由投标人员编写,项目的盈利与否与投标人员编制的投标文件的质量高低有直接关系。目前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对投标人员的工作成果的责任追究机制。

  2.4不重视以往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总结

  很多施工企业在投标的过程中投标人员一般不参与工程实施阶段没有那些类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资料,而实际上后者比前者的参考价值高得多。施工企业缺乏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总结。

  2.5施工企业人才不能适应岗位资质要求

  我国目前从事不同岗位的工作都要求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存在一些岗位资格制度实施时间较短或者证书取得门槛过高,施工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那么多的建造师、技术员、质检员等等。

  3对策与建议

  3.1企业领导重视投标工作

  项目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投标是企业取得项目的主要方法,中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领导只有重视投标工作,才能经营好企业。企业领导和全体成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投标书是企业对建设单位的承诺,诚信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失去了信用,企业终将被淘汰。

  3.2提高投标人员的素质

  企业在选择投标人员时,应该精挑细选,要求持证上岗。一方面可以从本单位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中选拔理论实践基本功扎实,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骨干,通过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后再批准其从事投标的工作,做到唯才是用,杜绝唯亲是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从社会上直接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对已在岗的投标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继续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3.3改革对投标人员的奖励机制

  企业对投标人员的奖励常常以中标与否以及中标额的大小为依据,往往对中标后企业的盈利水平估计不足。建议企业在制定对投标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奖励措施时,充分考虑项目在建期盈利水平和决算利润,综合中标与否、中标额大小、项目在建期年盈利的大小以及项目决算利润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3.4重视人才培养

  施工企业应加大培训的力度,完善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重视对企业急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企业员工自学成才,成为企业的注册人才,对通过自学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予以特别奖励。同时,施工企业还应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才库,一方面做到对自己的人力资源一清二楚,另一方面也为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奠定基础。

  3.5建立企业定额

  建立企业的信息库和企业定额可以帮助施工企业更好的适应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其它工程的投标阶段和实施阶段,提高人员配置、工程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水平。

  施工企业通过建立整个企业的工程信息库,把项目部的个别数据综合成整个企业的经过分析总结的有价值的数据,同时把项目部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成熟而成功的经验加以分析和总结,还可以向整个企业推广,从而可以将个别的提升为企业的综合效益。从典型的工程项目入手,总结本企业有优势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分析造价的组成,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己的定额体系。

  3.6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的立法

  现有体制下招标办理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服务,一般由建设单位自由选择。通常监督单位、评标专家和建设单位属于一个系统,彼此相熟,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的选择实际上主要由建设单位主导,而建设单位资金的非私有性为个别关键人员在招标过程中徇私提供了机会,花国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很难保证中标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此情况下,应通过政府立法对招标办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监督单位非正常关系予以分离,明确使用国家投资的建设单位无论有无自行招标的能力都必须通过招标办理单位,招标办理单位的选择由随机抽签决定,对产生招标办理单位的过程进行公证,办理费由财政部门代扣代付。而招标办理的主要内容必须在抽取招标办理单位前明确。

  4结语

  施工企业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脱节既有施工单位自己的问题,也存在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影响,施工企业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完善自己的同时,还要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促进建设领域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伟.工程量清单的报价趋势[J].施工企业管理,2006,(6).

  [2]陈志强.浅议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J].浙江建筑,2008,(4).

  [3]孙继伟.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J].管理学报,2009,6(9).

  [4]张年根.对建筑施工企业借用现象的思考

  [5]王军丽.浅谈对工程建设投标报价的几点认识.建设工程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