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吉林省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18年12月07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吉林省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并且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

  下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吉林省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并且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财经高校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且随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了支柱性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旅游者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旅游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吉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是旅游从业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从业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吉林省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吉林省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共计15所,除独立办学和民营办学外的财经类学校,仅有吉林财经大学和吉林工商学院两所。因此,以吉林省为例,在财经大学的教学环境特点下研究开拓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助于旅游人才的发展。

  吉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及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包括大型旅游集团、景区管理、旅行社、星级酒店、会展公司和航空公司等)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吉林工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服务区域经济,具有从事旅游业工作能力和良好身心素质的,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两所财经类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在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及企业管理工作,或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吉林省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已成为吉林省的支柱性产业,这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就增大了,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方向也在逐步转变,由单一的局限在导游服务、酒店服务等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为管理层面的高端人才,而这种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人才了,更加体现的是全方位的知识管理型复合人才。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然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日后从事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现存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脱节。在现有旅游业发展的多方因素影响下,部分财经类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重理论、弱实践、重成绩、弱能力”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性很强,但操作性较弱,因此,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专业定位不明,出路不好的境遇。

  第二,部分专业方向设置不当,学生知识结构弱化。虽然在2012年旅游管理成为二级学科,并下设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三个专业方向,但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因此特色不鲜明,部分专业发展方向滞后,如会展管理、旅游交通、度假管理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生实践能力弱。课程体系的设计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旅游本科专业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部分实习形式和内容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影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从而造成就业选择的偏差。

  第四,师资队伍中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中,职称和学历高的教师多数的专业背景是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外语等,教师缺乏旅游行业的实践技能,并且到企业进行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再加上旅游管理是边缘学科、年轻学科,因此,在师资队伍的配备上也要考虑实际需要,增加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旅游的师资队伍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三、吉林省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建议

  (一)适应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2016年12月,吉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吉林省的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在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旅游管理类”单独列出,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类并列,成为设置于“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这就说明旅游业在高等教育和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需求是决定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衡量指标,将经济属性和市场需求结合,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培养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各种专门人才,能成为旅游管理中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相关背景下,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教学科研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依托财经类高校优势,加强知识复合,注重实践教学

  财经类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较其他高校的优势在于有可以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等优势学科,在这些领域,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较成熟,由于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都应该具有更高的意识和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和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习,外语应用能力、管理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理论,做到学以致用。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软件都将为学生提升能力提供良好的前期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验室的这一项初步培训,在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三)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是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一项很好的形式,很多高校联合企业或事业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联合培养,也出现了几种方式,如“顶岗方式”“订单方式”等等。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创新的源泉,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能力高、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这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诉求。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旅游行业各领域前沿独当一面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只有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用实践验证和思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回归到课堂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其以后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做好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四)提高师资专业水平,合理设置课程,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但在部分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无疑成为了部分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很多教师具备深厚的管理和经济知识背景,但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因此部分课程在开设时过于趋同化,同时很多开设课程中的知识存在重复的现象,因此提高和加强师资专业水平的同时,应结合旅游行业用人的实际需要,针对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开设专业课程或者学生自选课程,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财经类高校的自身特点优势相结合。

  同时,财经类高校在配置师资时,既要考虑流动性,又要保证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理论交流、课堂教学、实践互动及企业讲座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新突破点,从而建立一套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四、结论

  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中都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结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结合时代新人的创新能力。财经类高校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发挥财经高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特色,既要开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要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优势,依托师资开拓、产学研联合,为培养既掌握旅游管理知识又通晓经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推荐期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作为财经类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属于财经类社科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财务、会计、济经管理、经济法等财经类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调研报告、会议综述等及有关国外财经方面的著文等。荣获2002年北京高等学校社科学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