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医学研究方向论文谈数脉的脉象和主病

时间:2014年11月2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探讨了数脉的脉象和主病,提出对数脉的脉象应制定规范标准,认为脉“愈虚则愈数”的说法正确,数脉可主血虚、气虚。

  【摘要】探讨了数脉的脉象和主病,提出对数脉的脉象应制定规范标准,认为脉“愈虚则愈数”的说法正确,数脉可主血虚、气虚。

  【关键词】中医学研究方向论文,数脉,脉象,虚证

  数脉是临床上很常见的脉,但对于数脉的脉象与主病,历来存在着一些争议。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数脉的脉象,古今医家说法不一。《内经》中无数脉的脉名,但有相关内容的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这里所说的躁脉,从其脉象和临床意义看,实际上指的可能就是数脉。对数脉脉象的正式描述,最早见于《脉经》,曰:“去来促急。”这是一个原则的提法,不够具体。《脉经》在“去来促急”之下又有夹行小注是“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这个六七至说出了数脉的特点,尔后历代脉学书多是以一息六至作为规范的。如《诊家正眼》曰:“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濒湖脉学》曰:“数脉息间常六至。”《医碥》曰:“数,疾也,躁也,一息六至。”《医学传心录》曰:“六至为数七至极。”脉率增快的脉象中,一息六至的脉在临床中是最多见的,它是脉率增快的脉象的一个中心,所以用它来做为规范,至于《医学心悟》说:“数,一息五至也”,只是一家之言,明显是错的。数脉为单因素脉象,只是具有频率上的变化,不应当再包含有其他特点,而《外科精义》“其状似滑”之类的说法就混淆概念了。定出数脉一息六至的明确频率数字是必要的,但数脉的脉率在一息六至的基础上亦应有一定的变动范围,有不少医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观点并不完全统一。如《诊脉三十二辨》曰:“一呼一吸脉逾五至曰数。”《旧抄脉学书残本》曰:“脉搏之一息在六至以上者。”《脉理求真》曰:“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速。”后来疾脉从数脉中分出,一息七八至为疾脉,数脉的脉象应该更加清楚了,古人的这些认识已经为数脉脉象的规范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此仍是说法不一。如“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一息五至以上不满七至为数脉,脉搏90~130 次/min[1],而国家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和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则言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脉搏90次/min以上[2,3],此外,还有人认为数脉的脉率在96~120次/min之间[4],这就让人感到莫衷一是了。仔细分析,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的说法不确切,因为一息七八至为疾脉这已得到公认,就连这两本教材本身也是这样写的[2,3],而一息七八至也是属于一息五至以上,那么它到底该算是哪个脉呢?这就把数脉与疾脉的脉象搞混了。因此,综合古今文献和临床实际情况,数脉为一息五至以上不满七至的说法应该是准确的。对于数脉的脉率每分钟多少次,目前亦无定论。这与中医脉诊传统的计数方法有关。医者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静神,以自己的呼吸为时间单位,来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称为平息。但正常人的呼吸16~18次/min,呼吸频率有一定差异,同样是一息六至,按16次/min呼吸与按17,18次/min呼吸计算出来的每分钟脉搏数自然不一致,而且这还不好判断谁对谁错,因为是标准不规范所造成的。古人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精确的计时工具,故只能以自己的呼吸来计数,实是无奈之举。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必要时可借助精确的计时工具,用每分钟脉搏数来帮助诊断数脉。鉴于目前对数脉脉象的看法未完全统一,因此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出数脉脉象(包括每分钟脉搏数)的标准很有必要。

中医学研究方向论文

  对数脉的主病,《难经·九难》曰:“数则为热”,《濒湖脉学》曰:“数脉为阳热可知。”一般认为,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也可见于虚阳外浮[2,3]。这个说法不够全面。《景岳全书》曰:“数脉……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疡……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若数而无力者,到底仍是阴证。”这段话很好的归纳了数脉的主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数脉主虚证的观点。《景岳全书》还进一步对此作出了说明,并认为虚证的严重程度与脉率成正比,其曰:“且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惟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众人皆知阴虚与虚阳外浮可出现数脉,但虚证除了阴虚、阳虚外,还包括血虚、气虚等,从张景岳的这几段话可以看出,这些虚证也有可能出现数脉。其他一些医家对此也有认识,如《诊宗三味》曰:“大抵虚劳失血喘咳上气多有数脉。”《四诊正法》云:“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说:“世俗医者,遇数脉之证,大抵责之阴虚血涸,不知元气虚极莫支者,其脉可至极数;设有人或力作或奔驰,至气力不能支持之时,其脉必数;乃以力倦不能支持,以仿气虚之不能支持,其事不同而其理同也。”从临床上来看,血虚及气虚之证出现数脉是相当常见的。不仅各种虚证病人皆可出现数脉,我们还发现即使在正常人中,也是体质越虚者脉越数。我们曾利用脉诊实验课对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发现少数受检者出现数脉。经过问询后得知,这些出现数脉的人中体质虚弱者占绝大多数,由于他们体虚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脉率大多在91~96次/min之间,与严重虚证病人出现的数脉相比,脉率明显偏慢,可见脉“愈虚则愈数”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为何血虚和气虚也会出现数脉呢?从中医的观点看,气血不足,易导致心失所养,为满足脏腑生理活动的需要,心气勉其力而行之,则表现为心动较快而脉动较快。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气血不足者心每搏输出量减少,为满足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心搏代偿加快,心跳愈快则脉愈快,故出现数脉。当然,张景岳的“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的说法亦过于绝对,数脉可见于各种虚证,但虚证不一定都出现数脉。目前,对于数脉主血虚和气虚的临床意义,尽管已经引起了一些医家的注意,但仍然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让广大医者逐步认识和接受这一观点,促进中医脉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庄泽澄,吴承玉,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5.

  [2] 邓铁涛,郭振球,程绍恩,等.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6.

  [3] 季绍良,成肇智,陈 群,等.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

  [4] 月 辰,李继功. 数脉主病之我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