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学校如何做好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

时间:2018年11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当下体育课时间难以保障,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课外活动需求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保险覆盖率不足,体育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需调整,社会环境有待综合治理。在这些问题的基

  下面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当下体育课时间难以保障,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课外活动需求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保险覆盖率不足,体育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需调整,社会环境有待综合治理。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建议,比如强化政策落实,落实以校长为核心,突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育课教学方式、方法,倡导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质,体育教师

青少年体质

  今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正处于伟大复兴征途的重要时刻。国民体质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资源,尤其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基础保证,青少年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某种程度也是社会人口素质提升的体现。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了新的变化,据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1.3%,优良率达29.9%[1]。

  相比2014年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标的差距,2016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力量、速度体能指标在低年龄段与日本的差距有所缩小,部分指标甚至显著高于日本[2],尽管在国家政策干预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等多方面举措的促进下,种种指标显示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态势缓解,但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学校体育工作当前又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提高,新的健康问题日趋凸显,如饮食习惯不良、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比重越来越高。2018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体质健康与青少年骨骼健康密切相关,身体活动缺乏会影响青少年骨骼生长。而身体活动水平不足、过度依赖屏幕娱乐等静坐时间过长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种常态,可能还会延续到成年阶段,为成年和老年期疾病的多发或早发留下健康隐患[3]。基于此,本文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视角,立足学校体育工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体育课堂教学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渠道

  我国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共有2.4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20%[4]。广大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学校体育工作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核心要素。《体育的迁移价值》中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体育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体育教育在培养人的性格、社会品质,以及获得健壮的体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5]。

  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功能,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主阵地,同时,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也包含增强学生体质健康[6]。而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体育课发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功能,体育课成为学校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渠道。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有赖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体育课堂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在学生体质健康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通过不同项目的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

  1.2校园课余体育活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补充

  渠道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由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竞赛组成,这两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补充途径。校园课余体育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认知、体育态度、运动参与及其观念和习惯的保持[7]。

  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和校际体育活动能增加青少年在校期间参与身体活动的机会[8],从而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一定作用。而校园课余体育竞赛是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还是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方面,都是重要的途径。课余体育竞赛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也能够有效补充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不足,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能够发挥有效作用[9]。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有效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中小学体育课时间难以保障,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体育教学边缘化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学校教学工作中,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体育课价值和作用被低估。有调查显示[10],2011年我国有15个省129个县(市、区)的四年级、八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和76%。还有调查显示[11],某市被调查学生中,小学生每周参加体育课少于3次的占23.9%,初中生占25.2%,高中生每周参加体育课少于2次的占11.1%。

  可以看出,体育课次数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少,体育课时间仍然存在难以保障的情况。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充足是保障体育课上足的前提条件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截至2012年底缺编人数达30万,2016年底全国有中小学体育教师58.5万人,与2012年相比,新增中小学体育教师7.5万人[12],体育教师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缺编现象。某些学校体育课仍由其他科目教师代任。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体育课任课师资专业性缺失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青少年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和增强青少年体质产生一定影响。

  2.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课外活动需求发展不平衡

  我国体育课堂教学中长期普遍存在“三无”现状,即“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13]。当前,有些学校开展的体育课,除个别教学器材的材质发生变化外,教学活动内容并没有实质性变化。某些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忽视学生个体感受,强调动作技术规范,缺乏学生体验运动过程乐趣的引导,致使体育课学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如足球、篮球、游泳、溜冰、街舞、网球或其他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而当前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普及度并不高,从而使得学生在校外寻求辅导和培训。显然,学校体育课程与学生课外体育参与需求存在差距,陈旧的教法和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激发当代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内容亟待改革与创新。

  2.3学校体育安全问题与保险覆盖率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伤害事故方面,一些具有增强体质的功能体育项目,但容易引起体育伤害事故。因此,一些学校便将具有危险性项目取消,于是,体育伤害事故便成为学校体育课重要制约因素[14]。无论学习哪项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习练者反复练习,才能实现强身健体、技能水平提升的目标,学校体育课同样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身体活动,而由此带来的体育伤害事故易引起纠纷和赔偿后果。

  尽管学校在针对青少年体育伤害事故方面已有体育保险作为防范,但鉴于青少年体育保险仍存在覆盖率不足等问题[15],很多学校便采取消极规避的方式,将能锻炼青少年身体和意志但存在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体育器材和高难度课程项目取消,采取零接触的方式杜绝类似问题发生。这些做法直接对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4体育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有待进一步调整

  体育中考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已10年。经过实践证明,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体育中考制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16],使得多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并开始好转[17];也基本改变了初中三年级的体育课基本被取消的局面,且初中毕业生的体质健康在逐步增强[18]。

  但随之体育中考出现了一系列衍生问题,从学校层面而言,有些学校未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长期加强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将体育课变成了中考项目训练,以体育中考项目代替体育教学内容。据有关调查,有些学校在初一开始进行练习,1年重点练习1~2个项目,3年可以练完中考项目,而实际上,学校并没有开足体育课,也有很多学校到中考前2个月利用周末突击练习[19]。

  而从体育教师层面而言,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中考项目进行教学,以运动训练方法作为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变成了运动训练,不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同时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课变得单调乏味[20];有的体育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变成了一成不变的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与课余训练项目不全面,忽视了素质教育,使体育考试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

  从学生角度来看,出现只围绕中考的体育科目锻炼,忽视了对体育项目广泛地接触,无形中形成新的应试模式[21],无法调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局限了学生日常锻炼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调查显示,部分体育中考项目的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从而对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和形成终身体育观产生不良影响。体育科目考试对学生造成阶段性影响,以考促练对提升青少年体质的作用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2.5社会环境有待综合治理

  生活方式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数码电子产品及互联网、睡眠不足等因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据2015年WHO官方统计显示,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正以一个危险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学龄儿童肥胖率显示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2]。运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尽合理、营养科学知识不足、饮食习惯不良等多种因素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

  电子数码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如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电子设备走进千家万户,一线城市中有87%的学生拥有手机、计算机等设备[23]。青少年过度使用这些电子产品或沉迷互联网造成挤占睡眠和体育运动参与时间、引起各种疾病等,从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睡眠对青少年体质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

  有调查显示,3/4的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小学生中每天能够睡足10h及以上的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够睡足9h及以上的22.9%,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24]。学生们因为贪玩晚睡和参加校外补习班等原因,都未能达到这一年龄阶段需要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起到间接制约作用。而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对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种种因素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和监督。

  3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对策

  3.1结合各地实情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良好的体育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学生的体能素质、综合素质要上去[25]。

  2014年,有关资料显示[26],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局面出现反转,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从整个教育工作全局来看,学校体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27],应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是开足上好体育课,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

  学校体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而在的落实需要进一步考量各地的实际情况,在政策执行落实过程中,各地要进一步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合实际的落实措施。如中央7号文件颁布后,许多省市纷纷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监督与指导,从而开启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触底反弹”的重新启程阶段。

  如北京市规定从2007年9月1日起,所有中小学校早晨到校时间一律在原有基础上延后20min;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从2008年起,取消小学阶段的学科竞赛,把小学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上海市制订的新课程方案明确要求将“三课两操两活动”列入总课时,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28]。

  3.2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落实须以校长为核心,突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校长是决定学校工作方向和具体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上级政策落地不走样起至关重要作用。体育课是否被挤占、体育课是否开足开齐、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能否有保障、体育课程活动的贯彻落实效果都在学校校长管理权限范围之中。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落实的第一责任人,也肩负着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在学校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中,校长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着学校工作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否牢固,能否高度重视体育师资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能否做到等方面的落实。

  体育教师担负着合理有效安排体育课程、指导学生锻炼的责任,并且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文件标准具体贯彻到体育课程和大课间活动内容当中,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体育运动健身技能,可见,体育教师是政策落实的执行者,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保障政策落实的重要方面。

  3.3创新体育课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保险覆盖率

  体育课要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和提升体能的基础训练,但陈旧的课程设置无法激起青少年的运动兴趣。一节单纯地进行动作练习的体育课很难激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而那些将动作练习融入体育运动项目活动的体育课更容易使青少年感兴趣[29]。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提出,当前要通过构建我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来提升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30],还有研究者[31]提出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倡导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以活动和比赛为主。

  体育教育不仅要进行身体活动和掌握多个技术动作,还要能让参与者体会到快乐和愉悦,让青少年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体会到体育课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有一定危险性,但具有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项目,要在体育课的方式、方法和体育保险方面进行完善,因此,改革固化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提升体育保险覆盖率值得学校体育管理部门深思。

  3.4倡导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工作中,除学校体育课在平时体育教育教学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外,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氛围,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引导,形成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积极鼓励支持子女参加各种有益的校园体育活动。在校外期间,家长与子女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学校、家庭联合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模式。

  在开展营养改善工程的同时,家长要对子女的日常体育锻炼进行督促和检查,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将体育运动常识作为青少年必须掌握的知识储备,使子女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导子女加强营养保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有关知识的涉猎与学习。家长要合理地安排子女饮食起居,建立合理的均衡的膳食结构,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是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4结语

  新时代强壮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是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奋斗目标。对青少年的培养,既要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提升和加强,同时也要在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方面不断强化和历练[32]。

  参考文献:

  [1][4][12]原春琳.艰难的反转[N].中国青年报,2018-03-19(12).

  [2][13][30]季浏.增进青少年健康既要政策也要对策[N].中国教育报,2017-06-30(8).

  [3]李小伟.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8发布——身体活动缺乏影响青少年骨骼生长[N].中国教育报,2018-05-21(3).

  [5]谢军.用实际行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从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谈起[N].中国教育报,2011-05-06(8).

  [6]张强,蒋宁,朱波涌,等.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2):78.

  [7]谢军,张磊.青少年运动参与制约因素模型的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3):250.

  [8]司琦,汪霖之,KIMJ,等.基于人际和组织生态子系统的青少年校内课外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3):260.

  [9]丁元江,徐伟伟.课余体育竞赛干预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60):106-107.

  [10]董洪亮.教育部:学校不保证体育活动不得评先评优[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5663068.html.

  相关范文阅读:如何将体育资源应用到中职教学中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非常好。中职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来说没那么重,他们的精力比较充沛,兴趣也十分广泛,在体育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的兴趣。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职学生学习体育世界就可以获得较大的便利,因此将体育资源引入到课堂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