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6月2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建筑的不断高层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并成为工程质量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为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出谋划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脚手架,滑模,深基坑
前言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目前在中国,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工作重大,这就要求高层施工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来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高层建筑一般使用高压地泵作为混凝土输送设备,采用耐超高压的管道系统。其泵送压力可达到22MPa,远远大干普通地泵16MPa的泵送压力。
泵送前应当用水、水泥浆或者水泥砂浆润滑泵和输送管内壁。混凝土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级配不应改变。如粗骨料过于集中,应重新搅拌后再卸料。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受料斗内必须经常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造成阻塞。如果由于运输配合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泵停车时,应每隔几分钟开泵一次,如果预计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者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道内残留的混凝土。如混凝土泵堵塞,可将混凝土泵开关拨到“反转”,使泵反转2~3冲程,再拨到“正转”,使泵正转2~3个冲程,如此反复几次,一般就能将堵塞排除。一旦采用上述方法不能排除堵塞,则可根据输送管的晃动情况和接头处有无脱开倾向,迅速查明堵塞部位,拆下管段除掉堵塞的混凝土。混凝土泵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清洗干净。清洗混凝土泵机时要把料斗里的混凝土全部送完,排净泵内的混凝土,冲洗后切断泵机电源。用压缩空气输入管道也可达到清洗目的,使用的压缩空气压力不超过0.7MPa。管道前端须装有安全盖,且管道前不准站人。
当建筑施工层高度超过混凝土泵的极限输送能力时,可采用接泵方法。即在地面和中间的楼面层各设一台混凝土泵,地面泵将混凝土拌合物送至楼层的受料斗内,再由楼面泵将混凝土送至施工层。采用接泵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上下泵输出能力要大致相等。(2)必须验算楼面的承载力,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3)要有相应的起重设备和起重能力,把固定泵运进或运出楼层。
二、脚手架的施工
脚手架施工作为一种高空立体交叉作业。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施工现场情况、施工条件多变,危险因素也很多。高层建筑脚手架施工比一般建筑要求更高,因此要做好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施工技术措施。?
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
2、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
3、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
(1)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木板,板宽为200mm,里外立杆间应满铺脚手板,脚手板两端不得超过小横杆150mm严禁探头板。
(2)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脚手板须用12-14#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片,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4、防护栏杆
(1)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
(2)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
(3)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20cm高踢脚板,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
(4)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设1.2m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
5、连墙件
(1)脚手架与建筑物按计算书中连墙件布置要求设拉结点。楼层高度超过4m,则在水平方向加密,如楼层高度超过6m时,则按水平方向每6m设置一道斜拉钢丝绳。
(2)拉结点在转角范围内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l米以内范围按垂直方向每3.6米设一拉结点。
(3)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且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
6、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7、架体内封闭
(1)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距墙体净距最多为200mm,如因结构设计的限制大于200mm的必须铺设站人板,站人板设置平整牢固。
(2)脚手架施工层里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
(3)施工层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用密目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
三、滑模法技术
滑模法施工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钢筋砼筒壁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以及其他如烟囱、水塔、桥墩、水坝等。
1、施工原理
滑模施工就是在构筑物或建筑物底部,沿其墙、柱、梁等构件的周边组装高1.2m左右的滑升模板,随着向模板内不断分层浇筑砼,用液压提升设备使模板不断地沿埋在砼中的支撑杆向上滑升,直到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滑模和其他施工工艺相结合,可为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条件,取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滑模组成
滑模装置主要由3大系统组成,即由模板、提升架、围圈组成的模板系统,由主操作平台、上辅助平台和内外吊脚手架组成的平台系统,由液压控制台、油路和支承杆组成的液压提升系统。
3、滑模的滑升
滑模滑升分为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3个阶段。
(1)滑模初升
准备初升时应先进行试升,在砼浇筑后3h~4h将所有千斤顶同时试升约5cm,若砼刚出模后出现塌落,说明尚未达到出模强度;若砼与模板粘接,滑升困难,砼产生水平裂缝,说明滑升迟了;试升滑出的砼用手按时有指纹,但不粘手,指甲划过有痕,且滑升时能听到“沙沙”声,说明可以初升。此时将模板升高15cm~20cm,对模板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然后转入正常滑升阶段。
(2)滑模正常滑升
正常滑升时,模板的提升速度初期稍慢于砼灌筑速度。当砼表面距模板上口约10cm时,便可按正常速度滑升,即浇筑1层砼,模板滑升1层。正常滑升时,每次滑升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h。在滑升过程中,要注意千斤顶的同步情况,尽量减少升差。
(3)滑模末升
末升是配合砼末次浇筑进行的,其滑升速度比正常滑升稍慢。砼末次浇筑完后,尚应继续滑升,直至模板与砼脱离为止。
四、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近20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施工中的监测与防水措施是施工的关键技术。
1、基坑的开挖
深基坑一般工程量比较大,所以多采用土方施工机械进行开挖,根据地形特点等选取适合的机械开挖和土方运输机械进行土方的开挖。土方开挖过程应根据确定的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土方堆放地点等正确操作,尽量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如遇软土地基或雨期施工,进入基坑行走需铺垫钢板或铺路基箱垫道。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300mm左右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
2、基坑支护
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施工前准备、支护桩的施工、联系梁等的施工、锚杆的施工、土方开挖。支护桩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然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护壁。联系梁施工时,先开挖基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抗渗墙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再对联系梁施工。基坑挖至锚杆标准高度后,开始进行钻孔、制作锚头、穿锚索、注浆,安装连系梁,穿外锚具,然后锚固,最后进行锚杆试验。
3、施工监测
围护结构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施工监测,有利于随程掌 握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态变化,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 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监测单位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制 定监测大纲,及时提供有关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
4、深基坑止水控制 ?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应从根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了解深基坑周围环境,对周边建筑基坑,宜采用以堵为主,抽水为辅,否则会导致基坑周围土体与水体的流失,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甚至发生坑底流沙、管涌等现象,增大了处理难度,延了工期。 ?
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止水施工时,如果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好,深基坑开挖后会出现渗水较多的现象。若此时再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则延误工期、增加造价。
结束语
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高层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并不断创新新技术,为实现高层建筑的文明施工,打造精品工程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谭波.高层建筑液压滑模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杨文渊.实用土木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路文良.全液压整体爬模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0(08).
【4】刘彦.谈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J].今日科苑, 2008,(22).
【5】杨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