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1月21日 分类:SCI论文百科 次数:
sci二区刊物数量比较多,研究人员通过工具确定了本领域潜在投稿期刊清单后,还要最终确定一本期刊,那么具体怎么选择和发表sci二区期刊?有如下几个标准是大家可以参考的,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学者选择出目标期刊。
第一、影响因子与分区:影响因子与分区往往和晋升、奖励等直接挂钩。因此所在机构明确规定需要影响因子几分的刊物,则只能在符合此范围的期刊中选择相应的sci刊物。国内认定的分区主要是以中科院分区为准,jcr分区往往会出现掉区的现象,因此很多时候JCR Q1或Q2区的期刊在中科院分区处于3区或4区,作者安排论文前一定要提前查询清楚。
第二、中科院预警名单:2020年底中科院发布第一版国际期刊预警名单,2021年又继续发布第二版预警名单,在所有学科中,医学期刊进入预警名单的比例最高,虽然如何对发表在预警名单上期刊中的论文进行评价在实操层面还未见官方指导意见,但为稳妥起见,研究人员在投稿时,还应该避开预警名单中的二区期刊。
第三、期刊的出版形式:是传统的订阅期刊还是开放获取(OA)期刊,或者是提供两种方式选择的混合期刊。由于国内不同机构的认定标准不同,因此要格外注意自身所在机构是否认可OA期刊。如果准备发表OA期刊,也要关注文章处理费(APC),很多期刊的APC往往超过10000人民币,要确保是否有经费进行报销。此外,目前国外很多SCI期刊已取消纸质印刷出版的形式,全部转为在线出版,研究人员所在机构是否接收纯在线出版形式也需格外注意。
第四、审稿周期、见刊时间及出版频率:绝大部分二区SCI期刊的审稿周期在3个月或以上,但不同期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期刊会在其官网中给出相应的数据,因此研究人员应该通过随机查看近1年内已发表论文的时间节点来判断期刊的平均审稿周期。同时,出版后论文online及见刊的时间往往影响职称晋升与毕业,也需要格外关注。另外,期刊的出版频率往往也会影响审稿及见刊时间,理论上出版频率越高的期刊,各类时间也会越短。
第五、期刊的接收率:如果仅仅将发表作为最终目的,则期刊的接收率将会成为选择期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部分期刊都会在其官网公布其论文接收率,作者可以通过这一指标评估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不同期刊的接收率差异很大,大家熟知的CNS以及医学类四大刊的接收率大概只有5%-10%,其他绝大部分SCI期刊的接收率在10%-50%不等。一般而言,OA期刊比传统的订阅期刊接收率更高。
总之sci二区期刊选择是一门有学问的事情,sci论文发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把控论文质量,并且选择合适的期刊,都会对文章发表产生明显的作用,安排论文的作者还是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找到合适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