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0月2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这一领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尤其是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可以说已成为和谐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和排头兵,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如何本着社区和志愿者共建双赢的原则,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机制,联动共进,对推动城市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学期刊,青年志愿者,城市社区,服务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规模、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城市的进步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物质文化需求大幅增长且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由此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工作变得紧迫而意义深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社会公益被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因素,青年志愿服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1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
1.1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创建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环境,有效地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为城市基本细胞的社区,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直接促进了社区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1.2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影响感召带动更多社会成员加入,能够增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家园,也是青年就近开展援助活动的最佳基地。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就是志愿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推进,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社区服务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以及其他年龄层次的居民加入此行列,使青年志愿服务走出被人疑惑或缺少喝彩的被动境地;有利于超越以往一些活动仅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的局限,克服形式主义;有利于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风尚的广泛形成和发展,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深深扎根于社区居民需求,人人自愿参与,人人有所作为,人人热爱的社会事业。
1.3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走实践成才之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向受益。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服务社会,有利于他们自觉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维修、咨询、培训、保健、文化、科普等项目的服务,满足社区内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弥补自身的知识能力缺陷,有利于激发青年追求进步、崇尚文明、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社区服务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效能压力也会使服务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地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较全面发展的个体,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1.4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新时期青年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丰富了工作内涵,拓展了服务领域:通过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基层青年组织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能够探索出在新形式下青年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和新途径,既能服务青年又能服务社区。对于青年组织本身来说,走出自我世界,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教育青年,也增强了青年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是青年组织加强青年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的方式,是培养青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最直接的手段,是强化青年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形式。同时,通过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使青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引导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反哺学校教育,形成人才培养的整合力量,使青年组织服务学校育人工作中心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2 建立健全有效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机制
我国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内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存在着专门工作力量相对缺乏、志愿者登记注册和开展服务不方便、工作队伍不稳定、项目发展相对单一、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
2.1 服务内容应多样化、拓展化:从目前的整体现状看,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还未完全适应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变化,作用与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如卫生清扫、扶困济贫、帮孤助残等低层次活动层面。今后,应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坚持“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把握志愿服务的资源和发展前景,确定一批适合街道、社区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要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建立开放式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大对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估,做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汇总和梳理工作,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要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项目开发和执行作用,克服项目开发与执行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的不足。要确定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要确定几个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做深做实,打响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影响力,并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发现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
2.2 服务依托应基地化、阵地化:一是必须要有活动基地:要建立固定的社区服务基地对口开展共建,使社区服务工作有持续性和针对性,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要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应成立相应的志愿者社区服务组织和领导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和联络场所,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并有一定的活动运作经费做保障。三是要有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和宣传阵地:应加强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和倡导,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营造正面舆论和服务主客体间的友好互动气氛。
2.3 队伍建设应专业化、技能化:随着志愿者事业的推进和社区功能的不断拓展,对服务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严把思想道德关,在选拔志愿者时,要注意把思想觉悟高、责任感强、能力突出,具有敬业爱岗、踏实进取精神的同学作为主要考虑对象;二是技能素质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展,因而要加强对社区服务的常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专业性服务技能的培训,着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社会事业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服务过程指导。各级青年组织应该经常深入社区,加强政策和业务上的指导,解决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加强社区服务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开展工作调研,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指导;四是强化注册志愿者管理。建立各级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进行分类,做到信息真实、分类合理、便于组织、服务便捷。
2.4 管理机制应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等内容。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志愿者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就是要制定表彰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表彰制度,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表彰力度。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就是要注重对社区志愿者的培养,把志愿者培训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注重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推动制定志愿服务法规和政策,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经费等保障,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5 推进方式应项目化、社会化: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深入社区,面向社会,把普通市民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要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要积极取得社会有关部门的参与,争取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走社会化道路,以此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在继续深化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承接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的水平和能力,实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项目依托、项目保障、项目带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项目的策划、可行性分析、立项、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来赢得社会支持,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人力、智力、资金、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帮助。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是发挥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项支柱性工作。在新世纪,各级青年组织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围绕青年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把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的决定》.中青联发[2004]75号(2004年12月10日)
[2] 刘家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N].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 《关于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意见》.中青发[2006]28号(2006年4月26日)
[4] 庄国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探讨[N].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