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初探

时间:2021年05月1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 普罗科菲耶夫在作曲和演奏的过程中,很难区分他是在艺术上的探索,还是水到渠成式的投机性的风格演变,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于他创作生涯的始终。第五钢琴奏鸣曲是唯一一部代表他旅居法国时的现代派作品,其音乐风格与早期和之后的作品都有很大的

  摘要 普罗科菲耶夫在作曲和演奏的过程中,很难区分他是在艺术上的探索,还是“水到渠成”式的投机性的风格演变,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于他创作生涯的始终。第五钢琴奏鸣曲是唯一一部代表他旅居法国时的现代派作品,其音乐风格与早期和之后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到了晚年,普罗科菲耶夫还对其进行了修改。

  关键词 普多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奏鸣曲;法国

钢琴教育

  1934年,普罗科菲耶夫在苏联报刊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他所找寻的音乐:”随着一个伟大的新纪元的到来,音乐将会保持理念和创作技巧的平衡......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开始,但是要基于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情况下,不要一直来回重复而过于繁琐。”

  钢琴教学论文范例:儿童钢琴教学第一课

  作曲家的艺术概况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在俄罗斯现代音乐史上,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偏远的小镇,却在这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他的父亲是一名农艺师,母亲是位传统的业余钢琴家,也是小普罗科菲耶夫的启蒙钢琴老师。在他们严厉的教育中,也注重保护他天生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在他的自传里回忆道,家里有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游戏,还有家庭剧院的演出。1902年~1903年,跟随一位观点保守、传统的音乐家格里埃尔学习钢琴和作曲,而这度过的两个愉快的夏天,对其今后的音乐审美取向起到根本性的影响。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作曲家。在他近百部丰富体裁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0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童话交响《彼得与狼》、电影配乐《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战争与和平》等。在创作中,他对音乐发展的新趋势尤为关注,并且大胆地尝试运用一些新音乐的元素。其创作风格常出现毫无征兆的巨大改变,甚至很难区分他是在艺术上的探索,还是因为“水到渠成”式的投机性的风格演变。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几个基本特征。在他的自传里,作曲家这样评价:其一,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其二,现代派的创作方向;其三,是一直能够听到作品中的托卡塔或具有推动力的线条;最后一项则是歌唱性。此外,对于其他人的“奇异风格”一说,普罗科菲耶夫认为他的音乐具有谐谑性质在里面,如逗趣、欢笑和嘲弄等。

  在他的演绎生涯中,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富有活力、自信坚定的钢琴家,而大众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当然,那些“琴键上的火山喷发”、“在音乐中的俄式混乱”的评价也就存在于他早期的演奏。在离开苏联十年之后,音乐界对其的评价和描述却是:“清晰、简洁、理智”,“在诠释童话片段和神秘片段传说方面,他有着出神入化的迷人魅力,这些也是他典型的音乐”。在鲍里斯·贝尔曼的《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解析》一书中提到:“有着一种持续不断的前进动力.....有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很有教养的形式......他的演奏是保守且有所节制的。”

  第五钢琴奏鸣曲的艺术探究

  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如同他的成长史一般,经历了数次的洗礼,无论是在俄罗斯时期,还是旅居他乡时期,又或是在他回国后的前苏联时期,几乎贯穿于他创作生涯的始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五奏鸣曲创作于1923年(因出版商的原因,OP.38版本的乐谱已很难再找到),是普罗科菲耶夫定居于法国巴黎时的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可以代表他旅居海外时的现代派作品,其音乐风格与早期和之后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到了晚年,1953年间,普罗科菲耶夫对其还进行了修改,即使没有像其他作品那样引发钢琴演奏家们的热情。

  在创作第五钢琴奏鸣曲之前,普罗科菲耶夫曾经在巴黎首演《第二交响曲》失败之后谈到:“无可置疑,巴黎像是时尚界的仲裁者,甚至在其他的领域。法国人对音乐的精致度具有很高的要求,使得大众很容易厌倦现有的作品......然后就开始寻找新的感官体验。”面对瞬息万变的听众,他尝试了很多现代派的作曲风格和技巧,例如复杂的、不协和的半音技法等。而第五钢琴奏鸣曲就是典型的“试验品”,作品中曲折的旋律与不和谐的和声效果,暗示了他在当时的困惑与矛盾。

  整部作品总共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沉静的快板(Allegro Tranquillo)、小行板(Andantino)、稍快版(Un poco allegretto)。与其他几部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相比之下,第五部的首乐章要内省很多,以舒缓歌唱、气息绵长的旋律作为开篇,具有田园牧歌般的气质。这一主题是建立在传统古典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其一运用了阿尔贝蒂低音(莫扎特键盘作品中常见的织体)出现在高声部的伴奏中;其二是它运用了古典主义的乐句结构。在这一乐章中,不乏戏剧性的音乐表现,例如:过渡段(26-33小节)中,旋律在休止符的句逗中展开,单调的伴奏以半音进行,为音乐性格增添了梦幻般的色彩;第二主题(第113小节),旋律中的大跳和多声部的半音化色彩,直到第一主题在洪亮的降B大调上呈现出“胜利的姿态”,在第125小节处达到了高潮;再现部(第140小节),中声部持续的和弦完全与其他材料没有任何关系,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童话般的色彩等。

  第二乐章以降G大调作为主调,八三拍的节奏韵律如同华尔兹。在乐章的开始,凝固的旋律和机械般的伴奏,如同一只木偶在僵硬地跳舞,带有一种诙谐的色彩。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半音技法,不和谐的声效与异常和谐声效之间的切换,生硬的旋律线条,远不如第一乐章那样放松愉悦,多了一份阴冷、嘲讽和哀怨。

  第三乐章以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回旋奏鸣曲式的结构出现,而且作曲家还运用了“现代风格”的激进语言,具有表现主义的风格特征,使音乐中的戏剧性更加明显。曲中以怪诞滑稽的形象出现,热情激昂的第二主题,展开部的不协和半音背景,突然间的轻松和戏谑(第98小节),又以宽广的渐强带入高潮,再以极弱的音响效果带入神秘的意境,扩充的尾声又以活力般地推动,最后肯定地结束在C大三和弦上。

  第五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贡献理性思维的创作

  无论是在创作,还是钢琴演奏方面,普罗科菲耶夫都表现出反浪漫的特征。在他的第五钢琴奏鸣曲中,没有过度的张扬,运用理性朴素的音乐语言、真挚内敛的情感、严谨而富有逻辑的创作思维,让音乐得到更好的释放,可以说是音乐创作中的典范。

  创新与独特

  普罗科菲耶夫在法国时期创作的这部钢琴奏鸣曲,是他早期初探式的奏鸣曲与他晚期成熟的史诗性奏鸣曲之间的桥梁,将传统的旋律曲调与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有机结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如同他们的创作者的个性一样,是非常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普罗科菲耶夫用自己的创作,为当代音乐开辟了新的境界。这部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他在革新的道路上独特且成功的作品,也是当代钢琴家的保留作品。

  民族文化的传递

  虽然在创作中,看似是普罗科菲耶夫为了迎合法国及欧洲大众而作,却并不能阻止他对创作个性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他所受到的音乐教育和灵感的萌发,无疑离不开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深厚土壤。在这部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童话般的音乐形象,无不来源于俄罗斯童话;作曲家用他的音乐语言传递着身处他乡时的民族情怀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鲍里斯·贝尔曼著,李彦洋译.《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解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年5月

  任光宜著.《俄罗斯艺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贞华著.《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檀革胜.《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复调思维的继承和突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3月

  郭晓晴.《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J].黄河之声,2013年(15期)

  作者: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