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城市规划职称论文浅析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问题

时间:2013年11月1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居住小区规划可以说是整个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居住小区规划可以说是整个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索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城市规划职称论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

  1、人文环境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对于城市来说,其规划更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习惯,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而新小区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本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及形体模式等,有效地延续了本地的历史文脉,使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了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 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人们迷恋田园之美时,更在意其浓缩合度的城市尺度。

  2、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影响现代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不同的气候区对被动式生态策略的选择影响很大。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所在的气候区特点,挖掘和提升乡土的材料与技术,选择成熟有效的被动式生态策略,构建生物气候缓冲层,辅以优化的主动式生态策略,创建节材、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住宅小区选址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污染和强烈噪声源,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在增强自然生态的同时,有条件应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等自然资源,并对生活有机废弃物再生能源进行再循环利用,提高居住区自然平衡能力,使之具有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二、住宅小区总体规划设计

  1、对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有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区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等。

  (1)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风压小,通风效果差;反之, 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组团设计中, 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组团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气流吹过建筑群时,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山墙间距的大小,取决于住宅间距。住宅间距越大,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 以便使足够的空气射流能吹到后排住宅上。

  (2)建筑群的布局

  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行列式是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其布局包含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

  2、住宅小区户型设计思路

  (1)合理的空间尺度

  住宅小区的各个空间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功能,所以就应该按照这种功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为了节约面积或者为了维护开发商的利益而做出不合理的规划。根据不同居民的住宅需求,可以设计不同大小的户型,但各个户型在设计空间中不能够仅仅为了满足基本的住宿要求而压缩空间尺寸,还要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视觉需求,所以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一个相对容易满足的尺寸比例。例如在客厅的设计中,应该参考大多数居住者通常对客厅的习惯摆放,如电视、沙发、茶几等的位置和居住者普遍的心理感受等,应平衡各种因素,设计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尺度比例。

  (2)住宅小区应具备良好的功能关系

  从房子的使用功能上看,通常住宅的使用功能包括饮食、起居、洗浴、就寝、工作学习、 储存等,这些功能从自身的活动特点可以分为静、动两区,动区主要是生活使用较为频繁的空间范围,可以设置干扰源较多的功能布局,如走廊、客厅等。而静区主要是为了安静,可以设置如卧室、书房等。按照开放程度还可以分为公、私两部分,公区就是指客厅、餐厅、门厅等会客、起居使用的空间,而私区就是指卧房、卫生间、书房等。这些分区情况就是按照各自的使用功能来进行划分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户型的时候,应处理好具有不同使用功能各空间之间的关系,尽量将相互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少。

  (3)丰富的户型设计

  应该注意到的是户型设计,可以称之为 “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而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经济条件、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等,因此他们必定要求不同的户型类别。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生活方式也体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在设计中不能再简单的以面积大小、两室一厅、三室两厅等来做户型设计,必须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出发, 创造出丰富的户型,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再者,在设计中最好能够留出一定的改造余地, 以适应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4)精心的细部设计和构造措施

  住宅是居住者一日生活密不可分的场所,所以应该要求住宅的每一个局部都应该做到细致化,追求能够满足居住者有一个舒适和实用的感觉,如在户型平面的设计中,要适当的考虑到各种家具的摆放位置,电气接线的布置,还有在厨房中要按照普遍的居住者的烹饪习惯布置各种设备,抽油烟机的布置还要有利于油烟的顺利排出而不会对室内有影响,还有建筑构构的梁柱不会影响到整个户型室内的美感,门窗的五金结构和局部细致的构造应该满足防火、 隔音、防水、防盗、隔热的基本要求。

  三、高品质住宅区园林细节、环境布置规划设计

  高品质住宅区对居住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在实际允许的情况下,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极力规划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现代花园小区,具体要点阐述如下:

  1、高品质住宅小区园林化创新与特色

  品质小区应在山水园林景观上大做文章, 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创出各具特色的环境景观。使居住建筑获得良好风景的规划设计方法,是居住建筑的风景分析,包括居住区整体风景分析,套型风景分析和房间风景分析,通过分析,对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同时对户型设计进行调整,通过对整栋建筑和套型进行权衡,调整建筑设计,从而实现景观与居住建筑的互动。

  景观设计,可以绿、静、美为主题,点、线、面相结合,展现气候特点和地方风情。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及多层次主体绿化,形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建筑错位布置,前低后高,增加观景户数。可以追求现代化人居与优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优美的园林式住区。可以 “环境新村”、“诗意人居”为目标营造居住空间和绿化景观。依山(自然山)布置住宅群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主题公园、花园和农庄,使住户拥有十分丰富的休闲、观赏、娱乐游玩空间和直接参与种养的场所。可把楼间涌泉、架空首层绿化、屋旁绿地与园林景观连成一体,形成“万象翠园”。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前提,把原有山坡和绿化资源建成多姿多彩的山景,把坡地、小溪整理成优美的水景,使住宅建在青山碧水、林木葱葱、处处有景的环境里,显现回归自然、保护生态的特色。

  2、高品质住区山水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感一是空间层次: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各类主题花园都应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至,各具特色。二是植物品种层次:草地、花卉、灌木、乔木。喜阳植物、喜阴植物,不同季节的植物,都应合理布局。在革老场拆迁安置小区的景观设计上,就充分利用植物的层次,错落,种类的搭配,灌木,樱花,香樟,广玉兰与基地旁边的松林所体现的意境,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用心灵去感受住宅的田园之美。

  3、高品质住宅小区应把利用和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山水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合理利用住宅区的山坡、荒林、湖水、坡地,做到有景用景,用景改景,无景造景,天然与人工结合。例如对水面较宽的天然池塘,通过种植、造岛、架桥、清污、净化等办法,改造成景色宜人的优美平湖。相似的办法也可以把原有的荒山、乱林改造成层次丰富优美的山景、林景。山坡地段可因地制宜地建设房屋,让楼外人看到层层琼楼,最大可能的增加外景观赏面。湖面、泳池、小河、山溪、瀑布、涌泉、假山、亭台、拱桥、连廊等,根据需要亦可人造。

  4、高品质住宅小区要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花园”绿化与室外邻里环境设计是创造优美环境的重要环节,局部架空住宅首层的做法,使得小区内环境绿化连续贯通,通过局部空间下沉,绿化景观得以上下渗透,形成丰富多彩的立体绿化景观。立体绿化通常有阳台的花卉、盆景,墙面的攀悬植物,天台的花卉、藤类瓜果。还可以在高楼之间的连接桥和平台,以及高楼中间的架空层营造空中花园。在房屋的一切可以利用地方进行绿化,其住宅小区的绿化效果必然显著。立体绿化的另一方面是植物的种植立体化,把乔木、灌木、花卉的种植形成有层次的立体景观,以隔而不挡的方式让空间层次增加暗示性的创造游园趣味,加上空间适度的流通, 整合出丰富且具个性的现代庭院。

  总之,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是以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为指导,从时代、社会与自然中寻找规划设计方向的创新之作。作为规划设计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针对问题深入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融洽相处的朴素而和谐的生活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政.关于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J].中州建设,2003

  [2]亢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J].企业导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