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0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内容摘要】在荀子道德理论体系中,最鲜明的特点是他强调“积”的重要性并且推崇积累的价值。 学习和借鉴荀子“积善成德”养成教育法,挖掘和运用其内在的思想精华,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来谈启示,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而且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关 键 词】“积善成德”养成法; 思想政治教育
论及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生来是恶的,但又能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转化为向善的人,所以他的“性恶论”是“积善成德”思想的本原。 荀子认为恶转化成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学习,而这个转化不仅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而且要锻造优秀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谓养成法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条理的系统教育,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使受教育者逐渐形成优良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积善成德”之持之以恒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启示
《荀子· 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一句诗词表明积善成德的过程,是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日积月累达到成功的过程,是需要经历时间检验和实践探索的过程。 不断修养己身,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并非一日之功,更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一)发挥教育者示范引领的作用
荀子曾提出“师以身为正仪”的命题,认为学识渊博并且品行高尚的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者本身就是学生道德规范的标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教师只有通过广博的学习,不断地在学校、社会和生活中接受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 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持久性受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受到人的道德品格复杂性的影响。
所以,教育者不仅要发挥教学为本的作用,不辞辛劳地向受教育者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而且要发挥示范指引的作用,持之以恒的教导教育,使其培养高尚品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受教育者比较懵懂的时期,教育者更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真善美,坚决抵御假丑恶。 同时,教师也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中育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果。
(二)端正教育对象的学习态度
荀子注重道德修养的过程,主张受教育者要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就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一点一滴的积累品行,最终才能学有所成。 学习态度是对学习行为的调节,就像米卢所说过的“态度决定一切”。 修养道德的过程十分艰巨,在这条学习的路上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有急功近利、急于事成的心理,这样才能事倍功半。
无论圣人还是贤人都会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作为培养品德的先决条件,我们更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决心不断努力。 这也就是说在完美人格形成过程中,坚强的道德意志是不可缺少的力量。 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的体现了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 学习态度要端正,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重积累道德修养,要有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受众的思想引导,并且要与受教育者相互配合。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始终如一的坚持学习。 二者要领悟荀子的“积善成德”思想,坚持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积善成德”之防患未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荀子· 儒效》篇说:“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 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这表明习惯可以在长期的积累下形成,养成的习惯会随着良性积累与恶性积累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前者“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后者“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所以要有正确的方法。
(一)合理运用灌输教导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意思是人的本性为恶,但是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高尚的品格。 处于叛逆时期的学生内心不成熟,没有自我认识的概念自然达不到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对习惯的养成没有明确的方法,更不要说修养良好品格。 所以,当受教育者达不到自我辨别、自我反思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实施灌输,灌输教育是我们常用的教育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
结合当今复杂的社会关系,教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运用说理指导、感化教化、比较等方法来增强灌输的艺术性和生动性,强化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都有所改善。 在某些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合理运用灌输理论,使每个人都能真正的对自己行为负责,逐渐形成防微杜渐意识。
(二)从小事做起
荀子说“能积微者速成”,是说一个人若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那么在完成的过程里,不知不觉就己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久而久之便做出出色的行为。 概括来说就是,点滴积累能成就高尚品德。 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就应该时刻告诫孩子,凡事从小事做起,从眼前的杂事做起,注重平时善行的积累,一点一滴的养好良好习惯。 积小善能让学生直接快速的领悟到其中的美好意义,善良会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使他们以善眼看看待世界,以善心体验社会。 真正体会“积小流以成江海”的过程,逐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德。
(三)注重实践,立身亲为
荀子的“知之不若行之”思想表明实践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知行关系中,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实际的道德水平不一致,出现知行脱节现象。 这就说明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单一教条的输入理论知识,必须重视实践,把知识转化为价值。 为此教育者要求学生应该努力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的基础上有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使他们内省外化转变价值观、人生观,达到知行合一。 所以,不管你的先天起点有多低,条件有多差,只要你肯努力,你也可达到与圣人比肩的程度,关键就是看做或是不做,为还是不为。 空谈理想而不行动,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可见,荀子“积善成德”思想中的防微杜渐法,与刘备在其遗诏中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这一思想丰富了思政教学方法,使思想道德教育者更加明确教育目的,并能合理运用灌输教育,培养学生优良品格; 教育对象要养成从小事做起的意识观念,注重加强良性积累,防止恶性积累。 最后还要有实践精神,真正的学以致用。
政工师论文范例:伦理道德论文法与道德的关系
三、“积善成德”之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启示
荀子在《天论》中说:“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 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 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
荀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他提出了“人最为天下贵”的论断。 道德的观念首先建立在人们头脑当中正确的思想里,它指导实践,付诸行动,从而迈向道德的高境界。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就是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的学习领悟道德教育,自觉抵御腐朽思想教育,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使之付诸行动。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发挥教育者外在的教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自觉的去学习,自律的去遵守道德规则,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荀子思想所体现的主体意识,吸收荀子思想主体意识中的有益内容,引导人们塑造健全人格。 具体说来呢就是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自我激励与完善,最终自我实现,成就自我。
四、结语
我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步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作为民族生存和发展重要力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综上,荀子“积善成德”的养成教育方法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能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同时在思政目标中加强学生的良性积累,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对当代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卫建国.探寻“积”的伦理学意蕴[J].伦理学研究,2012(5):29-34.
[2]陈朝晖.荀子教育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1992(3):46-51.
作者:郑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