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0月2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习
苏婵娟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计算枯燥乏味,因而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投入学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创设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既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在《小数加减法》中教材中的主题图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时我把教材进行处理, 出示“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
小青蛙牙刷:2.60元 小赛车:26.40元 面巾纸:4.65元 德芙脆香米:50.00元
设置“妈妈带贝贝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哪两样东西是贝贝买的,哪两样东西是妈妈买的。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这样的情景符合他们的生活,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
二、提高估算能力,培养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创设估算情境,合理渗透估算,让学生讨论交流估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给学生搭设一定的台阶,循循善诱,将学生的估测导向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把数感的培养作为基本而重要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对于学生的各种估算方法,不要急于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和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如在《大数的认识》中估算的教学时,让学生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逐步提高。
三、借助学具,使计算算理具体化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直观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丰富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52÷2让学生先借助分小棒过程理解算理先分整捆,让学生明确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一份,也明白商2应写在十位;分完整捆的时候剩下应与一起分,学生也便明白余数应于下一位合在一起一起除。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把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的透彻,自然而然解决了笔算除法的书写这一难点。
四、寻找切入点,顺利迁移
在计算教学中,要通过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所谓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一但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的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如在《三位数连加(连续进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旧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先让学生笔算两个三位数加,在计算的过程中,复习笔算的过程,1、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并总结出法则,接下来三个数连加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利用法则自主计算,学生很好地归纳法则,并掌握了三位数连加的笔算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又有利于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五、多样算法,发展个性
数学是现实的、充满智慧的、人人都能体会的,思考数学是很有乐趣的,遇到问题尝试着运用数学去解决是明智的。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统一的固定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增强信心,排除数学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小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鼓励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如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14×2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重点探索乘法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是上,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学生的方法各不相同,①口算(乘法分配律)10×2+4×2②连加法口算14+14=28 ③乘法竖式笔算。然后全班分享算法,在体会算法多样化后,重点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又如教学“简便计算25×32”时,学生得出了“25×4×8,25×8×4,25×(30+2),5×5×32,25×(40—8)等算法,针对这些解法,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最实用。学生通过各种解法所进行的互动交流、讨论比较,经历了对各种算法的再认识过程。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教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意志和品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学得主动,学的开心,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