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3月1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既要看到自己的局限,也要看到自己的力量。要有追求完美的心,也要有包容不完美的安然自适,用智慧去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用胸怀接纳不可改变的部分。下面是我的一些教育随感,发生在身边的事,有所感悟,记录下来,希望能有“零存整取”的效果,让我的教育理念更加清晰,泰然自若。
一、学生是主角
曾经的我总是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很多时候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一堂课的每个细节、一道题的多种做法,可是课堂效果却相差甚远;在班级管理上偶尔的有感而发或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大餐,有些学生也并不买账,就像这张图片展示的总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联网”,是接收不到任何信息的,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这份“刻苦”用错了方法只能是“一厢情愿”,老师只能处于苦苦的“单恋”。
那天看到地铁旁的广告写着“机会就像你恰巧走到站台边,车就来了,关键是你要来”,我突然感觉作为老师的我们时刻给学生创造着各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关键是“他要来”,那往往取决于这趟车或者车上的人有没有吸引力,取决于我们叫学生上车的方法。
1、不“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
书里提到对待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遇到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通常会让学生坐下,或者提醒他不要走神,然后在众多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一个回答,这样做无形中传达一种思想“我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会叫别人回答,或者在给回答不上的同学一种心理暗示,你不行”,从而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严格的约束自己,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被点到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会选择等待,班级里其他的学生也不允许争抢着举手表现自己,而是静静的等待、望着她。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8秒钟后会有学生说“加油,你能行”接着全班开始鼓掌,老师会给与那个学生引导,提供信息帮助那个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他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其他同学也领会到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取代。
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方法,使学生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努力为回答出问题做准备。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可以从课堂上“消失”。
就像书中说的,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合作,去鼓掌、去欢呼、去相互鼓励,我们就有机会把我们的课堂变成世界上最鼓舞人心的课堂。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刷“存在感”
初中时期的孩子,从心理上开始关注“自身”的存在感,关注大家对自己的看法,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尤其是女生更在意自己的表现,要适当的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表现又不张扬,就像班级外面板报的军训风采展,36个孩子的单人照一个也不落下,在每天的班级生活中,我也都争取“一个都不落下”,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存在感。
一个班级的孩子可以分成这样几类:
班委及科代表:由于每天有很多工作要为大家服务,他们是最具“存在感”的
行为上和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由于总犯错,总被老师和同学提醒,也有自己的“存在感”
唯独中间层乖宝宝:不会特别出色也不犯错,最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忽略
发挥其特长,借机给与表扬,
力所能及的活都给他们(发书,查卷子、)
表扬的话留给他们(降低作业要求,抓住时机多表扬)
利用分数量化进行“班费分红”
从学习到纪律到学生的行为规范都用分数进行量化记录。为了让孩子都关注自己的分数,就需要让分数建立起利益联系,下面几个方面是经过不断改进不断优化的方案:
一学期的个人人数与期末的评优直接相关,并且与入团资格等竞选资格密切相关。
分数不仅是个人的事,也会对本小组产生影响,以周为单位按照小组计分从高到低挑选座位,为的是让本小组之内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小集体的一员。
由于个别同学扣分较多,给小组带来压力,无法前进,增加一项:每周扣分最多的同学在下一周座位调到讲台两侧,并且当周的分数不计入小组总分。目的是让这样的同学的分数直接和自己作为相关,同时也给自己的小组带来希望。
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在原有计分的基础上,附加“期末分红”的活动:每人50 原有积分,按照计分进行加和减,在期末总结时,若为负分需交“罚款”,若为正分,按照正分排名对现有班费进行“分红”,以新年红包形式发放。(1分1元钱)
二、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饼干
去年元旦联欢会,家长们准备游戏奖品数量很多,每个人都有份,负责发奖品的孩子也是基本上参与游戏即有奖品,到最后只有几个孩子没有奖品,我看到有个孩子会后找那个奖品负责人要奖品:我还没有发到。经过讨论我也不清楚最后到底有没有给他。但是那个学生的话给我一些触动“我还没有发到”。其实在平时班级里有时也会发个棒棒糖,天热发个雪糕,有时我会考虑到只奖励一部分学生,可是让一些孩子看着另一部分孩子吃,总是感觉心理不舒服,而这种全班发让孩子们有种“大锅饭”的感觉,那奖品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含义。
我只关注了孩子的自尊心,却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表现与能力。这种“众生平等”的举措就像在告诉学生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得到奖励,这种不应当得到的奖励只会让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应该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做怎样努力可以得到奖励,
三、家庭才是根基
1、家长也是教育者
老师和家长是同事关系,也许职业、角色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们的孩子!
不同时期家长的职责是不同的,不要本末倒置,也不能甩手不管:小学生家长的亲子关系是“抱着走”,因为孩子处于依赖期,最重要的是事无巨细,正面管教,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初中家长的亲子关系是“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因为孩子处于叛逆期,最终要的是不要指责、只是指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行为,让优秀成为习惯;高中生家长的亲子关系是“家长在前面领路走”,因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最重要的是学会放手、给与信任,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成人。
2、家庭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成功与否的根本要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左右着他们,老师只是他们成长拼图里重要的一分子而已。老师无法取代家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
疫情期间我班有个小男生下降特别多,整个疫情期间他妈妈去外地照顾他病危的姥姥,不能陪着他,除了能保证上课,课后的作业、讨论、都完成的很不好,而上学期期末他是10名左右的孩子,现在更是落后到25名以后,归来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他竟没来参加,我猜他一定是想躲过这次考试,更是心里盘算着怎样惩治他。
可是打通他的电话我了解到:他和他爸爸生活,他爸爸是个连方便面都懒得给他泡的人,孩子相当于自己学习生活,而考试前一天晚上更是因为一点小矛盾他爸爸把他打了。这时候我把想好的“恐吓、威胁”都忘了,而是跟他聊天,聊聊他的妈妈,聊聊他的未来,聊聊家常,叮嘱他去吃早饭,可以来学校找我聊,结果他来到学校错过了语文考试,数学考试迟到30分钟还提前答完试卷。我知道这个孩子是太孤独了,没有人陪伴和安抚,在那个早上他实在过不去心理那个坎了,而恰巧我在那个时候把他从情绪的阴影里走出来。
教师评职知识: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投稿要求
班级里有个小男孩,疫情期间闯出的一匹黑马,在大多数同学都多多少少有些懈怠的时候,他仍坚持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丝毫没有懈怠,反倒比在校学习更上心,聊天的时候他说,那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特别高,并陪着他一起完成。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仅遗传给了孩子高智商,并且作为榜样传授给孩子严谨、刻苦的作风。
作者:郑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