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监理安全管理体系

时间:2013年02月1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建筑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建材检测、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安全施工面临的首要问题。

  摘  要: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建筑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建材检测、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安全施工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监督

  在建筑工程中,影响施工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往往是引起施工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比如,钢结构施工时,钢筋的焊接和混凝土浇捣是否复核相关尺寸及固定牢固,对于环境湿度、温度或荷载大小考虑是否周全;施工材料是否检验合格以及有没有偷工减料、缩短工期。这些都是引起事故发生的开始,对此,我们要严把施工过程的质量关,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建立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达到保护职工安全的目的。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称为戴明模型,戴明模型其核心内容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为企业建立了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的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目标。按照戴明模型,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可分为:"计划(Plan)、行动(Do)、检查(Check),改进(Act)"4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是系统的动力。运行模式为: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险程度,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加以控制,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该系统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计划环节

  即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它预先决定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谁去干等问题。

  (二)行动环节

  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如组织机构、程序和作业方法等)加以实施。

  (三)检查环节

  检查环节是为了确保计划行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

  (四)改进环节

  管理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针对管理活动中所发现的缺陷不足或根据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进行管理活动的调整、完善。

  二、建立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使企业发展具有长远和积极的意义,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

  (一)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与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促进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交易。

  (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自觉地防范安全健康风险。

  (四)减少因工伤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因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具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对社会产生激励与发展机制的作用。

  (五)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管理大系统的完善。

  三、施工过程质量监督的要点

  施工过程质量监督一般情况下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必须熟悉和掌握监督的范围及其要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质量监控的内容可分为:

  (一)审设计图纸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甚至垮塌。严重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严格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三)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在事故萌芽前就彻底消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四)关键部位、薄弱环节

  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安全监督及技术对策

  (一)安全是现场施工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安全监督,是防止、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的前提条件。实行安全监督,第一,在事故发生前,我们要对施工全过程分项监督,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把关好施工作业的每一道环节;第二,在后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找到事故发生的起因并验查相关项目,纠正错误和吸取经验教训;此外,还要定期考核,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监督,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辩识分析工作,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

  (二)安全技术对策

  1、消除危险。要从系统中彻底排除某种危险因素,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一般可通过改革工艺等手段来实现。

  2、降低危险因素值。采用这一对策虽然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3、引导危险因素。把某些危险因素引导到作业环境以外,避免对作业人员和设备等造成危害。

  4、隔离危险因素。将作业人员与系统中的某种危险因素隔离开,使作业人员不直接接触危险部分,从而避免或减轻危害。

  5、坚固防护。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建(构)筑物、工器具等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在规定之使用范围内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留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6、薄弱环节。与坚固防护相反,这一对策是利用某些薄弱元件,在系统中人为地设置薄弱环节。当设备、设施的负荷超过额定限度,或系统中有爆炸、火灾等危险时,使危险因素的发展在薄弱环节被切断,从而保护系统的整体安全。

  7、刺激感官。在某些特殊的地点、场合,利用声、光、色、形等信息、信号、标志、仪表刺激人的感官,提醒人们注意,保障安全生产。

  五、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要落实好建筑施工的每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建设工程顺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