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02月1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近年来,房屋建筑工程中选用桩基础应用量较大,桩基础施工又以钻孔桩为多。笔者从实际施工情况出发,针对成孔灌注桩在房建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做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处理方法,以期对房建工作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评职论文,职称论文发表,灌注桩,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处理
建设工程强制控制包括很多内容,桩基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桩基工程归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每个工艺流程衔接都非常紧密,施工程序繁多、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宜长时间中间停顿。由于主要工序的施工过程都在地下或水下进行,不便监视,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如因为淤泥层,地下水渗流、流砂层、等客观因素引起的塌孔和缩孔,以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停顿、拨管过快或导管拔空等原因,桩身易产生离析、夹泥、断桩、缩径、疏松不密实等缺陷。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常见问题作下详细阐述。
(1)断桩与夹泥层;
(2)桩底沉渣量过大;
(3)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4)缩径大小不适,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5)钢筋笼的上浮;
以上每一个问题,都会对砼灌注桩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努力做到避免问题的出现的同时提高成桩质量。
1 断桩与夹泥层
1.1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
(1)灌注的时间过长,当部砼已形成硬壳,但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砼表面的沉淀物不断加厚,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导致断桩现象;
(2)泥浆的浓度过稠,如果泥浆的比重大过大密度过稠,在施工中会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同时还会导致导管埋深浅后灌注的砼冲破首批封底的砼时,流动性好的后灌注砼会打破首批砼不翻滚的稳定性,造成砼将泥浆、泥浆的凝结块夹裹住翻滚于桩内,造成夹泥层现象;
(3)导管埋得过于深,导致在拔出导管时附着在其周围的砼已快凝固,同时使得导管上不能做到及时的冲填,这样就会出现泥浆填入的现象。
(4)在灌注砼的过程中,导管堵塞或泥浆过稠,这样都会极易导致提漏现象,进而造成夹泥层或断桩.
1.2 应对措施
(1)检查钻机进场前检查导管是否有弯曲,漏水等不足,通过密水试验来检查是否漏水,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提高混凝土浇注的速度:首先做好浇砼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施工道是否通畅、材料人员是否已备齐,车辆是否运行正常等。其次,开盘的时候时积累一定量的砼,来缩短灌注砼的时间。再次,快速连续的浇注,要做到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有效防止导管堵塞,已到达快速连续的浇注的效果。
(3)做好清孔任务,降低泥浆比重与砂率,防止孔壁坍塌。
(4)要确保提升导管的准确可靠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宜埋得太深。
2 桩底沉渣量过大
孔内沉渣量过大会很难达灌注的要求,也会给施工生产带来很大不便。
解决办法,有效地把泥浆比重与砂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果空地还有沉淀,必要时需要二次清孔。这时需要采用导管来进行清孔,导管离孔底应保持0.2m的距离,刚开始清孔时需要移动导管,直至沉渣可以随着泥浆翻腾起来一直到孔底干净为止。
3 桩底地基承载力的不足
3.1原因分析:
(1)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性和特殊性重视不足,持力层的深度和强度不够。
(2)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
(3)人工持力层、基础板所用混凝土强度不足,也会降低桩底地基承载能力。
3.2相应的防治措施:
(1)在施工中应充分调查和研究下述地基条件:持力层的强度和深度、有无砾石层或卵石层及其粒径的大小、持力层以上的各土层的软硬及其特性、地下有无障碍物等。只有对以上各种地质情况充分了解,才能比较合理、科学地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并对容易出质量事故的地层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由于这种现象易出现在复杂的地层,所以一般取芯检验。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3)要使板式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必须严把材料关。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水泥、砂石都要符合设计标准,并对基础板做静荷载试验,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程序。具体的有:a、检查钢筋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b、核实现场混凝土配合比等材料数量是否按批准的配合比执行;c、检查水泥砂石细料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 缩径大小不易控制
在施工中钻机钻头的标准很难达到,而探孔器却在终孔后下不到终孔孔深。若孔内的上部探孔器没有被物体挂住,则一般可以断定为缩径。缩径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塑性土膨胀,使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导致桩质量不达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钻进过程中应在进入该地层前使用粘土造好浆,加大钻孔速度,通过区域的孔壁形成了一层泥皮简称护壁。护壁可以防止孔内的水不会渗透到地层中,从而避免膨胀。当缩径现象出现时,我们可以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式,扩大孔径,保证探孔器顺利到终孔孔深,以防再次缩径造成桩后的直径小于设计桩基直径。
5 钢筋笼的上浮
当我们在水下砼灌注时,会发生有钢筋笼上浮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此时提升导管,当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2)由于砼灌注过程中首批砼塌落度过小,砼的流动性变小,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就带动钢筋笼上浮。(3)由于钢筋笼本身出现了弯曲,钢筋笼与钢筋笼之间接触不好,出现弯曲以及套管倾斜、箍筋出现变形脱落等,致使套管内壁与钢筋之间的接触过于紧密,造成钢筋笼出现上浮。
相应解决措施:(1)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并且降低砼进入导管的速度;(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如果经过计算不能拆管则需停止放料,不停的上下抖动导管来增加砼的流动性使钢筋笼可以少许的降低高度,然后继续放料直到可以拆除导管为止。(3) 钢筋笼出现弯曲走形时,应适时提高钢筋笼加工与组装的精度,减少或者避免钢筋笼在挪动与运输过程中因碰撞原因引起的变形,在对钢筋笼进行沉放时要确认并保证笼的轴向准确度。
6 结束语
灌注桩施工过程归属隐蔽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是最关键的。但是质量检查比较困难,所以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施工程序执行。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比如桩的各种动测方法基在进行参数测定和检验时必须要在一定的假设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并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来分析和判读实测结果。通过多个钻孔灌注桩工程的施工的实践分析,可得出:加强桩基工程检测是一个手段,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其关键还在于人。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桩基各个施工环节都要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桩基的质量,使施工得到很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2
[3]张佳. 成孔灌注桩地基处理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4]谷伟平 李国雄.微型钻孔嵌岩钢管灌注桩[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3):344-347
[5] 曾国熙 叶政青 等.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3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