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三峡民间艺术主题特征研究

时间:2020年02月14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三峡民间艺术是三峡文化体系重要的一部分,是三峡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峡民间艺术品类众多,涵量丰富,具有一些共同的精神主题,包含着三峡人民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思想。三峡地域形成的文化独特性,也决定了三峡民间艺术在

  【摘要】三峡民间艺术是三峡文化体系重要的一部分,是三峡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峡民间艺术品类众多,涵量丰富,具有一些共同的精神主题,包含着三峡人民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思想‍‌‍‍‌‍‌‍‍‍‌‍‍‌‍‍‍‌‍‍‌‍‍‍‌‍‍‍‍‌‍‌‍‌‍‌‍‍‌‍‍‍‍‍‍‍‍‍‌‍‍‌‍‍‌‍‌‍‌‍。三峡地域形成的文化独特性,也决定了三峡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主题特征,三峡民间艺术中的母题、母题意象群共同表现了吉祥的主题,这也是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和精神寄托‍‌‍‍‌‍‌‍‍‍‌‍‍‌‍‍‍‌‍‍‌‍‍‍‌‍‍‍‍‌‍‌‍‌‍‌‍‍‌‍‍‍‍‍‍‍‍‍‌‍‍‌‍‍‌‍‌‍‌‍。

  【关键词】三峡;民间艺术;主题特征

民间艺术

  文学方向论文投稿刊物:《民间文化论坛》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民间文化学术研究的综合性期刊。

  三峡地处现在的渝、鄂、湘、黔交接地带,是古代巴、楚、蜀三大文化的交融地带,是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域。不管是从地域方面,还是文化、民族方面,三峡都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特别是历史上三峡地域主要的文化根基以川东、鄂西、湘西等地区长期发展形成的巴楚文化为主,之后又融入了蜀汉文化、中原文化、滇黔文化等周边文化的因子。长江三峡地段的人民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适应多种审美需求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是三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地域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三峡民间美术、工艺、杂技、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口承文学等不同的民间艺术门类具有若干相同的主题思想。

  一、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分类

  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感受中审美追求的物化,如民间美术、工艺等,而像民间音乐、舞蹈等更是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的直接抒发。大多民间艺术始终都在表达赞美生活、热爱生活、祈福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意旨,对消除生活上一切的困难充满强烈的渴望和信心。由于长期以来三峡地区的地理生存环境比较恶劣,这里的劳动人民形成了吃苦耐劳、勇猛刚毅的性格,历史上三峡地区人口迁徙比较频繁,这里的包容开放使得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繁多的特点。

  三峡民间艺术体现了三峡地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体现在生活中的民俗、伦理、道德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大致把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分为辟邪祈福、生殖崇拜、宗教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五个方面。

  由于古代的劳动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力比较低,“辟邪祈福”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劳动人民把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求助于神灵,对可以驱魔辟邪,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安康的神灵充满敬畏和依赖,当然神灵的这些能力并不是劳动人们赋予的,而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便是劳动人民祈福平安,欲借助神的力量使生活美好。三峡民间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门神年画,如将帅门神、双扬鞭门神、单扬鞭门神、立斧门神、正像门神、帅旗门神、神荼郁垒、刀斧门神、马儿门神。“立斧门神”年画,“左右各一幅,各持一立斧,故又称立斧门神。下端有一状元郎骑着麒麟,有文武童子相随,表现一种平安吉祥,得第升迁的喜庆气氛”[1]35。除此之外,在三峡民间年画中,如五子登科、加官进爵等主题也是劳动人民的祈福心愿。三峡民间门窗、床架的木雕中,其中桃木、桃子分别具有辟邪和祈求长寿的象征,佛手、蝙蝠具有祈福的象征,这也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经常用的“谐音”表现手法。

  “生殖崇拜”主题在三峡民间艺术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对劳动力的渴望非常强烈,家庭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人丁的数量,尤其是男丁。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祈子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劳动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项。祈子活动最初正式出现在社会活动中是祭祀“高禖”的上巳节,高禖是掌管生育和婚姻的神,最初属成熟女性,具有腿粗胸大肚子突出的特点,女娲就是最早的高禖神,是母系社会的象征。在汉代的一些画像石、画像砖中,高禖神和孩童直接连在一起以图案的形式显现出来。到了后来的父系社会,伏羲便接替了高禖神的角色,在有些画像石和神话传说中,伏羲和女娲也会同时出现。高禖神在民间劳动人民的艺术活动中,逐渐发展地更多样化,如民间送子观音、送子娘娘、麒麟送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张仙、妈祖等,祈子的主题和这些母题元素在民间年画、民间泥塑、民间音乐、民间口承文学等三峡民间艺术中得到了具体呈现。

  “宗教信仰”主题在三峡民间艺术中的呈现,是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三峡地域的人们宗教信仰也是非常纷杂的,人们祭祀风神、雨神、雷神等自然神,也会祭祀道教、佛教中的福禄寿神、玉皇大帝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圣人贤者。在人们的眼中,这个虚拟的神灵世界并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另一个世界,人们认为这些神灵具有某种特殊的神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保佑生活顺利平安、和和美美。三峡民间年画中的各种神像就组成了这么一个神的世界。如灶王神像便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人们要给灶王爷过生日,摆上各种糖果和饭食,这样灶王爷就能“上天言好事,报喜不报忧,回宫降吉祥”。在宗教信仰主题方面,三峡民间艺术的审美功能是弱化的,更多地凸显一种社会意义,承载着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张道一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首重一个‘善’字,培养善心,多行善事,使天下尽美,善哉,善哉!其胸怀之宽,包容之大,是无与可比的。”[2]80

  人生一辈子,都要经历各种人生礼仪,在这些重要的时刻,三峡民间艺术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生活。在人生礼仪以及岁月节令中,三峡民间艺术无处不在,可以说它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现在三峡地域还有拴娃娃的习俗,也是人们祈子的愿望,民间艺术工艺品的泥娃娃便承载劳动人民的这种精神需求。当小孩子出生之后,家长们大多是奶奶婆婆就手工制作诸如虎头帽、虎头鞋等给小孩子穿戴,小孩子戴上虎头帽才有生气,虎虎生威,穿上虎头鞋走路才有力。在人生的祝寿时刻,人们会做一些象征长寿的寿糕花、吉祥图案祝福人们健康长寿。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丧葬时刻,三峡民间工艺品、舞蹈、音乐、曲艺等齐齐上阵,以悼念死者的一生,人们祈盼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美好生活。

  二、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特征

  三峡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民间戏曲等,我们不仅要对这些不同门类的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形式语言进行分析探讨,而且要深入研究三峡民间艺术蕴含的主题思想。这些不同门类的三峡民间艺术是地域世居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见证了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精神主题和文化范式。三峡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的文化宝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基本围绕“吉祥”展开。在古代漫长的农耕社会,劳动人民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也不够,大家都相信万物有灵,世界上有所谓“神”的存在,而且在长期生活中也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劳动人民大多是以驱吉避害、求神纳福的心态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民间艺术主题也基本上这样展开的。

  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主要表现在辟邪祈福、生殖崇拜、宗教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五个方面,这些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分类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吉祥”主题思想展开。中国的汉字每个字都有自己单独的解释,“吉”和“详”自然也不例外,《说文解字》中说:“吉,善也。”“详,福也,一云善。”《左传?僖十六年》中提到:“是何详也,吉凶焉在?”“详”本来是吉凶的通指,后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将“详”指吉兆。“吉祥”在现代社会文化中,通常可解释为吉祥美好的征兆,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祝福语‍‌‍‍‌‍‌‍‍‍‌‍‍‌‍‍‍‌‍‍‌‍‍‍‌‍‍‍‍‌‍‌‍‌‍‌‍‍‌‍‍‍‍‍‍‍‍‍‌‍‍‌‍‍‌‍‌‍‌‍。《庄子?人世间》中关于“吉祥”提到“毡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就是指吉祥喜庆的事情不断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挫折,所以人们都会希望生活美好、一切顺利。

  三峡地域生存环境相对平原地区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经历不同的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三峡地域的劳动人民一直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三峡民间艺术是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精神需求的载体。不管是三峡民间美术、工艺,还是三峡民间音乐、舞蹈等,一般在题材上蕴含着吉祥的主题。比如民间年画艺人在创作中遵从的口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才能得欢喜。”[3]70这些民间艺术承载着世世代代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

  现代社会我们在节庆日都会送上祝福语,比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年年有余”“大吉大利”,甚至是在新人喜结良缘的时刻,我们也会说“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早生贵子”等祝福语,其实古代三峡地域的劳动人民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探讨的年画则是寓意吉祥的视觉“年话”,这些祝福通过梁平木版年画的母题所表达的主题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这些主题虽然有不同的发展演变,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表达了人们祈福平安、吉祥如意的主题。

  三、年画“门神”的母题变迁

  在众多三峡民间艺术品类中,三峡地域的年画是最有代表性的。三峡地域的年画主要指梁平年画。梁平年画主要分布在屏锦镇和袁驿镇,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的生存状况比较严峻,主要传承人有屏锦镇的段克文和徐家辉。段克文以生产花纸、花笺、红纸为主,这种纸就是梁平木版年画印制的纸张。徐家辉还在以当地传统年画制作方法创作生产年画,但是产量不高,年销量不足2万张,这主要是因为年画在社会生活中已经不是必需品,只有少数的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购买。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梁平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各大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也在关注并对其进行各个方面的研究。

  梁平木版年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分为门神、戏曲故事、花笺部分。在这里,年画中的内容,诸如门神、戏曲人物、花笺图案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的母题,这些母题,或者是多个母题组成的意象群共同表达吉祥主题。门神母题在梁平木版年画其中,有正像门神、立斧门神、双扬鞭门神、单扬鞭门神、秦琼?尉迟恭、神荼郁垒、马儿门神、帅旗门神、帅将门神、帅帽门神、将帽?帅帽、五子登科、加官进爵、麒麟送子等不同的母题、母题意象群。最初的门神年画中只有“门神”这一个母题形象,表达辟邪祈福、保家护院的主题。后来“门神”母题又加了其他的母题,组成不同的母题意象群,如加了两个“童子”“荷莲”“聚宝盒”母题的“立斧门神”年画,不仅表达了辟邪祈福、保家护院的主题,还表现了人们祈福求财的愿望。

  梁平木版年画“麒麟送子”和其它地域的不一样,不仅仅是“麒麟”“童子”母题的结合,而是和“门神”母题一起构成母题意象群,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驱邪祈福,希望家人平安、一切顺利,而且表达了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愿望,并以“麒麟”母题寓意孩子必定将来有一番成就,这里的“麒麟”母题并不是三峡地域本土创造,而是历史上从外地传进来的,“麒麟”的图案最早出现在汉代,在文献上出现可能更早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麒麟”为“仁兽”,说:“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大牝鹿。”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在中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人们便将“麒麟”和儒家思想的“仁”联系起来,称“麒麟”为“仁兽”,而后“麒麟”这一母题和周文王、孔子联系起来。

  “《国风?周南?麟之趾》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中把周文王比作‘麒麟’,他的子嗣后代周武王等王侯即是‘麟之趾’,把他们作为楷模,成为广大老百姓学习的榜样。‘麒麟’母题在这里又申发出另外一条脉络,‘麒麟’母题演变为‘麟之趾’,最终‘麒麟送子’的母题生成,对应的即是‘多子多福’主题,这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美好愿望,希望家族人丁兴旺。‘麟吐玉书’是另外一个母题,说的是孔子诞生的故事,寓意家里添丁,对应的也是‘多子多福’的主题。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中‘麒麟’母题和孩子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在一些地方的民间年画上经常印有‘天上麒麟儿,人间状元郎’,后面产生的‘望子成龙’主题也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4]149这就是梁平木版年画“麒麟送子”和“门神”相结合的母题意象群的发展演变过程,主题也相应跟着变得更丰富,劳动人民希望一张年画的门神可以有求必应,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这也是民间艺术的特征,梁平木版年画“正像门神”年画的主题、母题意象群也基本和上边“麒麟送子?门神”的发展演变路径一样。

  “五子登科?门神”年画中除了“门神”母体外,还有五个“童子”母题,中间一童子骑一麒麟,这里“麒麟”母题又出现在年画中,只不过麒麟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较小,这是和“麒麟送子?门神”本质区别的地方。“据《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所以门画中常画一武将,周围五子环绕,寓意教子有方,反映出人们祈福求子,希望儿孙登科取第的美好愿望。此门神虽然正襟危坐,但是俏皮的‘对眼’极具喜感,面前的五个童子更是活泼可爱,造型各异,身骑麒麟,有‘麒麟送子’之意。

  画面饱满的构图、粗犷、稚拙的色彩凸显出强烈的装饰性。”[5]105相对于“麒麟送子?门神”母题侧重于表达劳动人民祈福求子的主题,“五子登科?门神”母题则更倾向于表现人们渴望子孙登科取第、升官加爵的美好愿望。“加官进爵?门神”年画母题也有所变化,本来门神是武门神,但是人们把武门神变为文门神,加之“如意”母题,门神的锦袍上也绘有象征富贵的复杂图案,主要表现了人们希望升官发财、步步高升的主题。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门神”母题的变化路径,“如意”母题的加入,使一个演变的母题意象群出现,祈福平安的主题当然也产生了实质的演变——加官进爵。“门神”母题系列年画和上述辟邪祈福、生殖崇拜、宗教信仰、岁时节令四大主题分类相关,可以说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寓意非常丰富,包容性很强。

  四、结语

  三峡地区的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不仅需要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基础,文化艺术等精神需求同样不可或缺,三峡民间艺术恰恰是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和精神寄托。我们把三峡民间艺术分为辟邪祈福、生殖崇拜、宗教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五个大类,在每一个大类里面,各个门类的三峡民间艺术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它们表达的主题是相通的。梁平木版年画是三峡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麒麟送子?门神”“五子登科?门神”“加官进爵?门神”等不同的门神年画组合成不同的母题意象群,但从主题的本质上看,表现了人们祈福生活、渴望吉祥的美好愿望。我们希望看到三峡民间艺术在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同样扮演着美好生活的精神载体,而不是杂乱的快餐娱乐充斥于每个人生活的空间,不管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三峡民间艺术承载的主题都是人们的生活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梁平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张道一.吉祥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4]李兵.民间艺术研究的视野与方法[J].美术,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