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2月2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其以深刻的内涵、独特的价值涵养着人的精神修为,塑造着人的灵魂,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铸魂育人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灵活运用,能够充实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形成思政教育特色,有效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本研究以呼包鄂地域文化为基础,研究呼包鄂地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党团学习实践、学生科研创新、学生社会实践考察等五个方面探讨呼包鄂地域文化的价值实现路径,促进内蒙古地区高校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作用,提升铸魂育人效果。
关键词:呼包鄂;地域文化;思政教育;价值意蕴;实践指向
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1]
经由历史积淀而成的优秀地域文化,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人、涵养人、塑造人,其作为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宝库,蕴含着丰厚的育人资源。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为高校思政课注入文化养料,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的内容,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有效实现铸魂育人。
一、地域文化概述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 同,逐渐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界对地域文化这一内涵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和讨论,但是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有的学者认为,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有的学者认为,地域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上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3]综合学界观点,地域文化也就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区域经过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文化传统,主要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表现出来,在地理范围、形成过程、具体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其一,地理范围的特定性。因早期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发展水平,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饮食特色、宗教信仰等,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容,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等,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
其二,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在本地区生存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并不断加以延续和传承,使得文化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当前我国地域文化名称大多是延续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名称,各个文化形态传承至今并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三,内容之间的交融性。在我国古代社会,由于受经济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人口流动、人口迁徙,从而使得一种地域文化和另一种地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兼具不同地域文化的多要素文化。其四,表现形式的广泛性。首先,就文化而言,它包含了从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是文化类别上不同形式的多样性;其次,不同地域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以不同的样式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区域。
二、呼包鄂地域文化资源的教育内容
呼包鄂位于内蒙古中部,是内蒙古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中心。呼包鄂地区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呼包鄂地域文化。从其主要内涵来看,是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工业文化、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内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落实到新时代呼包鄂地域文化的发展中。
民族文化,体现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主体性特点,即包括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在内的人群为主体的文化;历史文化,体现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长期性特点,显示了呼包鄂地域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工业文化,体现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现代性特点,突出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现代发展成就;黄河文化,体现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地理性特点,即处于黄河流经地带所形成的文化;红色文化,体现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革命性特点,显现了呼包鄂地域文化的革命精神和旗帜。为使呼包鄂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将其主要内容结合起来,共同为高校思政提供丰富养料。
(一)民族文化
呼包鄂地域文化之民族文化,是指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所具有的多元民族文化特征。呼包鄂三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包鄂经济区”的三个中心城市,是自治区发展居于重要地位的三个城市。这里是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众多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区域。
例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长期共处,融合发展,创造了语言、文字、宗教、饮食、节日仪式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财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成吉思汗祭祀,回族的商业、经堂教育,满族的满文、特色服饰、瓷器用具,鄂伦春族的故事说唱文化、手工艺文化等,各具特色,各展风采,它们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壮大注入了强劲的力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不同民族的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
(二)历史文化
呼包鄂地域文化之历史文化,是指这一地区各民族发展过程构成的历史实践和文化财富。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自蒙古族起源、发展,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再到新中国七十多年,在各民族繁衍生息、起伏跌宕的风云变幻中,创造、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为鲜明特色的深厚历史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书写在蒙古高原天地之间——成吉思汗纵横驰骋欧亚大陆,开拓创立了疆域辽阔的“天骄”帝国;王昭君千里出塞,为维护汉匈之间和平友好关系,促进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做出了重大贡献;内蒙古人民抗日武装横扫蒙古高原,为民族独立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包头地区大工业经济起飞带动全区发展,也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为地区古老的历史谱写了社会主义时代的灿烂诗章。将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
(三)工业文化
呼包鄂地域文化之工业文化,是指以包钢冶金重工业为代表的地区工业体系建设构成的工业文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五”计划中,将大型工业项目之一的钢铁基地选址包头,并随之建立了重型兵工企业等大型制造业,七十多年的历程中,逐步增设了煤炭、建材、轻工等工业配套服务项目,出现了世界稀有的“稀土科技”。以包头工业基地为显著标志的呼包鄂大工业体系,支撑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提高新中国的工业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形成了以工业强国、科技兴国,以及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协作精神、劳模精神为组成的大工业文化体系。将工业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将个人才干积极融入到地区与国家事业发展当中,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黄河文化
呼包鄂地域文化之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经内蒙古地区,世代养育沿岸人民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大河流域文化。黄河曲折蜿蜒,逶迤磅礴,贯穿呼包鄂三市,在呼和浩特的“河口村”由中游转为下游,培育、促进了地区农业的发展,更使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交汇。
黄河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力量,传承和弘扬这一地区的黄河文化,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如今,包头市建有黄河谣文化园,园内展现了旧渔船、原木桩、老水车、工匠铺等黄河流域文化元素,体现着劳动人民勤劳、朴实、不屈的精神,为黄河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载体。将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发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大学生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开拓未来中勇于担当时代与历史赋予的重任。
(五)红色文化
呼包鄂地域文化之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革命建设的历史实践、伟大成就组成的革命文化。内蒙古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蒙汉各族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内蒙古草原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孤魂滩事件、石拐煤矿工人罢工、百灵庙暴动、“九一九”和平起义等事迹反映出的革命精神熠熠生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此后,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宣告建立民族自治制度,建立民族自治政府,为新中国民族地区社会制度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内蒙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创造了56个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辉煌篇章。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懈奋斗。
三、呼包鄂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呼包鄂地区的各种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价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将它们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能够充实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形成思政教育特色,有效传承优秀地域文化。
(一)充实思政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一般是教师在思政课上依据教材内容教授理论知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同时许多教育内容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课程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有待加强。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发挥效果,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地域文化某一内容对应某一门课、某一方面教学,丰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
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要素包括民族文化、特色方言、节日习俗、地域历史、人物成就等等,对其内涵和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并灵活运用,可为思政理论课程提供生动、形象、优质的教学素材。呼包鄂地域文化中,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历史文化蕴含着古老文明、恢弘印迹;工业文化蕴含了经济成就、创新创业精神;黄河文化蕴含了民族历史、华夏文明;红色文化蕴含了自强不息、革命精神等等,均可作为课堂教学的生动素材。
(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每一高校都位于某一地理区域,生活于高校的学生必然会受到当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地域文化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一个体现。灵活运用地域文化资源,使思政内容更切合实际,不仅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切近性、针对性,还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知识时结合蒙古族文化,让学生学习开拓进取、英雄乐观的精神,体会蒙古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为学生树立为祖国大家庭自豪、为民族文化骄傲的信念;运用乌兰夫革命事迹讲述红色文化,具有厚植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之效。将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结合,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形成思政教育特色
地域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风貌,还是一种重要的优势教育资源。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自然风貌、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名人事迹以及精神内核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4]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为课程内容提供实际素材,使思政教育突出了本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此外,还能够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了他们以后建设家乡和祖国的信念,有助于为未来地方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将呼包鄂地域文化纳入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学中增加相应的地域文化素材,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在活动实践中增加地域文化的考察、体悟,即是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培育,凸显了内蒙古大地历史文化的鲜明色彩,嵌入了内蒙古大地的魅力,对学生思想、情感必然产生内在影响。
(四)有效传承优秀地域文化
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构筑我国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深厚基础。高校作为传播和弘扬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地域文化的普及、传播,是开展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上所述,将地域文化之素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具有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形成思政教育特色之效;另一方面,借助大学思政课堂、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普及弘扬地域文化,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各类元素蕴含的文化价值,通过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其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将它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自然达到了文化普及、传播的代代相续,经久不息。
四、呼包鄂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指向
优秀地域文化能够浸润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将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政教育中,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的新举措、新途径。为使呼包鄂地域文化充分发挥其价值意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索地域文化资源多样性转化形式,从而助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的,地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优秀地域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形成有着启发、引导和塑造的作用,其力量更加深远持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地域的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将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呼包鄂地区在其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包含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蕴含着重要的思想精神价值,要充分挖掘、提炼其中的有益成分,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来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生动性,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
[2]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3]唐永进.繁荣地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述要[J].天府新论,2004(5):143-145.
[4]王海建.海派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1(23):30-34.
作者:孙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