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旅游论文发表地景文化在游赏规划的运用

时间:2013年07月2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以西安市华清宫风景区为例,分析了华清宫典型游赏特征,融汇风景资源和地景文化构架,丰富华清宫完整文化的全景体验。华清宫的“山——宫——城”格局为展示框架,以“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笼山为苑”为索引,组织主题游赏,展示历史文化与山水文化

  摘要:以西安市华清宫风景区为例,分析了华清宫典型游赏特征,融汇风景资源和地景文化构架,丰富华清宫完整文化的全景体验。华清宫的“山——宫——城”格局为展示框架,以“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笼山为苑”为索引,组织主题游赏,展示历史文化与山水文化景象。

  关键词:地景,风景资源,华清宫,游赏

  自古以来对营建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中国的西部地区的历史营建,特别是在唐代以前,这些历史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园林遗址周围的地理环境与景观空间格局等景观资源仍然是具有价值的研究。特别是这些历史遗存的地形地貌所承载的地景文化特征,是展现遗址中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最佳方式。

  1 华清宫背景及场地条件

  华清宫历史脉络绵延数千年,尤其作为唐代皇家离宫,曾经盛极一时,留存有梨园遗址、御汤遗址、老君殿遗址、朝元阁遗址、长生殿遗址、缭墙/宫墙遗址等宝贵资源。从古至今,与华清宫相关的名人轶事众多,从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文人骚客,以及建国后的领导政要,不胜枚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幽王、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杨玉环,以及西安事变等。重点研究在中国地景文化的角度下,如何组织景象空间风景资源,展示了以历史场景为背景的现代游憩空间等。

  华清宫景区所依的骊山部分是秦岭东端的支脉。骊山夹在渭河和潏水之间,地处西安主城区以东的临潼区境内。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1.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9度15分15秒,北纬34度20分,因整体山形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华清宫所在的骊山区域,属于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五个园区之一—“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处于渭河裂陷带;是从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地垒式断块山。其复式地堑构造和地垒构造颇具特色,形成了堑中有堑,堑中有垒的裂陷盆地、骊山地垒、断裂带、黄土塬断块地貌、地热温泉等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

  2.华清宫景区风景资源综合评价

  风景资源评价是地景文化的载体,但不是全部。华清池景观资源的具有以下特点:依山就势,是古典皇家造园格局的典范;丰富的水系资源;植被文化资源。华清池以其文化历史廊道构成资源的主轴线。

  (1)华清宫景区的地垒地堑及褶皱和断层对研究夷平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在秦岭地区的作用和区域地质环境效应,具有极高价值和意义,山上部分区域已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园区之一。由特殊地质形成的温泉现今已经是闻名全国,更是景区的珍贵资源。

  (2)华清宫景区是我国唯一以沐浴文化、梨园文化和李杨爱情故事为主题,以盛唐“笼山水为苑”地景文化为代表的,“山——宫——城”格局完整的中国传统宫苑型景区。其中的环园区域彰显了我国近代历史价值;梨园遗址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歌舞、戏剧建筑物形制等有重要作用。

  (3)骊山晚照为该景区的特有景象,是骊山的标志景象。属于“关中八景”之一,从古到今都为人们盛赞。

  (4)在宗教文化方面,集佛教、道教于一体,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宗教文化。

  (5)在历史人文方面,华清宫景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西周到近代有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盛唐时期的李杨所留下的“长恨歌”,西安事变遗址五间厅,伟人留下的书法习作,以及多不胜数的名人诗词和逸人轶事。

  (6)华清宫景区的古树名木均已编号保护。该区域内古树名木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对树种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华清宫地景空间文化的展现

  华清宫的设计是以地景为主题景象,以自然山水地貌为依托,结合植物生境营造,展示了唐华清宫笼山水为苑的山水文化景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们先感知自然景观,然后再融入其人文景观。地景文化的深入研究,对风景区界域的划分、资源评价的确定、重点景区游赏规划的设计及各种规划的展开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

  3.1 地景格局的完整性

  华清宫背倚骊山,其总体格局,由北向南布局昭应县城、华清宫城、骊山禁苑,通过华清宫中轴线将城、宫、山连为一体,并由城墙、宫墙、缭墙维护形成安全防卫体系。其依山面水、前低后高、龙盘虎踞、凤翥鸾回、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格局,融汇历史文化和地理构架,促成了临潼“现代-历史-自然”主轴线的形成。

  3.2 历史文化的代表性

  华清宫涵盖了古代宫苑发展、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宗教文化、军事、礼制、政治等范畴,尤其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唐史研究和长安学、西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3宫苑文化的传承性

  盛唐时期华清宫的营建活动和帝王的宫廷生活,是景区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历史节点,奠定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主题,反映在建设上,总结为“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笼山为苑,置昭应城拱卫”。宫、苑、城的建设与地貌景致融合成“山-宫-城”一体的地景格局。作为离宫的华清宫,威严和秀丽兼而有之。

  盛唐时期,华清宫内的游憩活动主要在前山山体的禁苑内,依托山体所建的建筑,均为观景游憩功能的建筑,该区域是华清宫的宫廷游憩活动与区域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构成今日华清宫景区游赏活动的主体所在。

  4.地景游线组织

  运用传统园林的地景空间营造手法及体验、游观的观赏方式,结合现代园林要素形成传统园林的新演绎。游赏给人营造更多的是一个想象空间,写意是建立在共通的程式之上的。传承不是单一的延续,传承更并非单纯对于形式的模仿,而是精神文化的体验。

  华清宫游憩结构选择以盛唐宫廷休闲、游憩文化的感知为游憩组织中景观叙事的主体;延伸道教文化游赏群为外延;佛教拜谒游赏、提携近郊休闲娱乐游为两翼的地景文化游赏。在主要游线上,有4个典型视点,能够完整感知华清池的地景空间。视觉感知的主体依次为: 视点1古昭应县城内,视线方向向南,望“山-宫-城”格局的完整;视点2芙蓉湖畔曲桥,视线方向向南,仰望长生殿建筑主景与骊山前山背景;视点3老母殿向南,视线方向向南,仰望烽火台主景及遥望后山背景的层峦叠嶂;视点4烽火台,视线方向向北,回望老母殿建筑群,俯瞰山-宫-城的历史格局,以及临潼今日新城区建设。

  4. 结语

  华清宫景区依托骊山山体形胜与地热温泉资源,承载源远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以沐浴文化、梨园文化和李杨爱情故事为主题,以盛唐“笼山水为苑”地景文化为内涵;再现“环山宫室、汤井为池”的历史景象,是“山-宫-城”格局完整的中国传统宫苑型景区。通过华清宫景区规划设计这一研究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今后面对遗址保护与当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尽微薄尝试。

  参考文献:

  [1]佟裕哲,刘晖.中国地景建筑理论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3(8):31

  [2] 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1

  [3]董芦笛,樊亚妮.传统造园的现代演绎——2011西安世园会铜川园山水景象空间营造[M].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