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设计评职论文发表浅析居住区的中心花园广场设计

时间:2013年12月1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们对居住区的中心花园广场的居住需求分析,总结了中心花园广场的设计特点,以及讨论了中心花园广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们对居住区的中心花园广场的居住需求分析,总结了中心花园广场的设计特点,以及讨论了中心花园广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设计评职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居住区 ,中心花园广场,设计

  小区中心花园广场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感受到环境的舒适和空间围合的一种包围感。在各种交往场合中,距离与强度,即密切和热烈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推广到人们对于建筑尺度的感受。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地体会到。这些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美国景观大师西蒙兹曾说:“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

  一、人们对中心花园广场的居住需求

  对于居民的交往空间来说,室外空间是居民交往的主要场所之一,符合居民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的室外空间设计必将提高其利用率。是增进居住区的邻里亲和力,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化,维系传统亲情、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小区公共活动交往空间规划设计模式中居住区的中不仅有大片地绿地空间,还有供居民共享休憩的设施,那么休息设施的安置就应考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距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休息设施。

  (1)对于老年人,他们已习惯于早晨锻炼、白天下棋、打牌、聊天,在设计中宜考虑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比如设置单杠等健身器材,在活动区外围应有林荫及休息设施,如设置花架、坐凳等,以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观望、学习等,应有亭、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2)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居住区中应设置相应的运动场所是青少年常来光顾的地方,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但应当远离住宅,以免干扰居民的日常生活;

  (3)对于儿童,他们天性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游戏活动多为攀爬、跳跃、嬉水、戏耍等。因此,在场地中应设置滑梯、秋千、戏水池、沙坑等设施,同时考虑大人照看小孩的需要,在周围布置一些座凳。一方面,孩子在游戏中身心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照看小孩的大人也得到了交流。

  与此同时,还应为那些自己出来散步,或需要安静的人在环境优美安静的地方设置单人椅,为情侣,夫妻,朋友等设置一定量的双人椅,设置一定数量的圆形桌椅,以方便多人聊天等等。对居民的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引导人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中心花园广场的景观与人的交往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在景前驻足观赏,产生交流的欲望,景观有了人的活动,更加富生机。因此,公共交往空间应与景观小品相结合,如在雕塑、喷泉水景四周布置坐凳,将景观亭、台与休息椅结合置,人们一边赏景一边进行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同时应发挥景观的引导作用,强调参与性,通过景观来吸人流,聚集人气。

  从道路上来讲除主轴道路外,更多的是曲静小道及林间小路,它们作为散步路,这是广场绿地内使用频率最高的场地,有着积极创造交往空间,增进广场间交流,使物质环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沿主轴线,我们主要采用植物丰富人的视觉感官,同时配以小品,沿景而行,通过铺装与广场建筑小品的对比使实者益实而虚者宜虚,不仅使整条轴线景观情趣浓厚,而且体现了一种韵律美,同时,它使前后景观形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满足主体空间的心理要求,给人们一种缘情或畅神的美感享受。

  中心花园广场整体多以方形、圆形形式布局为主,同时穿插放射形环状图案,这种格局象征了方与圆的调和、融合与共生。空间具有一是封闭性,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交往、交流空间的有机结合。以黑松、桧柏、红枫、银杏等为基调树种,选用多种乔木、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观效果,并使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迭、时间流转和万物生长的变化。

  二、根据人们的需求,中心花园广场的空间围合设计

  有广场就要有空间限定和围合的手段或要素,目前大部分居住区中心花园广场最常见的有地面铺装、高差变化、水面货绿化、柱廊等。有这些限定手段或要素形成的通常是内聚向心空间,其最常见的形状是圆形,其他还有椭圆形、扇形,少数情况下有多边形、不规则形。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以广场为中心,以儿童游乐景区、健身区、展览区为过渡,以亭台、山石、花木、椅凳为节点,通过不同形式的园路联接,组成一个体现人文关怀、节奏变化丰富的休闲性中心花园广场。

  第一层次是中心广场。广场的设计以社区集体活动为目的。

  1、地面铺装

  硬铺地是居住区广场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铺地的材质变化而限定广场空间是一种自然但比较薄弱的限定手法。为适用居民需求特别是举行露天活动如舞会的需要,不少广场的铺地采用抛光花岗岩,抛光石材美观大方,容易形成良好的效果;为了防滑,抛光度通常并不十分高。有些地面暗藏有旱喷泉的喷口和装饰灯带,强调景观上的作用,也有的小广场铺地用广场砖、彩色水画石等,有的采用道板砖、植草砖等,还有的采用不同材质的组合拼贴,形成质感的对比,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高差变化

  高差变化是限定广场的一种主要手法,对形成领域性和场所感有着极其微妙的作用。由于小广场上时常有表演等活动,通常在广场周围设有供观众就坐的台阶。高差的变化一方面限定了广场的范围,另一方面满足了户外观看活动的要求,又丰富了空间的形式。

  第二层次是儿童游乐景区、健身区、展览区。1、儿童游乐区,该区域充分考虑到儿童活动的特点,安放儿童十分喜爱的滑滑梯、跷跷板等多种游乐设施;为了避免儿童跌到摔伤,地面以铺植耐践踏的草皮为主;这里色彩明快、视线通透、设施齐全,是儿童游玩嬉戏的乐园。

  2、全民健身区:以各个小块组合而成,具体为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运动区组合而成。其中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摆有与其年龄段相对应的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方便居民在此运动。可以布置门球场、露天乒乓台、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并铺设一定面积的硬质地面,是人们进行球类运动与晨练的理想空间。

  3、展览区:可以布置有一个报摊长廊和宣传栏,在其内贴有最新的报纸及杂志,让居民在这休息时可以享受到文化的气息。

  第三层次,在广场周围适当的地方置以亭台、山石、花木、椅凳等作为人们注目和停留的景观节点,既丰富了园内的环境细节,又为人们观花、赏景、游憩、交谈等活动留下了人性化的空间;在景观树下设置保护性装饰围栏,沿树冠下方安放造型别致的桌椅,为夏日的有人提供一个理想的纳凉场地。

  其他层次,水和绿化。人们与生俱来有亲水要求,可以布置音乐喷泉、水幕等亲水平台,通过声、光、电、水交相作用的渲染,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亲水的氛围;与水为邻的广场常有着别具一格的空间特色和场所特征。绿化是经常采用的广场边界元素,但采用不同树种对空间限定效果有不同影响。比如乔木不影响视线通透,并有遮荫功能;中等灌木可能阻断视线,形成较强烈的围合;矮灌木通常起到阻止行人穿过的功能;草坪如果没有其他限定,通常会鼓励人们进入其中活动,这对于需要保护的草坪是不妥的,但在希望休憩自然延伸到小广场周边时,草坪却是很好的选择。

  三、中心花园广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广场的尺度分析

  广场的尺度显然要与小区用地条件、小区规模(服务人数)等相适应,要有一个适宜的范围。根据小广场建设的实际,可以用广场的总面积、表演活动区面积、小广场长轴方向最远两点间的距离、表演活动区短轴方向两点间的距离等来控制小广场的尺度,有时柱廊的高度、柱间距也要考虑在内。

  住宅区小广场的形成,一是有懒于它与小区道路宽度相比明显扩大了的尺度,及其空间形成的向心或内聚特征。多数小广场是一个20m见方的小尺度空间,它与小区的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的服服从于人们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另外,一些尺度太大的广场并不适合居民的日常使用。

  2、平地、下沉还是升起

  小广场的表演活动区与周边地坪的标高关系(通常以道路标高为准)有等标高、下沉和升起三种情形,表现出有所差异的功能特征。等标高关系由于适应性强、使用方便而被广泛采用。下沉式或升起式广场如非地形条件原因一般不鼓励采用,因为产生的高差往往会组织居民到其中活动。

  观察发现,在下午居民户外活动高峰期间,在升起式小广场及周边停留的人明显多于下沉式小广场,而且广场中的人大都分布在广场边缘。

  3、广场与小区道路的关系

  多数住宅区小广场尺度小,容纳活动人数有限,因而只需可供两人并行的步行小径联系,实际上不少住宅区小广场也是这样布置的,广场的位置相对而言就比较自由。

  一般而言,小广场要成为一个生动而有吸引力的场所,通常要做到多义使用,其前提是可达性和便利性。如果超过日常步行距离,其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需要满足展示、集会等社区功能,就更需要就近便利地到达。

  4、居民需求与小广场的细部设计

  人们倾向于在小广场空间边缘活动,多数情况下不愿意处于点状空间的焦点,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单纯扩大广场空间的尺度的做法并不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反而可能使小广场显得寂寞冷落;同时,广场面积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自然状态下适宜人们活动空间的增加,所以只要不是局限于少数时间使用的小广场,就要充分关注和适应居民日常休憩活动。从居民行为特点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面积小广场活动人数的方法之一是划分完整的广场空间,柱廊、台阶等元素不仅能起到限定空间范围的作用,同时也使广场空间出现势差,这样其提供的就坐功能和倚靠功能(依靠柱、墙是获得安全感的本能)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另外小广场上必须留有足够的可供人们就坐的设施,不然会减少人们停留的时间,或者难以形成人们之间实质的交往关系。

  在小广场,几个柱墩、一道矮墙、一个雕塑都会成为人们休憩活动的中心,因为你不能要求人们在空旷无物的空地上展开活动,人们需要某种理由,在一些中心花园广场,孩子们显然会被从地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喷出的喷泉所吸引,不时小心翼翼地凑过去试试自己的运气,不巧被淋到了就会发出一片嬉笑声。灯光可以大大加强广场的场所感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在居住区中心花园广场的设计中,始终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居住需求,对广场的环境、空间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居住心里及要求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胡秀萍.《浅析现代住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07(10)

  [3]周传发,《城市住区景观的地域特色研究》.三峡大学学报,2008(5)

  [4]段战锋《.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