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0月1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当前属于读图时代,在网络和媒体的发展过程,视觉传达成为主要阅读模式。摄影艺术具备较强的审美功能,在摄影教育过程应用视觉传达可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本文简述视觉读写概念以及其与摄影教育之间的关系,分别从读图、写图两方面阐述摄影教育中学生视觉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摄影教育;视觉读写;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审美能力逐渐提升,传统的视觉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未来视觉读写方面的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摄影教育开展过程中,传统的授课重点为摄影技术的培养,面临着读图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有必要在课堂中渗透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读写能力。
二、视觉读写概述
视觉读写属于一类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图像变化、主体内容以及符号象征等含义可准确识别,强化对图片的客观认知,同时赋予其主观含义。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传统阅读方式逐渐被图片阅读所取代,特别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促使视觉影像取得了重要发展。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可形成。传统的艺术教育过程中,将摄影、设计和绘画等教学内容和电脑绘图以及艺术历史等相结合,形成视觉艺术。学生学习环节,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合成各类物体的影像,传达出其思想,展现其创作意图[1]。
三、摄影教育和视觉读写的关系
摄影教育属于视觉传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在拍摄事物、人物影像过程中,主要通过取景进行画面的构图,之后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摄影画面展开设计,整个流程属于视觉思维的变化过程。当前,摄影属于一种创作艺术,同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进行创作。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学生对图片的审美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会随创作数量的增加而增长。
使用自身掌握的摄影知识,对摄影图像展开处理,通过思维的发散对画面重新设计,这一过程可对学生的视觉能力进行训练,提升其对摄影画面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摄影教学中,可通过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视觉读写,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利用摄影可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其应用优势是其他类型的艺术教育难以比拟的。
四、摄影教育中视觉读写能力培养路径
视觉读写属于摄影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其中包含对图像的“读”与“写”等能力,读图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具体图像的感知、解读,最终形成自身认知的整个过程。写图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图像的创作能力。在摄影教育中,二者属于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读与写相辅相成。学生只有将读图能力作为基础,才可更出色地完成创作,提升写图能力。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首要任务是要体会出图片传达的情感。在视觉传达过程,学生的读图能力分为对图像的认知以及对图像的解读。从摄影教育的角度来讲,认知能力培养过程,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非常关键。在欣赏过程,学生可潜移默化掌握作品的解读方式,逐渐提升其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等。
例如:在摄影教育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自主观察作品,重点对作品细节展开观察,特别是作品的色彩、光线和构图等,进而掌握不同角度可拍摄出不同效果的作品,领悟作品传达的拍摄主题。学生经过对大量优秀图片的观赏,可按照自身掌握的视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视觉观察能力、批判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在摄影教育中的作品解读环节,主要从光线和构图两部分进行,这两部分也是学生掌握摄影技术的主要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构图能力,同时灵活运用光线,才可将作品中的信息更准确地传达出来。教学环节除了培养学生以上两方面能力之外,还应向学生明确人眼视觉和摄影视觉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掌握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和摄影构图之间的不同之处。在拍摄过程,应按照内容题材确定构图思路。
例如:当拍摄新闻题材类的摄影作品时,对构图以及光线要求不高,主要是向观赏者将图片中的信息真实地传达出来。在拍摄广告题材的摄影作品时,为吸引消费者关注,通常需要摄影师合理调整光线,保障产品的拍摄效果。因此,在摄影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摄影作品图片,可使用冲印图片、投影图片等不同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为学生营造探究、讨论学习氛围,激发其视觉想象,自由发表观赏感悟,让学生处于视觉冲击的环境下,不断提升其对摄影作品的解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写图能力
摄影教育中,视觉写图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对摄影作品的创作能力,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基于视觉读图能力才能体现出来。在摄影教育中,主要是学生对作品的思考、作品的拍摄、作品的评价、展开重新拍摄、完成创新,在一系列流程下完成教学。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拍摄之前完成对待拍摄内容的思考,具体包括摄影作品光线设计、主题内容、构图设计、传达思想等,学生展开全面思考之后,才可将自身的意识转化成视觉思维,知晓创作不同题材的摄影作品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例如:在拍摄人物形象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人物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内容重点关注。对于纪实类题材的人物形象时,重点是抓拍环节。在这过程中,并不是在摄影人员毫无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是通过其掌握的摄影技术,在抓拍的同时,完成整个视觉思维思考的过程。在拍摄摆拍类人物形象时,要求摄影人员提前进行准备,完成视觉构思,利用所有外部环境条件,保障摆拍环节的需要,进而拍摄出理想的视觉效果。
同时,在拍摄主题选择过程中,还应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主要是对主题的文化背景以及传达的含义等进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拍摄环节的视觉创作水平。摄影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摄影作品的评价过程十分重要。评价分为评价他人作品、自我评价等形式。当学生进行实践创作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观看他人作品,并展开评价。通过学生对自身作品的评价,可更清楚地意识到创作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他们对自身作品的评价,可受到启发,进而在日后的创作过程,自主改正以前拍摄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视觉创作写图能力。在评价环节,教师处于引导者地位,学生评价之后,应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指导性建议,这样学生可对自身作品存在的不足有更准确地认识,使教学过程效率更高,全面提高其视觉写图能力。摄影教育属于不断创作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之后展开重新创作,可掌握更清晰的创作思路,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创新,提升学生摄影作品创作能力[2]。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人们生活中充斥着视觉文化,将传统文字阅读模式转变成图片阅读。在视觉文化中,摄影图像有重要地位,在网络技术以及数码技术逐渐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视觉读写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摄影教育环节,教师应将学生此项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促使其创造出更好地摄影作品,促进摄影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小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学校之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将读写结合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