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小学生视觉艺术素养研究

时间:2017年09月16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这篇艺术类期刊投稿发表了中小学生视觉艺术素养研究,大数据的到来,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内在结合,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论文提出与高品质的艺术教育相对应的视觉艺术素养评价

  这篇艺术类期刊投稿发表了中小学生视觉艺术素养研究,大数据的到来,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内在结合,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论文提出与高品质的艺术教育相对应的视觉艺术素养评价的可行性建议。

艺术类期刊投稿

  【关键词】艺术类期刊投稿,数字化时代,视觉艺术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视觉及新媒体艺术教育逐渐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数字化背景下,视觉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视觉艺术素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世界各国纷纷从学生学科能力入手,通过学习评价认清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调整教学与学习行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对学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学习评价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特征,极大促进了教育教学与测评的改革。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制度,旨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使之为生活而艺术。在积极施行基于视觉艺术素养的视觉艺术课程的同时,需要辅之以视觉艺术素养评价,使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内在结合,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一、数字化时代视觉艺术素养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媒体成为一种传递文化因素的重要形式。数字媒体,如数字杂志、电脑艺术、交互艺术、数字影像装置、手机微信、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形态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中,并融入艺术教育。大众的视觉感官体验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思维观念、审美取向、价值感悟也随之变革。

  英国学者约翰•伯格指出,观看先于言语,藉由观看,人们确定自己置身于周遭世界之中。德国学者本雅明也提出“技术性观视”,导致观看行为的改变,而且观看的“媒介”都是“技术性”的。视觉艺术素养是主体在面对视觉媒介符号时创作艺术作品的把握,以及通过对视觉艺术作品的鉴赏、感悟与表现后具有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并达到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能自觉体现和迁移的一种能力。质性评价在教育界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是近年来教育课程评价的新取向。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对学生的视觉艺术素养进行质性评价,将是一个新的热点。

  二、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在国内外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一)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在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目标中不再一味地注重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等美术素养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借助数字媒介进行素材收集,透过新的艺术体验形式创作新媒体艺术作品,并进行作品展示活动。就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将成为基础美术学科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美术课程评价是对美术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二)视觉艺术素养评价在国外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1.美国2014年,美国发布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将艺术分类由原先的舞蹈(Dance)、戏剧(Theatre)、音乐(Music)、视觉艺术(VisualArts)四大门类,扩增媒体艺术(MediaArts),构成五大艺术门类。美国艺术课程标准(NationalCoreArtsStandardsforMediaArts)中提到:“通过处理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媒体艺术,包括图像、声音、移动影像、虚拟互动艺术等,结合社会、文化、历史等情境加深对媒体艺术作品及其观念的理解,在理解和分析媒体艺术基础上进行创作,反映学生在持久的艺术理解力和艺术素养上的成就,以及将基础性评价模式贯穿在艺术项目、课程和教学活动中,扩展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针对媒体艺术的课程目标要求,《艺术标准》中对2年级(表1)、5年级和8年级的课程设置了评估重点,每个评估标准包括艺术过程和过程要素。其中,过程要素主要依据创建(Creating)、创造(Producing)、回应(Responding)和连接(Connecting)这四个方面来回答;依据持续理解、基本问题、锚定标准、关键特征和性能标准五个内容来制定。

  2.英国英国颁布的《国家课程—美术与设计》(TheNationalCurriculumforEngland:ArtandDesign)中明确指出:“发展和记录观念(例如,用电子笔记本),运用网络调查艺术家、手工艺者、设计师的作品,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材料的运用和创作过程,利用E-mail交流作品和思维,在网页上发展课堂画廊。”英国媒体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在广泛而多样的情境中,通过媒体艺术教学培养性情与思想。例如,通过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表现能力;通过探索发现锻炼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勇于尝试,懂得驾驭风险,无惧失败;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学会理解、尊重、传递文化和传统等。在媒体艺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形成健康和稳健的心态,培养生存技能和产生积极的贡献。

  三、视觉艺术素养评价的主要策略

  与美术课程标准相一致的评价应强调目标、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这种评价是一种支持学习的评价模型,检测能力而非智力。我国教育学者崔允漷指出,“对学习的评价”依然受关注,但“为学习的评价”逐渐成为主流。教师可采用多元、分层的评价策略,包括表现性评价、质性评价、成长记录评定等;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多主体评价学生的视觉艺术学习作业等,以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内化成长;在情境、脉络学习中进行基于“大观念”的评价,使学生在面向未来社会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与多元文化理解。

  四、视觉艺术素养评价案例

  案例:电脑绘制—不可思议的世界(完成时间180-240分钟)②。学习目标: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尝试用电脑软件制作能刺激人们感觉的、充满奇妙和幽默感的作品。任务概述:超现实主义画家带着无限的想象力给了绘画作品独特的神秘氛围和奇妙的视觉感受。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们不用画笔,用电脑软件同样可以制作出像超现实主义绘画那样富有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作品。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搜寻合适的图片,运用电脑软件完成一幅合成或绘制的作品。任务准备:

  1.学生要学会操作简单的绘图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2.根据自己设定的主题和风格准备2至3幅合适的图片。任务实施:教师向学生展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超现实的奇妙世界。学生根据掌握的电脑软件绘图技能,把准备的素材按自己的创想进行合成或改造,争取达到奇妙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尝试不同的工具以达到不同的效果,绘制2-3幅,选择一幅最满意的。材料:1.电脑及相应的绘图软件。

  2.适合的图片。具体评价标准(表2):1.展示恰当运用电脑绘图软件基本工具的能力。2.展示运用视觉艺术元素(如色彩、线条、形状、形式、色调、协调性等)和原则构成视觉艺术作品风格的技能。

  3.展示恰当表现所选风格的能力。

  4.采用合适的方式向特定的观众群体展示作品。笔者由上文探讨及案例开发与实施,提出在认同美术学科面向未来社会与生活基础上,注重自主性、内化性,在情境、脉络学习中进行基于“大观念”的评价,进行跨文化与多元文化理解。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想法,增加体验式美术教学,选取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有联系的影像文化,强调学生自主接触并理解课堂内外的人、事、物、图像。关注网络艺术、电子游戏、广告、影像、装置等视觉文化的语境变化。

  作者:李英梅

  推荐阅读:《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89年,由云南艺术学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