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从单一走向多元: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时间:2020年02月1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整本书阅读既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文章通过研究指出,从点到面、由此及彼、驾轻就熟、触类旁通地将单一化的阅读推向多元阅读,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强化学生的语言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文化人格的形

  [摘要]整本书阅读既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文章通过研究指出,从点到面、由此及彼、驾轻就熟、触类旁通地将单一化的阅读推向多元阅读,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强化学生的语言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文化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单一;多元;策略

图书阅读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全媒体时代阅读行为中的多渠道选择

  摘要全媒体时代阅读渠道逐渐多元化,用户的多渠道阅读行为选择日渐引起关注‍‌‍‍‌‍‌‍‍‍‌‍‍‌‍‍‍‌‍‍‌‍‍‍‌‍‍‍‍‌‍‌‍‌‍‌‍‍‌‍‍‍‍‍‍‍‍‍‌‍‍‌‍‍‌‍‌‍‌‍。文章以TAM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用户选择多渠道阅读行为的关键变量,结合阅读动机等经典理论构建理论模型,以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影响用户选择多渠道阅读行为的各个因素及其之间的影响关系‍‌‍‍‌‍‌‍‍‍‌‍‍‌‍‍‍‌‍‍‌‍‍‍‌‍‍‍‍‌‍‌‍‌‍‌‍‍‌‍‍‍‍‍‍‍‍‍‌‍‍‌‍‍‌‍‌‍‌‍。

  阅读是学生完成语言积累、习得方法、陶冶思想情感的主要路径‍‌‍‍‌‍‌‍‍‍‌‍‍‌‍‍‍‌‍‍‌‍‍‍‌‍‍‍‍‌‍‌‍‌‍‌‍‍‌‍‍‍‍‍‍‍‍‍‌‍‍‌‍‍‌‍‌‍‌‍。阅读教学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既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是传统单篇阅读方式的一种变革,通过整本书阅读,可将单一化的阅读推向多元阅读,进而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强化学生的语言体验,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文化人格的形成。

  一、从点到面,聚焦一篇窥见整本书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文本节选自一本书或者是一本书中的单篇,这就使得从点到面的阅读成为可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整本书中的一篇或者一个章节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尝试阅读整本书,从而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并实现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机拓展。

  例如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中的《关雎》和《蒹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观照,我们首先将《关雎》和《蒹葭》放回到《诗经》中,引导学生了解《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文学地位,再讲解《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以及“赋、比、兴”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关雎》和《蒹葭》的阅读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六义”展开,强化学生对“风”的认识,并从单一的“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走向“雅”,即贵族作品,再走向“颂”,即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等,实现内容从单一向多元的变化。在诗歌内容解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使用了“赋”“ 比”“兴”的句子,并体会其艺术效果,最后进行整合,强化学生对《诗经》表现手法的特点的认识。

  此外,《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具有重章叠唱的艺术特色,诗歌的各章,在句数上相等,语言近乎相同,通过重复歌咏的形式,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美、音乐美,令人回味无穷。在阅读《关雎》和《蒹葭》时,若能抓住这些重点,也就抓住了《诗经》整本书的精华。

  二、由此及彼,建立关联透视一类书

  整本书阅读需要我们建立起联系阅读的思维,由此及彼,探寻书籍之间的关联。从整本书走向一类书,关键要寻找书籍之间的关联点,可以是相同的主题,相同的体裁,也可以是相同作者的不同类别的书籍,从而借助关联点透视这个类别的书籍,实现从整本书阅读向一类书阅读的迁移。

  以《诗经》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诗经》为辐射点,以“诗歌”为关联点,从《诗经》走向《唐诗三百首》《海子的诗》等。这样就架构起早期诗歌、鼎盛时期唐诗和现代诗之间的桥梁,再以比较为手段,分析异同。比较分析这三本书的共性,透过诗歌语言,捕捉诗歌意象,深入诗歌意境,从而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比较分析这三本书的差异,对《诗经》《唐诗三百首》《海子的诗》的艺术特色、风格、情感表达方式、诗歌表现内容等进行深入了解,寻找《诗经》《唐诗三百首》《海子的诗》所代表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诗歌的特征。

  从一本书走向一类书,有效地将整本书阅读从单一推向多元,这样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也实现多重跨越,从静态阅读走向动态阅读,得以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诗歌,从现代跨越时空,去捕捉不同时期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光彩,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提高诗歌阅读的整体能力。

  三、驾轻就熟,由名著导读深入整本书

  当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建议,这一主导思想体现在教材中,具化在“名著导读”板块。如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有两个“名著导读”板块,推荐的名著是《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材对阅读这两本名著的引导各不相同,《傅雷家书》侧重于“选择性阅读”,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兴趣阅读”“问题阅读”“目的选择”“方法选择”,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阅读的目的性,让学生学会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聚焦于“摘抄和做笔记”。显然,这两个板块,一个聚焦宏观,一个聚焦微观。

  我们要掌握“名著导读”中的方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在《傅雷家书》的导读教学中,紧扣四个“选择”开展活动:首先让学生说出《傅雷家书》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说明为什么能够引起自己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出《傅雷家书》中他最关注的问题以及通过解决这个读问题他收获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说说他阅读的目的和方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教学重点是成果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摘抄和读书笔记”的平台。

  名著导读教学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并基于教材提出的“自主阅读推荐”,采用“教师阅读推荐”和“学生阅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名著走向名著,使阅读实现由单一向多元的拓展。

  四、触类旁通,由一类走向多元

  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语文阅读的话题、内容不断拓展。这就需要我们转变阅读教学策略,以教材为辐射点,触类旁通,从一类书的阅读指导走向多元类别书籍的阅读指导。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盲目,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重要的着力点,在确立阅读思路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实现阅读多元化。

  如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聚焦民风民俗,第二单元主要是科普说明文,第三单元是古诗文,第四单元为演讲稿,第五单元为游记,第六单元为古诗文。从整体来看,教材加大了古诗文的权重,阅读的类别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我们可以遵从教材编排,将内容分为五大板块:民风民俗、科普阅读、古诗文经典、演讲稿、游记。

  从一类书的阅读指导走向多元类别书籍的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方法习得。我们要以课堂阅读为支架,以单篇翘起整本书、一类书,通过单篇阅读,强化学生的类别阅读意识,进而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习得阅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再到类别阅读的这一过程,既要注重宏观,又要聚焦微观。宏观上注重思维引领,强化类别意识、文体意识;微观上聚焦语言习得和方法习得,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从单一走向多元,是基于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做出的积极应对。我们要确立发展的阅读教学思维,基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新生态,强化整本书阅读意识,构建语文阅读磁场,以教材为核心辐射区,在夯实单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单元教学整合,并基于整本教材进行宏观设计,引领学生从阅读小溪遨游至阅读海洋。[ 参考文献]

  [1] 吴辰怡. 浅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 中学语文,2018(30):23-24.

  [2] 蒋文华.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Z1):4-8.

  [3] 刘日光. 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J]. 语文建设,2018(1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