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

时间:2021年08月10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摘 要: 当前,残疾人社会工作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实践平台搭建和实践教学组 织环节,相关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在促进专业发展、提升人 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背景下,聚焦怎样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残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论文发表期刊:《长春大学学报》;发表周期:2021年07期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论文作者信息:汤夺先( 1977-) ,男,山东邹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人口社会学研究。

  摘 要: 当前,残疾人社会工作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实践平台搭建和实践教学组 织环节,相关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在促进专业发展、提升人 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背景下,聚焦怎样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的问题对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 残疾人社会工作; 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和能力都来源于实践,要组建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实践教育环节不可或缺。2020 年 11 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强调要深化教学研究和教法改革,加强校企、校地、校际合作,丰 富校外实习、实训、实践资源,更大限度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潜质[1]。实践教育对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潜能发展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社会工作教育除了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塑造专业价值观、检验和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实践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 》发布以来,高校纷纷围绕 《纲要》要 求,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2]。作为应用性学科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更加 重视实践教育的意义,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育方面加强探索。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社 会工作专业在国内发展起步较晚,实践教育基地整体数量不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规范性程度不高的情 况客观存在。2004 年开始,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介入到我国残疾人服务领域[3],其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更是存在着各种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恢复后,众多学者对社会工作实习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思斌、马凤芝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保证社会工作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与方法的手段[4]; 张云英论述了构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实践基地存在着数量少和关系维持问题[5]; 周军提出了高校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层次,同时关注到需要积极拓展各种类型的校外实习机构[6]; 还有诸多学者重 点研究构建什么样的教育实践体系以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等等。综合相关研究发现,学界对社会工 作实践教育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能够达成高度共识,而在实践教育基地这一议题上虽有学者涉及, 但并未深入研究实践基地建设相关路径,相关研究也未涉及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这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内容。因此,文章结合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具体特点,聚焦当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索 有效路径促进残疾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满足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 养的需要。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内涵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包含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通俗解释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或实习教育。实习作为社会工作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下半叶的慈善组织会社 (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ies) ,在会社中主要是由师傅带徒弟的 “学徒式”形式培养社会工作者。在这 种师徒的训练模式中,徒弟通过学习师傅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去服务案主,难以形成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 巧,容易受到师傅的个人经验影响,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模式逐渐被遗弃。其 后,专业性社会工作训练模式开始发展,学校安排学生进入各个机构当中,学生利用在课堂推演出的实务工作方法去参与实践教育,根据实践教育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完成实践教育目标。通常意义来看,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参加上述专业实习训练的固定化场所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基地。因此,实践教育基地是围绕学生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依据一定的教学模式、高校结合地区资源建立的,使高校能够有组 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固定化场所。相关研究方面,周玉 萍、杜贞仪结合山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开展情况将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分为福利性机构、政府机关和民办非营利组织三类[7];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面较为狭窄,主要集中 在街道、社区、福利机构和政府等实际社会工作的机构。目前,学界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尚无 明确界定。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笔者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是高校围绕专业建设情 况、结合地区资源建立的,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领域针对性利用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进行实习实践活动的固定化场所。其特点是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来自基地的专业实践 老师和高校自身教师的两方面指导,具有稳定的服务对象和最大程度保障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其目的是 通过实践基地合作,一方面,高校师生的参与能够促进实践基地所处机构的服务水平提高和专业能力增 强,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保障学生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升社会工作实习实践 水平,达到培养高质量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基于上述特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应包含对残疾 人社会工作专业具有明确诉求、相关条件可以满足高校达成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社会工作而非实际社会工作、保障实践教学持续且稳定进行的固定场所等基本条件。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由于实践教学是承载 着由内化到使用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使命的过程,所以只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对社会工 作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产生感性认知并实现专业认同和能力内蕴[8]。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是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建设稳定和可持续的实践教育基地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根据走访调查情况,当前残疾人相关机构内的人员构成以医学康复类为主,专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较为缺乏,因此在机构运作、残疾人社会适应、相关资源链接等方面亟需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介入。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前还是以通识教育为主,但是未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探索 “通才+专才”的培养模 式[9],即理论教学可以进行通识性教育。首先,实践教育阶段应更加具有指向性,应该聚焦于培养某一 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而不是培养实践的 “通才”,改变既往“什么实务都能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 实践教育阶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选择自己适合的实务领域,从而提升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和数 量,满足社会对专业残疾人社工人才的需要。其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价值观的积极认同[10],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对于专业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

  意义还在于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和服务残疾人这一系列过程增强使命 感和价值感,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渐破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和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在实践中深化 “助人” 理念并强化专业认同。此外,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其他社会工作领域,所服务的残疾人群体之中也会因 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而有所区别,因此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而言,与残疾人的接触可能较其他群体相比不 够全面和深入,建设具有稳定服务对象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接触不同 的残疾人,了解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特征和问题,针对性地设计服务方案,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从而熟练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和技能。最后,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残疾人社会工作专 业助力,凡有残疾人事业的地方,就存在着残疾人社会工作[11]。建设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一方面可以实现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和特长直接服务于实践基地内的残疾人群体。因此,实践教育基地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来讲都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主要问题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该体系主要包括实践理论教学、实践平台体系搭 建、实践教学主体组织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四个方面[12]。其中实践平台体系搭建和实践教学主体组织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直接作用的影响因素,亦是当前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环节。因此,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实践平台搭建和教学主体组织两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育所造成的影响。

  实践平台资源缺乏,实习延续性较低。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而发展更为滞后的残 疾人社会工作相关机构数量更少,所以高校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平台的可选择性较低,主要场所主要分布于社区、街道或福利性机构等实际社会工作部门,这种类型的部门对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程度较低,学生很少从事专业性残疾人社会工作活动,并且会存在 “忙的时候来,不忙的时候不用来”等中断实习 过程的现象。另一方面,诸多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采用持续性实习模式,即实习过程贯穿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拥有数量较多的实践教育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实习过程无 法在固定的机构持续进行,由于实践教育基地的诸多不确定性而需要在不同阶段更换不同的实习机构,学 生和机构的双向流转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和用人单位的培养意愿,实习延续性无法保障。

  实习专业化程度低,学生参与度不高。首先,实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大多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机构也仅停留在让实习学生从事类似志愿服务的工作,将学生作为 “义工”或 “志愿者”使用,学生难 以接触机构内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社工服务项目,长期从事机构内的杂事无法体现学生的专业价值和理 念[13],打击专业自信,削弱专业认同感。其次,社会工作机构目前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财政购买,在此 模式之下也出现了机构间的差异化,诸多竞争力不突出的残疾人相关机构长期处于无事可做的处境之中, 该类型机构对实习学生基本无要求,学生可能需要自主承担实习过程中的花费,参与意愿较低。最后,由 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诸多机构的专业性工作人员缺乏,在实习过程中机构督导给予实习学生的专 业性指导程度不够,阻碍实习生专业水平和实务技能的提高。

  实践教学目标缺失,忽视助残意识培养。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过程应以目标为指引。当前,高校在残疾 人社会工作方向的人才培养上缺乏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其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思想是为培养宽泛意义上的 社会工作人才,由此导致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残疾人社会工作方向学生缺乏该领域的系统指引。除此之外,在长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会忽视对学生助残意识的培养,学生可能由于对残疾人长期的刻板印象导致在选 择机构的时候尽可能远离残疾人相关机构,由此直接影响残疾人社会工作方向专业人才数量的缺乏。实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全面接触类型多样的残疾人群体,助残意识的缺乏还可能会导致实习学生在面对多样的残疾人群体时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认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无法改变残疾人的状态,以至于降低专业认同感。

  五、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路径

  建设稳定和可持续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是解决当前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困境的重 要途径之一,高标准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需要高校结合地区资源、动员师资力量积极开拓,并与之建立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和机构发展的基础上合作共赢,争取将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4],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拓展实践平台资源。实践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对残疾人社会工 作方向学生的培养应明确相关目标,立足于学生未来残疾人相关就业方向细分实践类型,重视专业教育目标、专业实习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相应的残疾人相关实践基地。由于相关实践 平台的稀缺性,高校在选择残疾人实践教育基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机构专业性的发掘,即通过介绍或系统 性展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对机构相应服务领域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引导机构认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 和价值,发现自身的某些需求同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能够相互匹配。

  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协商确立相关制度。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应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建设过程 中高校承担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实践教学的检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态度等,实践基 地相关工作的安排等; 专业所在学院是实践基地建设和实习活动的直接责任人,承担与实践基地沟通反 馈、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实习学生的分派、实践过程的指导和评估等工作; 实践基地所在单位是实习实 践活动的承担者,与实践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高校承担实践经费拨付的情况下需要明确实践基地责任,并建立退出机制,对实习质量较低的机构及时清退。校企双方在明晰主体责任情况下协商确立实践教学管理 制度,包括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和校内教师的沟通机制、实习生管理制度、评估及反馈机制等,保障实践教育基地规范和制度化运作,促进实践教学达到既定目标,形成实践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增加基地建设投入,完善相关专业设施。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主要来自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但 是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程度。一方面合理利用好有限资金进 行实践基地建设是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实践基地应当是高校、机构和政府资源整合的产物,高校和实 践基地需要向政府部门争取相应资源。由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需要特定的场地支持,缺乏专业设施支持无法顺利开展相关活动,比如个案访谈室和小组活动室都需要在满足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基础上 增加无障碍设施,以保障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残疾人服务对象的安全。设施专业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因此增加相应投入,完善实践教育基地的软硬件条件是促进实践教育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举措。

  建立双师管理制度,加强机构督导培训。残疾人社会工作兼顾理论和实践,实践教育过程是学生深化理论学习、加深理论理解、锻炼实践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高校教师在工作中侧重于相关理论研究,因此,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困惑或实践后的理论发展是高校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主要是实务性内容,因此在实践中扮演的是督导的角色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利用相关资源为机构内非专业的指导 老师开展督导培训,提升机构督导的专业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督导体系,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校内教师同机构督导相互配合的双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在实践教育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专业指导,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加校内老师同机构工作人员的沟通,利 于将理论研究同实践相结合,对于机构服务专业化程度和高效理论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实践过程项目制运作,健全效果评估体系。实践过程的设计可以通过小型项目制的形式来进行安排, 即若干名实习生在相关机构和高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在经费固定的情况下由相关方面报销项目开销,在 实习期内设计并完成一项小型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并撰写实习日志和完整的实习报告。项目制运作 能够保证实习生全过程、全要素地在有限实习时间内接触并实际操作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各个阶段,在增强专业性的同时保证了实践的延续性。

  六、结语

  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借助社会工作的力量,组建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宏大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需要深化高校残疾人社会工作方向人才培养改革,在这之中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 面对当前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阶段的诸多问题,需要积极开拓相关资源建设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发挥高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建立健全管理和评估体系,带动相关机构共同提升实践教育专业化程度, 促进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转化等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深化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改革,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是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要举措,是新形势下聚焦残 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人才培养专业化、实践能力提升、认同感培养和深化高校同机构间的合作具 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孙春兰在广东调研时强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ED/OL]. ( 2020-11-19) [2020-11-30].

  [2] 汤夺先,李静.高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 6) : 85-90.

  [3] 蔡翮飞.高校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探索: 基于优势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2014( 6) : 86-89.

  [4] 王思斌,马凤芝.保证社会工作教育质量的途径探索[J].社会工作,1994( 5) : 4-7.

  [5] 张云英.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社会工作下半月( 理论) ,2008( 6) : 11-14.

  [6] 周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 2) : 140-143.

  [7] 周玉萍,杜贞仪.山西省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 8) : 10-14.

  [8] 卢爱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 问题与选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 12) : 96-99.

  [9] 谭磊.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 3) : 39-45.

  [10] 原会建,邬伊男.高校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 以 Z 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个案[J].江西社会科学,2019( 11) : 246- 253.

  [11] 奚从清.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2( 1) : 62-64.

  [12] 张曙.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整体性合作模式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 : 99-105.

  [13] 周玉萍,杜贞仪.山西省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 8) : 10-14.

  [14] 张云英.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社会工作下半月( 理论) ,2008( 6) : 11-1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lie in the building of practical platform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achievemen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In the contexts of promoting specialty development, improving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and developing disabled people cause, focusing on how to create a number of demonstrative social work practice education bases for the disabled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disabled people cause

  Keywords: social work for the disabled;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 practical education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