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1月11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起源自食品安全和信任危机的社区支持农业(CSA),从诞生之始就决定了其并不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价值取向除经济取向外,还兼具社会和文化取向,具有显著的外部正效应。仅仅从经济角度将CSA简单视为农产品生产贸易模式无疑是偏颇的。文章从CSA起源入手,深入剖析CSA内涵,并着重阐释其核心理念及发展愿景,以期从文化角度更全面认识其内涵,从而为CSA的宣传与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有机农业;参与式保障体系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有机农业发展极具市场潜力。2008年以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模式运作的“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成功运营吸引了人们对CSA的关注,这其中一部分人是基于对其理念的认同,也有一部分人是基于资本逐利的需求。
起源自食品安全和信任危机的CSA,从诞生之始就决定了并不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其价值取向还兼具有社会和文化取向,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基于逐利动机的加入者如果仅仅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其理念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则无疑是背离其宗旨的。因此只有深刻理解CSA文化内涵,才能保证CSA的健康发展。而要剖析CSA文化内涵,需要从其起源看起。
1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基于食品安全与信任危机,一种消费者与农场直接对接,消费者预先支付一定周期货款,生产者以有机耕种方式提供农产品的消费者和农场合作模式出现在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地,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美国,这种模式在日本被称为提携(Teikei),而在美国则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CSA)。2008年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率先将CSA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引入我国农场运作中来,随之我国CSA逐步发展起来,截至2015年各地CSA农场已发展到500余家。[1]
2社区支持农业的内涵
社区支持农业英文为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包含社区与农业互助的意思。它是有机农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结合、互动的典型模式,其一般运作模式是:消费者到CSA农场实地考察后与农场直接签订协议并预付一定周期货款,农场按协议约定以有机方式生产并按时按量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两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对CSA内涵的把握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对社区的理解:社区支持农业中的“社区”并不是仅指相同行政区域或生活区域居住的人,而更倾向精神层面上“有共同利益和理念”的同一圈层人群。具体来讲CSA中的社区是那些愿意支持本地化有机、生态耕作方式的消费者群体。[2](2)农业指本地化的生态农业。(3)CSA是短链销售模式,一般是农产品产销直接对接,没有中间商环节。(4)CSA以信任为基础,消费者和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公平互信,体现了二者的相互支持和平等互助。
3CSA核心理念
从本质来看,CSA是替代食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理念上需要反思及解决以下问题:其一,工业化食品体系带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其二,如何重建城市居民和农业生产者的友好信任关系?其三,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社会地位、保护乡土文化、恢复乡村活力以及如何重建农村发展新秩序?基于以上问题,实践中,CSA在生产方式上采用有机耕作方式,遵循有机农业“公平、健康、生态、关爱”的四大原则。
在流通环节上强调从生产到餐桌的短链化,根据第一届国际CSA报告会要求,CSA应遵循合作、本地化、团结、直销的原则;从社会意义看,它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区域发展的社会运动紧密相连,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希望重建农村与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恢复乡村的生机活力。尽管各国CSA项目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其核心理念至少包括环保健康、本地化、信任、合作分享和公平等几个方面。
3.1环保健康
CSA注重环保,提倡健康生产方式,尊重自然环境,禁止使用化学药物,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CSA生产方式有助于环境保护,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3.2本地化
CSA倡导“吃在当季、吃在当地”的饮食理念。“吃在当季”是因为当季作物在最适合生长的季节,即使不使用化肥、农药也可以有不错产出。“吃在当地”可以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避免为保鲜添加防腐剂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吃在当季、吃在当地”需要的是在地化的行动,CSA与“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地产地消”食物运动结合起来,注重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生态化和短链化。
其基本做法是采用农产品直销模式,实现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其好处在于:一方面拉近了农场与消费者的距离,使得消费者有机会深入田间了解食品生产和流动的全部信息,信息的透明和对称有利于重建二者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则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增加了农户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本地消费和社区内的经济循环,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农村的发展。
3.3信任
CSA是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而产生的,农产品作为“信用商品”,消费者不能凭经验判定其安全风险,生产和消费环节信息不对称是缺乏信任的根本原因。当前解决食品安全的监督方式中,政府监管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而普遍采用的有机认证第三方保障体系TPS认证周期长、费用高,普通农户难以承受,市场化运作的TPS容易使第三方认证机构变成一个中间获利部门,致使消费者缺乏对TPS认证体系的信任。由于政府和市场失灵,当前化解信息不对称的机制设计和技术都显得收效甚微。[3]
CSA的生产者以小型农场为主,其有机认证主要采用的是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在CSA经营模式中,诚信是最高的原则,也是最低的底线,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联系,彼此关系比较稳定、开放和对称。消费者可以随时参观农场,还可以参与农产品的种植与配送过程,做到全过程监督,从而有效消除信息误区和盲区。本地化生产、开放式管理和多元主体的参与式保障提高了农民有机生产自觉意识,增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彼此信任。
3.4合作分享
作为CSA最早形式之一的日本Teikei(提携),本身就是共识或一起合作的意思,体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扶持。CSA以合作关系为基础,主张“共担风险,共享收益”:CSA采用预售方式,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保证了生产者稳定的收入和农产品稳定的销售市场,可以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滞销风险,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生产者解决了资金及销售问题,可以专注生产,为用户提供新鲜、健康的产品。在CSA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远不止买卖关系。
在这个基本合作框架下:一方面CSA会员可以到农场做志愿劳动,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帮助农场改善工作条件,对农场建设提供实际的建议;另一方面CSA农场为会员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便利条件,农场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对会员或者孩子们开展农耕教育。CSA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拉近了农户、土地与消费者的距离,形成了一种相互扶持和真诚关怀的“社区”文化。在这个意义上,CSA超越了一般商业模式的经济属性,在促进社会和谐和保护农耕文化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3.5公平
在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农产品价格低廉、利益分配不公平加之市场需求不稳定,收入微薄与劳动力的缺失迫使小农生产者纷纷放弃传统农耕方式改用化学方式进行生产。由此可见,在农民的收入和农业发展前景这些问题得到改善之前,上述现状并不能得到根本转变。
因此CSA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问题,还应该让坚持传统生产的小农生产者可以获得与其投入相应的公平收入,让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一份具有发展前景和吸引力的职业,通过建立公平贸易体系探索农业发展的新秩序。公平贸易体系的关键是有机农产品价格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来说都必须是公道的。
价格是有机农业劳动的报酬,应与其投入相对应:有机生产前期风险高、产量少;有机耕作劳动力的投入比化学农业高6倍左右,需要投入的农资也是环境友好型的,价格高于普通的农资;有机种植偿还以前几十年过度依赖化学农业对土壤侵害造成的生态欠账,对环境具有正外部性,这种正外部性也应该在价格中反映出来。
作为劳动报酬除了考虑投入还应确保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即除了满足生产和基本生活之外,应该让他们有条件进修技术和提高自身素质,这对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机农产品价格高于化学农业产品是合理和公平的,只有保障有机生产者获得有尊严的收入并为有机农业创造可以期待的发展前景,才能调动农户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流失和生产意愿丧失的问题。
4CSA发展愿景
综上,可以把CSA发展愿景归纳为实现“食物社区重构”,即建立本地化的农业与食品经济体系,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扶持合作与信任,最终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4]而要实现“食物社区重构”的愿景,在现阶段一方面需要组织和扶持有机农业生产者,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和改变消费者。
从对有机农业生产者的扶持来看,除了建立公平贸易体系给予合理报酬及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前景外,还应该从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CSA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在消费者方面,除了提供安全可靠农产品外,通过对CSA健康环保公平理念的宣扬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与共鸣,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CSA行列。
5结论
CSA不同于主流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模式,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其追逐目标,CSA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正外部性,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它强调永续的理念,符合生态农业的内涵,对于农业多元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文化回归与传承、重建信任和创建和谐文明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走刀口.在农业三产化的趋势下,“好农场”能给社会生态农业带来什么[EB/OL].[2015-11-23].
[2]石嫣.全球范围的社区支持农业(CSA)[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35-36.
农业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农业信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我国目前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