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审计学课程“双线”融合教学模式构想

时间:2022年03月1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线上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实践。但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扬长避短,将两者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在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解释了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以审计学为例,介绍了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课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线上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实践。但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扬长避短,将两者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在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解释了“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以审计学为例,介绍了“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构想,希望从学生、老师、学校三方面保障其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审计学;双线融合;构想

审计学论文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各行各业,教育信息化也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互联网+教育的在线学习如火如荼地进行。

  全国各地开课复学,学校教育逐渐恢复、走向常态化,进入了“后疫情”时期,但是学校教育对线上教学会持续下去。然而,通过这次的实践,此时的在线教学不再是原来的在线教学,而线下教学也不再是原来的线下教学;它们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更好地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切换、转换和融通,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审计师评职知识:审计系列各级职称对论文各有什么要求

  一、“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后疫情时代学校教学模式走向线上和线下的“双线”融合是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双线”融合式教学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学习内驱力为目标,以期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线上教学的优缺点

  线上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不用被限制在课堂教学的固定时间和场地。对于不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在线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获取知识的路径,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目前的在线教学有直接利用网络公共资源课程,也有利用QQ、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等软件进行直播教学或是录播教学。

  直播和录播教学容易出现把线下课程直接搬到线上,完全重复线下教学内容,没有发挥线上教学优势的问题;而且老师对在线课堂的把控效果没有传统课堂好,容易出现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的,老师无法利用“眼神”和“听课状态”得到及时的反馈的情况;而且利用网络,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不是很顺畅。而利用网络公共资源课程,如MOOC也会存在一些问题。MOOC针对的是大众群体,不一定贴合学校教学目标的设置,有些知识点涉及不到或者解释不到位;虽然MOOC的教学资源丰富,但是没有设置学习门槛,缺乏对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

  (二)线下教学的优缺点

  线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由老师占据信息传递的垄断地位,通过“授—受”的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教学,其中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学习的角色。线下课堂教学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被动听课,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各有所长,线下教学也有它自身的优点,比如:课堂教学效率高、课堂进度可控性高、学习目标明确……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所引发的心理因素作用是网络教学所无法取代的,网络教学缺少直观的语言和情绪感染,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缺失,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双线”融合教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应该扬长避短,使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线上教学时间和手段的灵活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要学;线下教学针对线上学习产生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重点地对难点进行讲解,也可以和学生进行开放式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运用,培养他们学习和思辨的能力,使他们会学、学得好。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路人和导航者的角色,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争取每个人达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学习效果。

  二、审计学“双线”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一)传统“审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审计学是经济管理本科的核心课程,在财经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学年开设此课程。学习审计课程之前需要学习经济学、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应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 定的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所以审计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历来在教学中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名号,目前审计学教学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的审计学课程教材内容包括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理论部分的内容侧重基本理论、核心概念、测试流程等的讲授,理论性强但很抽象。

  “理论”部分相当于“准则”的原话,学准则要注重对字句的理解,对于初学审计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而实务虽然可以看成是对“理论”的举例,但是它和真实的生产环节联系紧密。因为学生并没有踏入社会、深入生产一线,也很难理解实务循环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实务循环审计的学习也是一知半解。而现在学校对课时的压缩也很厉害。例如,审计专业班级审计学课时从72学时压缩到36学时,非审计专业班级审计学课时从36学时压缩到18学时。这更使老师难以在如此少的课时里,将复杂抽象难懂的知识讲透。

  2.考核手段不科学

  学校考核不重视过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比如:考试课审计学期末总分等于期末考试成绩的百分之八十加上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而考查课审计学期末总分等于期末考试成绩的百分之七十加上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期末考试成绩在总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平时成绩所占比值很少,这使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过程学习;而考试卷的题型分布也多为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和论述等传统题型,很少有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案例分析题和应用题等开放性题型,这使得学生对审计的学习就是狂背知识点、期末突击复习。在实践中更别谈活学活用,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了。而对于审计实践教学这块,学校大多考虑的不到位。比如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审计实验室,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少量的实验课时,学生根本不能从模拟审计中系统、全面地体会整个审计流程。校企合作审计实践基地,推荐学生去事务所实习,并不能普及到每一个学生,不能很好地嵌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二)“审计学”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1.课前设计

  公共资源课程可以为审计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大量的视频、音频、课件等,内容丰富多样;有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还有贴合实际介绍资本市场的真实状态,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也可以录制微课或者利用翻转线上课堂,进行知识的梳理,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

  通过这种形式,把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在课前线上完成。当然,课前的线上学习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可以在课前线 上学习的时候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或者在学得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审计的基本分类按审计主体进行分类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官网查看其中的内容,对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形成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再进行具体细致的区别和分析,学生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解,比在课前什么功课都不做、直接由老师给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扫二维码加公众号,时时关注相关动态,不断加深对这三种审计的了解。

  2.课中设计

  在课堂上主要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再次的讲解,也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对布置的开放性的问题进行交流。留有充分的课堂时间进行互动,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启发甚至情感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靠其公信力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而维系公信力的基石是其执业质量,但职业道德又是为执业质量保驾护航的重要方面。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中,执业准则(包括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又是受职业道德规范的统御;而在现实世界中,因注册会计师未能勤勉尽责,会计师事务所受到行业处罚也大多和职业道德的遵守有关,所以职业道德是审计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守则》2020中一共有五部分内容。在非审计学专业班级,不仅要讲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6项,还要说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及其运用,内容不仅多而且细;在审计学专业班级,更要加上“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这包括除基本概念和要求外的6个主要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每个方面又分为很多种情况。受总课时的限制,分配到这部分内容的课时少之又少。所以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很难把职业道德讲透;而学生学到这块内容时,压力大、抵触心理强,因为内容不仅多还比较抽象复杂,加上老师点到为止的讲解,就更加难懂。

  在融合式教学中,老师对知识点先录视频,在视频里进行详细的讲解,这就打破了课时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提前反复地观看,以及在课堂讲授结束后再多次进行复习巩固式观看,加深理解。而课中老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案例分析。列举现实中真实的例子,如紫鑫药业造假案、瑞幸咖啡造假案等,分析哪些行为违反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会承担什么后果等。这种分析和线上案例的讲解又有所不同,主要侧重剖析和引导,在代入感下让学生逐步体会和了解职业道德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重要性。

  第二,设计习题,鼓励提问。在随堂互动答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重点、难点、学生错的多的地方进行定向讲解;鼓励学生提出在视频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让大家参与讨论,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解答。因为往往参与是最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讨论中可以把问题弄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3.课后设计

  老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布置一些线上课后习题,用以检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方便得到反馈。另外,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延伸阅读资料,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学生可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老师还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审计微电影等。按照我国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与相关人员进行较好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以便清楚高效地沟通审计事项,提高审计的效率。比如,在进行“初步业务活动:承接审计业务,签订业务约定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微电影。每组内角色自由设定,有的是审计人员,有的是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还有的学生充当解说或者幕后编排。

  针对在此业务中涉及的内容,可以以口头交流的形式进行表达,也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展现。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是课程作业,也因为是自己的作品,更可能因为班级同学都会观看,相信每个学生对于情景的设计、细节的处理、人员的安排、内容的了解都会下一番功夫,这比老师单纯讲或者单一地布置一些习题做的功课更多,体会更加深刻,而学生自己当了回主角,也乐在其中。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按照审计准则、教材内容进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而这时作为解说的人员就要清楚地说明它的不当之处。

  当然可以制作微电影进行角色扮演的内容还有:存货的监盘、库存现金的盘点、各循环审计内部控制的设置及测试等,老师可以将学生制作的成品在班级平台上向学生推送,让大家进行观看。因为是班级同学的作品,大家观看的兴致高;而在观看中又一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在评论时思考别人的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为自己所借鉴,从而在互看中进行互评,在互评中促进互学。

  三、审计学“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保障

  要保证“双线”融合教学的质量,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的努力,就学生层面来说,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方式,在“双线”融合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更多、工作量更大。这就需要学生在体验新鲜感的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自律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这样才能使老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教学内容起达良好的效果。而在学校、老师层面,笔者建议如下。

  (一)学校层面

  1.学校给予老师的教学保障和支持

  第一,增加老师审计实践的机会。“实践出真知”,如果从理论到理论,老师自己都没有真正做过审计,就不能把审计课程讲得生动有趣、清楚明白。所以学校要增加老师审计实践的机会,一是利用校内资源,聘请老师作为兼职审计员;二是可以派老师去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参与一线的项目实践、了解最新的实务信息、掌握第一手的审计资料。老师可以把这宝贵的心得体会和学习到的实践知识作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而审计实践也可以冲抵部分工作量,这样可以消除老师想学习但又怕完成不了工作量的困扰。

  第二,在课程考核的设计上,给予老师更大的自由权。分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一张纸质考卷定成绩,即使有平时成绩,因为所占份额不大,学生也不太重视,导致审计的学习变成就是背知识点、应付考试,而考完书一合什么都不知道的现象。在“双线”融合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课前观看知识点的视频、PDF资料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作业;也有课中的参与讨论、互动答题、提问答疑;更有课后种类丰富的课程作业。比如我们上述的微电影的制作,工作量很大,但是它比背几个知识点的收益要多得多。所以,学校可以尽量压缩期末考试占总分值的比重或者将比重的设置权交给老师,学生自然而然就把重点放到过程学习上。这样不仅在课程内容形式上吸引他们想学,而且在分数考核设计上促进他们更关注平时的学习效果。

  2.学校给予学生的教学保障和支持

  第一,学校应多组织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他们感受和了解最新的实务动态,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也可以通过举行学校类审计竞赛提升审计学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另外还可以参加学校合作会计师事务的实习,丰富实践经验,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往往晦涩难懂的课本知识放到实际工作中就变得容易理解,亲自操作几次就会印象深刻,并且能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例如,在讲解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时,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即使上完课也根本不会编制底稿。但是如果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跟着项目学习做几张工作底稿,往往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要领,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独自承担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

  另外,知识和能力是不能等同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践中,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和加深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审计执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二,在学分设计上,注重实践环节。学校应该就实践活动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参加讲座后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想写出论文发表在正规刊物上,达到一定级别的,可以用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替代;参加的竞赛,级别不同奖项不同等价的学分也不同;而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且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学校可以优先推荐给用人单位。

  (二)老师层面

  1.适应身份的转变在“双线”融合教学中,老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主角应该变成学生,而老师要变成能让学生把“审计学”这门课程学好的幕后人员。老师应积极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努力地尝试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引路人”意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审计学习的内驱力。

  2.重构课程设计,因材施教因为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也可以由老师录制相关的视频文件,所以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平台上推送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进行“审计报告”这章的学习时,对于非审计专业的学生,老师可以录制相关的视频文件,由学生提前观看;而对于审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完成视频的观看,而且自己要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审计报告的区别,在线下课堂的讲授中,老师要进行提问,请学生来分析案例中审计报告的类型;而对于非审计学专业的学生,老师会对难点、重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当然在接受能力较强的班级中,也可以使内容再加深、形式更灵活、参与度更强、难度更大些。也就是说老师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状态调整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3.依托教学实践,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双线”融合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案例、网络视频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以及一些知识点的录屏工作,还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课后任务的设计,老师需要投入比以往成倍多的工作量,因此可以组建一支研发小组来对其进行专门的研讨、设计与规划,这比老师单枪匹马进行操作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将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作为教学研究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可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结语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互联网+教育”迅速崛起的当下,我们可以利用线上的各种教学资源,使用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也应该注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不同课程章节的需要,合理划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界限,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以期有效推进审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昌红,韩伟爱.“混合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0):25-26.

  [2]卢加元.“互联网+”时代审计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表征、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J].财会月刊,2017(14):100-103.

  [3]夏洁颖,刘捷,刘洋,等.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设计构成课程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1):90-93.

  [4]王帆,陶媛婷.审计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J].商业会计,2020(13):121-123.

  [5]李霞,谢晓霞.信息技术革命下的高校会计学教学改革[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3):112-115.

  [6]李璇,孟志华,王复美.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审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会计师,2020(21):53-54.

  [7]郝银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探索:以《审计学》课程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77-81.

  作者:杨慧媛 丁启军 姜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