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对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的分析

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户外游憩活动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的有效补充。居住区内的游憩空间为儿童熟悉自然建立联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儿童行为心理与户外游憩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就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的功能

对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的分析
刘玉洁    

摘要: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户外游憩活动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的有效补充。居住区内的游憩空间为儿童熟悉自然建立联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儿童行为心理与户外游憩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就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的功能分区、设计要素等提出一些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  儿童  户外游憩场地

一、儿童对户外游憩空间的需求
探讨儿童对空间的需求,增强设计师对游憩空间设计的重视,是研究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的前提。
游憩空间的布局和游戏器械的尺寸与使用对象有密切关系,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尺度确定。把握儿童尺度是满足环境空间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和设施设计的标准和依据。儿童期的生理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明显变化上,营造环境的第一步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通过身体尺寸数据可以找出适宜儿童的环境尺度,让儿童感觉可以支配环境。
儿童生来就有好动、好模仿、好奇心、持久性差、喜野外活动等特点。儿童时期,不仅是智能发展、语言学习的最快时期,也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最宜时期,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格和性格。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这个特定环境,从空间处理、方向定位、设施、时间概念等方面让儿童去感知和记忆,从而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环境中,儿童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语言的交流、文化共享等,要求环境空间能积极反映使用者这些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憩空间应为儿童提供互相接触交往的场地与设备,使儿童的交往能力不知不觉地增进,学会分享、轮流、等待、忍让等社会生活的技巧。儿童游憩空间的设计就应该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来进行,布置相应的游戏设施满足儿童的行为需求。
二、场地的功能分区
不同功能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因此儿童游憩空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场地的功能分区,这样即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各自需求,又可以使他们的游憩活动互不干扰。居住区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的儿童游憩场地,规模一般较大,可按年龄组或按游戏方式进行分区设计。按年龄组分,可以将儿童游憩场地分为婴幼儿活动区、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和学龄儿童活动区;按游戏方式来划分,可由玩耍区、游戏器械区、休息区。宅前绿地中的游憩场地较小,多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活动,可以简单进行分区设计。
1.婴幼儿活动区
三周岁以下的儿童,初步具有活动能力,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为此阶段的儿童设置的游憩场地面积不用太大,要为儿童提供看、听、触摸的各种物体,提供儿童行走、跑、跳、跨越小障碍物等活动内容。婴幼儿游戏区的空间较简单,场地一般设计为口袋形,出入口对着住宅单元入口方向。游憩空间内部的道路和场地表面要平滑,通向场地的步道应尽可能直接明了,道路的宽度和平滑程度要让婴儿车和蹒跚学步的儿童方便使用为标准。场地的边界可用0.3—O.5米高的围墙或篱笆来围合,这样可以让儿童和家长以安全感和封闭感,但围合物不要使儿童迷路。场地内以草坪、硬质铺装和塑胶铺地为主,可设置小型沙地,可为学步儿童提供有栏杆的扶手。此时期的儿童需要家长带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家长们需要适时的参与到游戏中,因此婴幼儿区的游憩空间通常会变成老年人、成年人和孩子们共同的社交场所。要为家长设置一些可以看到看清整个场地的长椅,而且当孩子和家长可以互相看见对方时,他们会觉得更安全。这些长椅可以为儿童和家长的休息以及家长之间交流提供空间,还可以放置多余背包、奶瓶、尿布和其它类似东西。
2.学龄前儿童活动区
学龄前儿童是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中最主要的使用群体。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对户外活动的需要大大增加,并且需要较宽阔的场地进行活动。此时期的儿童体力增强,具有一定的操作物体和进行简单游戏的自主活动能力,并且喜欢多个朋友的聚集性游戏,但是仍然需要家长适当的看护。
游憩场地的边界和道路以及场地的设计形式应略加复杂,内容变化多样,色彩丰富,因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空间概念增强,能辨别基本的颜色,感知较为丰富。场地中心是儿童活动的区域,可设置小块草坪、沙坑,铺装地面及小型游戏器械。玩沙区是这个年龄段儿童较为欢迎的,设置时应适当围合,并有部分遮荫,可在其中放置低矮的桌子为游戏平台。在玩沙区附近若能提供干净的水源则更为理想,这样沙子可以做模型,可以做成许多东西,其游戏潜力将成倍提高。游戏器械应为简单的游戏组合,如弹簧类座椅、跷跷板、简单的滑梯和座椅式秋千等。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用于绘画的地面或墙面、滑梯、雅登架,小型组合游戏器械等。游戏器械下面铺设沙子、树皮、碎石、塑胶垫等可接受的弹性面材。草地的设置可为儿童提供一处认识自然的机会,青青的小草、裸露的泥土等可以进行翻滚、跑跳及挖掘类游戏。
3.学龄儿童活动区
学龄儿童有独立活动的能力,能进行较强的体力活动,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和自主的行为习惯,不喜欢固定的人为设计的局限空间,通常喜欢去一些没有什么明确信息指导该做什么的、杂草丛生的地方。有时具有某种危险信号的地方更是具有神秘感,使儿童兴奋。空地一直都最受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欢,因为它能够提供做事和玩耍的自由。
学龄儿童游憩区应结合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的内容综合设计。可以考虑找出—块空地给他们,界线不易太明显,应与居住区其他公共空间联系,因为此时期的儿童不喜欢被围起来的感觉。场地的设计可结合地形设计产生起伏变化,变化的地势能让儿童在上面躲藏、翻滚、滑行、追逐等,令他们感到更有可玩的发挥性。设置游戏内容时应充分利用有可能用来玩耍的自然要素,例如木头、沙子、水等。水在任何活动空间中都是兴奋点,为儿童提供戏水空间对各年龄儿童来说,都是可以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环境。这些要素可以巧妙地布置在游憩场地中,为儿童提供可以活动及自己建构游戏的空间。
居住区的儿童游憩场地的分区设计符合了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但是设计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分区来划分场地,因为把不同年龄的儿童完全分开,就不能增加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互动。场地设计时可以考虑在各区域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在那里年幼的儿童可以观察和模仿年长的儿童的活动与行为,这是一种生动的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的人格发展。
三、结语
一个依据儿童年龄和行为心理特点设计的户外游憩环境,应该具有满足多方面需求、有启发性并激励学习的功能,这才有助于以最佳方式来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社会技能和求知技能,这一切都有待于设计师能尊重儿童的主体价值,更新观念、做出全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方咸孚等.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总负责人刘成达,项目参加人员有贠禄,周淑梅,隋燕,刘玉洁。 [项目批准编号]:1155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