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1月0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依据“广西岩石地层”划分方案,通过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建立云开地区上古生界统一的生物组合带。确立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等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其中笔石生物(组合)带4个、竹节石生物(组合)带4个,腕足类生物组合5个,珊瑚生物(组合)带3个,类生物(组合)带5个。为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地质工程师职称论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上古生界,年代地层,云开地区
云开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包括梧州、苍梧、藤县、岑溪、容县、北流、玉林、兴业、博白、陆川、合浦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辖区,地理坐标东经109°30′~111°30′,北纬21°40′~23°40′。涉及4个1∶25万图幅中的33个1∶5万图幅(其中与广东省交界的5幅及广西境内的旺茂幅,仅限于广西境内),总面积约14235km2。
文章主要参考“1∶5万云开片区总结”,依据“广西岩石地层”划分方案,通过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建立云开地区上古生界统一的生物组合带,建立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表1-1)。分述如下:
区内晚古生代生物群较发育,主要有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有孔虫、三叶虫、瓣鳃类、海百合茎、植物及鱼碎片等。其中以海相生物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等5个门类生物最为发育,可建立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见表1-1)。为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1. 笔石生物地层
区内笔石生物群发育于盆地相钦州组中,以早泥盆世洛赫科夫期至布拉格期发育最为完整连续,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笔石生物(组合)带。
1.1 早泥盆世洛赫科夫期
1.1.1.Monograptus cf. uniformis带
分布于钦州组底部,以带化石的出现为底界,其共生分子还有Monograptus microdon,M. cf. angustidens等。
1.1.2.Monograptus praehercynicus—Neomonograptus hercynicus组合
分布于钦州组下部,除特征分子Monograptus praehercynicus与Neomonograptus hercynicus外,尚共生有Monograptus sp.,M. microdon,M. aequabilis,M. a. notaequabilis,M. decoratus,M. pacificus,Neomonograptus cf. fanicus,N. ex gr. falcarius,Dendrograptus sp.等。
1.2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1.2.1.Neomonograptus himalayensis带
分布于钦州组中部,以带化石的出现为特征,其共生分子还有:Monograptus sp.,Neomonograptus sp.等。
1.2.2.Monograptus yukonensis带
分布于钦州组中部,以Neomonograptus himalayensis的消失及Monograptus yukonensis的首现为特征,主要共生分子尚有:Monograptus sp. (ex gr. yukonensis foangensis),M. sp. (yukonensis),M. telleri,M. aequabilis notaequabilis,Neomonograptus sp.,N. falcarius等。
2. 竹节石生物地层
丰产于盆地相泥岩与硅质岩即钦州组、小董组及榴江组中,《广西泥盆系》(广西地矿局。1992)将竹节石分为19个化石(组合)带,其中见于玉林地区的有1. Paranowakia bohemica带2. P. intermedia带3. Nowakia acuaria带4.Cuerichina strangulata带6. Nowakia praecursor带9. N. cancellata带等。但在区内已知剖面中,自早泥盆世布拉格期至埃姆斯期及晚泥盆世弗拉斯期,仅可见到4个竹节石生物(组合)带。
2.1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2.1.1.Nowakia acuaria带
分布于钦州组中部,以Nowakia acuaria的出现为特征,其共生分子主要有:Nowakia sp.,Viriatellina sp. 等。
2.2 早泥盆世埃姆斯期
2.2.1.Nowakia praecuesor带
分布于钦州组上部,以Nowakia praecuesor的首现为标志,其共生分子主要有:Nowakia sp.,No. longlinensis等。
2.2.2.Nowakia cancellate带
分布于小董组中,以Nowakia cancellate的大量出现为标志,与之共生的主要有:Phacops transversalis,P. cf. guangxiensis,Styliolina sp.,Hemipsila tangdingensis等。
2.3 晚泥盆世弗拉斯期
2.3.1.Homoctenus acutus—Homoctenus ultimus组合
分布于榴江组硅质岩中,以Homoctenus acutus及H. ultimus为代表,与其共生的主要分子有:Homoctenus sp.,H. cf. acutus,H. cf. tikhyi,Viriatellina sp.等。
3. 腕足类生物地层
区内腕足类生物群非常丰富且分布广泛:从滨岸碎屑岩相—碳酸盐台地相—盆地相中均有产出。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腕足类生物组合。
3.1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3.1.1.Orientospirifer nakaolingensis组合
Orientospirifer nakaolingensis为那高岭组标准分子,本带以丰富的Orientospirifer种群为特征,其共生分子主要有:Orientospirifer sp.,O. wangi,O. cf. wangi,O. cf. nakaolingensis等。
3.2 早泥盆世埃姆斯早期
3.2.1.Dicoelostrophia—Acrospirifer tonkinensis组合
分布于郁江组中,以Dicoelostrophia 与Acrospirifer tonkinensis为代表,主要共生分子尚有:Acrospirifer sp.,Orientospirifer sp.,Atrypa sp.,Undispirifer sp.,Howellella sp.,Glyptospirifer sp.,Euryspirifer sp.等。
3.3 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中泥盆世艾菲尔期
3.3.1.Zdimir组合
分布于北流组中,以Zdimir为代表,与其共生的主要分子有:Xenospirifer sp.,X. fongi,Athyris sp.,Acrospirifer sp.,Atrypa sp.,Devonochonetes kwangsiensis,Indospirifer sp.,I. maoerhchuanensis等。
3.4 中泥盆世吉维特期
3.4.1.Stringocephalus组合
为唐家湾组与东岗岭组标准分子,以Stringocephalus种群的大量繁盛为特征。常见分子有:Stringocephalus sp.,S. obesus var. grandis,Atrypa sp.,A. desquamata,A. d. var. magna,Undispirifer sp.等。
3.5 晚泥盆世弗拉斯期
3.5.1.Cyrtospirifer-Tenticospirifer组合
分布于融县组与天子岭组中,以Cyrtospirifer与Tenticospirifer为代表,主要共生分子有:Tenticospirifer sp.,T. gortani,Cyrtospirifer sp. 等。
4. 珊瑚生物地层
区内晚泥盆世法门期—早石炭世地层中生物群落不甚发育,仅可建立3个珊瑚生物(组合)带。
4.1 晚泥盆世法门末期
4.1.1.Cystophrentis带
仅见于额头村组中,以丰富的Cystophrentis种群为特征。
4.2 早石炭世
4.2.1.Pseudouralinia带
分布于尧云岭组与英塘组中,除带化石外尚共生有:Lophophyllum sp.,Donophyllum sp.,Zaphrentites sp.,Caninophyllum sp.,Caninidae sp.等。
4.2.2.Kueichoaphyllum sinense组合
分布于寺门组中,以Kueichouphyllum sinense为代表,主要共生分子尚有:Diphyphyllum sp.,Arachnolasma sp. 等。
5. 类生物地层
区内类动物群广泛分布于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地层中,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生物(组合)带。
5.1 晚石炭世
5.1.1.Profusulinella—Fusulinella组合
分布于大埔组与黄龙组中,以Profusulinella的首现为本带开始,以Fusulinella的绝迹为本带结束。共生分子尚有:Ozawainella sp.,Staffella sp.,Pseudostaffella sp.,Fusulina sp. 等。
5.1.2.Triticites带
分布于马平组中下部,以Triticites的首现为标志,终止于Pseudoschwagerina的出现。共生分子尚有:Schwagerina sp.,Pseudofusulina cf. kraffti,Ozawainella sp.,Schubertella sp. 等。
5.2早二叠世
5.2.1.Pseudoschwagerina带
分布于马平组上部,以Pseudoschwagerina的首现为本带开始,并以该属种的消失为本带结束之标志。共生分子尚有:Schwagerina sp.,Quasifusulina sp.,Rugosofusulina sp.,Staffella sp.,Millerella sp.等。
5.3中二叠世
5.3.1.Misellina带
分布于栖霞组中,以Misellina的首现为标志,主要共生分子有:Misellina sp.,M. claudiae,Nankinella sp.,Schwagerina sp.等。
5.3.2.Verbeekina组合
分布于茅口组中,以丰富的Verbeekina种群为特征,其共生分子尚有:Schwagerina sp.,Neomisellina sp.,Pseudofusulina sp.等。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上古生界海相生物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等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为区内晚古生代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梧州幅、容县幅、玉林幅、贵县幅、灵山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65-1971.
[2]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大桥幅、良田幅、旺茂幅、新地、糯垌幅、文地、石角(西半)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77-1982.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5万玉林幅、隆盛幅、沙田幅、米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6.
[5]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石南幅、成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9.
[6]广西地矿局第六地质队.1:5万陆川幅、六靖幅、平定(西半)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91.
[7]钟铿,吴诒,殷保安,等.广西的泥盆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8]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岑溪幅、水汶幅、杨梅幅等7.5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95.
[9]李酉兴.桂东、桂东南晚泥盆世弗拉斯期的竹节石.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12(1):67~78.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1∶5万区域地质调查云开片区总结[R],2002.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1∶25万玉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