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1月0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环境监测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既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发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环境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也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形象。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目前,大部分地区环境监测站的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特别是落后地区县级监测站条件落后。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化学药品试剂质量无法满足分析化验需要,监测仪器设备缺乏或更新不足,分析化验用房等严重不足,给环境监测的正常进行带来一定难度。
2.现场监测技术管理存在缺陷
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包括布点、采样、现场工作、运输、交接等环节。每个现场的监测环境、条件均不同,部分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欠佳、业务经验不足,难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导致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制约监测数据准确性提高。
3.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领域环境监测的相应软硬件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某些监测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短缺等原因,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监测信息化运行功能并未完善,信息化管理潜在作用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4.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一方面,由于监测部门管理松散和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原因,致使监测数据缺乏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监测数据涉及企业利益、减排任务、考核成绩等指标,直接与经济和政府政绩相关,质量报告必须经环保局甚至当地政府审核后方可上报,由此出现部分领导为了政绩和考核名次擅自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情况。
5.人才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监测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环境监测本身的复杂性。因此,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应由具备一定监测分析技术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但因为人员不足或培训不及时, 相应的岗位质管人员还不能完全胜任。
另外,由于环境监测部门工作条件和性质相对比较艰苦,留不住高层次人才,岗位人员流动频繁,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全力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才能做到数据代表性强、准确度高,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因此,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质量保证的根本是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监测质量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制订统一的管理程序,规范实验室测验流程。完善素质建设,建立定量考核。抽查、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等制度。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并健全适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化的运营模式,使质量管理制度能在环境监测机构中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保证质量管理能落到实处。
2.加强现场环境监测过程的管理
影响现场环境监测工作的因素很多,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采样容器选择、采样点位布设、采样过程及样品保存方法等。如果实施方法有误,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对现场环境的监测过程需提出质控要求,并及时纠正现场采样过程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3.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也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对技术负责人员的培训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
由于监测工作较强的专业性、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发展变化,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业务培训,使技术人员熟悉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掌握先进监测手段,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质量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4.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环保领域的业务量也在不断扩大。为实现监测管理的信息化。大量而繁重的工作亟需网络体系的建设,从而减少工作量以及避免出现错误。加强网络体系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的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5.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
报告的整个监测过程和结果最后以书面形式体现,因而要实施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制度,建立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和报告3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从源头保证报告的质量。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任务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质量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也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形象。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服务。
6.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作为监测站最高管理者,监测站站长对于本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否决定着本站质量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将能否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衡量监测站站长工作能力和业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强化站长的质量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生活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明确监测站的地位和职能,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监测站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柏仇勇.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18
[2]杨丽霞,刘英男.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