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4月16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再次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有望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投资者有望迎来资本市场投资新机遇。
资本市场的新使命2015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下,实体经济加速去杠杆。降低企业债务依赖,必然要求股权融资承担起更重要的职责,做大直接融资、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也被提上日程。表面上看,做大直接融资,只要改核准制为注册制,为IPO、定向增发等大开绿灯即可。但股票市场作为一个生态,如果供给缺乏需求承接,结果只能是“跌跌不休”,股票卖不上价,企业也自然没有发行股票的积极性。事实上,因为股市低迷问题,我国曾多次暂停IPO。据原证监会主席肖钢统计,A股先后经历了9次IPO暂停,累计暂停时间超过5年。暂停IPO的原因大多是市场低迷,实际上, 监管层把暂停IPO当作救市的一个工具。
资本市场论文范例:浅析资本市场学院绿色建筑海绵城市项目之实践
可见,如果不能充分保护投资属性,股市的融资属性也会大打折扣。近年来,为尽快恢复资本市场资金配置、风险定价、支持创新、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功能,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提速。一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A股市场融资功能逐步恢复。
2016-2020年,A股市场年均融资金额4万亿元,是2011-2015年均值的4.2倍,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在股票供给不断提速的同时,大盘指数还保持了稳步上涨,赚钱效应凸显,对内外资金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显示,2019年,在我国城镇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达七成;在金融类资产中,九成以上为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和基金占比仅为9%。可以说,我国居民财富结构过度倚重房地产和固定收益产品,对股票市场参与度很低。并非我国居民不善于理财或不够理性,恰恰相反,就过去的理财产品属性来讲,这种配置结构恰恰是理性的。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市场单边上涨,有房家庭的财富水涨船高,反过来激发了居民购房、炒房的热情;从固定收益产品来看,受刚性兑付保护,投资者买入的其实是高息存款,起码在投资者眼中如此,在过去的历史记录中也如此,那么,投资者偏爱固定收益产品就是合理的。再来看股票市场,其实五年之前,A股市场还存在很多明显的缺陷,比如退出机制不畅通,只进不出,大量垃圾股留存;比如上市条件苛刻,错失了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公司,导致上市公司结构偏传统、不合理;比如投资者保护做得不够,信息披露有瑕疵,导致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内幕交易、股价操纵难以杜绝,投机属性强,散户频频被割“韭菜”,形成了所谓“七亏二平一赚”的格局。
既然买房子赚钱、买固定收益产品赚钱,炒股票亏钱,自然最终的财富配置格局就是重房产和固定收益产品、轻股权。所以,要改变这一财富配置结构,除了呼吁居民资金入市以外,还要实打实地改变各类理财产品的属性:房地产彻底回归居住属性,逐步剥离投机炒作属性,即“房住不炒”;固定收益理财回归风险收益平衡的本质,打破刚性兑付。唯有如此,居民家庭财富配置结构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房住不炒”和理财去“刚兑”从资金端来看,固定收益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的定位,也在加速驱动居民家庭资金流入股市,为股市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资金面基础。“房住不炒”一直是这两年房地产政策调整的主线。
此次“十四五”规划再次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强调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并拟综合扩大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稳定地价、金融调控、税收调控等措施,确保目标达成。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房产是名副其实的投资利器,“十四五”期间,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逻辑很简单,暂且不谈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放缓、人均住房面积处于合理水平等因素,只看金融调控这一条就够了。“十三五”期间,百城平均住宅价格从10 980元/平方米增长至15 795元/平方米,年均增长7.54%,大幅跑赢通胀和存款利率。同期,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13.1万亿元增至34.5万亿元,年均增长21.37%。
从某种意义上讲,房价上涨是银行房贷堆出来的,只要严格进行金融调控,控住“水龙头”,“十四五”期间的房价将有望得到控制。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强力整顿,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调控能力已大幅增强,控住房贷不是难事。此外,这几年资管打破刚性兑付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打破刚性兑付,最强的信号来自2018年4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等要求,并在制度层面做了精密设计,如建立资管产品隔离墙、推动净值化管理、推动成立理财子公司等。同期,市场也一直在释放信号,既包括近来年债券违约、信托爆雷、P2P爆雷等带来的巨大损失,也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的全面净值化转型,保证本息的理财产品正快速退出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投资者接收到了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信号,开始将理财产品视作中等风险产品,适当调降持有比例,增加对存款类产品、货币基金等低风险投资产品的配置,并适当增加对股票等中高风险资产的配置,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居民家庭财富资金配置已悄然发生变化。自2016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快速攀升,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增速创近年来新高。资本市场迎来长期机遇“十四五”期间,股市改革继续深化。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背景下,优质公司加速上市、经营不善的公司快速被淘汰,股市持续净化,股票的投资价值凸显,对资金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反过来会推动股价上涨和股市繁荣。
对于投资者而言,尽管2021年开年以来遭受市场暴击,但着眼于长期,下跌恰是更好的布局机会。只要经济在发展、居民收入在提高,流入股市的资金必然会越来越多,反过来将推动优质股票价格的上涨。回看“十三五”期间,经过2015年股灾冲击,股票市场低迷;同期,P2P、互联网理财、房地产等领域还持续分流资金。即便如此,“十三五”期间,股市的年均成交额也高达133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47%。展望“十四五”,P2P清零,互联网固定收益类理财消失,“房住不炒”,互联网存款下架,资金无处可去,自然会首选股市,为慢牛、长牛奠定基础。
从板块逻辑上看,“十四五”规划着重强调的科技、消费、医疗等领域仍是投资主线,过去几年基金重仓的抱团股、赛道股多集中于这几个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期被基金下跌所伤的基民,只要坚定持有,“十四五”期间大概率能获得满意的收益。此外,“十四五”期间居民收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保险等领域打开了发展空间。这些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也具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是着眼于长期的事情。当前,“十四五”的画卷已经展开,长期投资者可以布局了。
作者: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