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职院校英语师范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时间:2021年06月01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就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师范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字:文化素质;师范生;课程建设

  摘要:本文就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师范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字:文化素质;师范生;课程建设

高职英语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英语教学目标,更是目前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提出的需求。早在2011年,党中央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重视教育、促进文化产业的新业态、走文化建设强国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程教育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对“文化”这一词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的来说普遍认可的释义是:文化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素养指的是其中的精神财富部分,它包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精神品质;二是外显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为广泛的爱好、积极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文素养高尚的人充满了人性的魅力。高职英语师范专业首先应该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然后才是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价值取向的引导者;在师范生的教学中如若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会致使学生忽略内在修养的提升并缺失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而无法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文化素质教育还处于讨论和小范围的试验阶段,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需要兼顾以下三个方面: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已有了明确的计划、课程和课时;但人文素养教育只是宽泛地提出,需要在教学中得到重视,而尚未形成切实 的指导方案。各个高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这直接致使人文素质教育在各个高校实施的进度、广度和深度产生了较大的差异[1]。所以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了参差不齐的文化素质水平。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社会层面对文化素质的认可度不高,形成了看重利益而轻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开展。另外,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也直接造成了部分发达地区人才资源过度集中,而很多地方人才资源却相对匮乏;从而致使教育资源不平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我国高校还没形成成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专业知识与能力仍然是高校教学重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处于边缘课程,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风气。

  目前我国国际社会地位日益突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空前高涨,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在美好前景的背后各种破坏和谐的声音也总不绝于耳,比如随手扔垃圾、古迹上乱刻乱画、随意插队等。我国要发展为强国,除了发展经济,同时要重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在高校加强文化素质课程教育,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内在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整体实力的提高。

  二、优化高职英语师范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转变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把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到一定位置,对整体的教学思路和理念进行系统化梳理;主动参与到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中,在课程设置体系结构上,要针对专业特色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对于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整合教材,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与文化素质并轨,在选取有针对性教材的前提下,开展模块式项目化教学。以英语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英语视听说课”为例,应摒弃传统的一本书从头上到尾的老模式。对于教材的选取,首先,要能够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或以教师教学工作场景为背景的视、听、说教材;其次,在选材的思想上要以培养学生文化内涵为方向指引。同时,可以就两个模块——视听和说,细化每个模块下的具体操练项目。从而实现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使学生在视听说的过程中达到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共同提升。

  第二,教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学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包含了处事哲学,修身之道;文化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找到有针对性地指导。更为关键的是,高校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与动向,与时俱进,把握正确的文化发展走向,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英语师范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了解中国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我国文化精髓的理解与认同。只有在充满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才能以合格的教育者姿态带领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从而促使英语师范生能够客观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切实成为中国文化的讲述者与传播者,此种意义上的毕业生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2]。

  第三,对课程体系加以改革与完善,设置与专业相关且有针对性的课程。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开始关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但是课程的改革力度有限。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根据专业特色有的放矢地设置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素质类课程[3]。具体到英语师范专业,可以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就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师德师风为目标,开设英文讲解课程,教师需要梳理中国从古至今具有德行和威望的教育家的经典故事与语录,选用活页制作教材,与时俱进,及时替换更新教材和案例。让学生在阅读教育前辈的生平故事后,以演讲的方式讲述中国好故事,抒发个人感悟,为自身设定崇高而神圣的教师职业目标。

  第四,从西方的通识教育中借鉴适合建设我国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通识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单一的专业课程学习造成的学生其他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比如其中的名著课程(GreatBooksProgram),该课程是让学生在大学的后两年中每个星期完成一部名著阅读,然后用几周的时间讨论。通过学生对名著的共同阅读与讨论,可促使人文素养在学生中推广与扎根。

  在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将利于培养师范生师德情怀的中国名著以零课时的形式,让学生每个月完成两部名著的阅读;每个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形式可以是话题讨论,抑或经典片段朗读分享,也可是角色扮演形式,让名著中故事片段再现。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略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让中华文 化底蕴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第五,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地理特点,人文特色和学校历史起源开发出本校独特人文特色的地理景观。再结合专业特色创立属于具有本校的教育理念、校训和校歌等,让每一个在校师生认可、自豪并融入本校的独特文化氛围。比如,在教育学院,著名的教育家,如孔子、蔡元培等家喻户晓的伟人形象,教育理念和生平故事都应以各种恰当的方式出现在师范生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无形中时时刻刻浸润在榜样的熏陶中。

  第六,鼓励开展校园内多种形式的文化素养类竞赛活动,使学生将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放到竞赛中检验、融合、碰撞以及升华。针对英语师范类学生,具体的竞赛形式可以是英文主题辩论或演讲、简笔画、英文书写、英文角色扮演、配音或唱歌等。

  在氛围紧张且激烈的比赛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和中华文化碰撞与结合的荣誉感。同时在竞赛的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的认同感与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与成长。就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来说教师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检验一名合格毕业生的关键。教师职业素养的五个方面分别是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而每一个层面都离不开文化素质课程的影响与渗透[4]。

  英语论文投稿刊物:《山东外语教学》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全国为数不多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外国语类学术性理论期刊。

  三、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无法仅仅依靠高校自身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完成的,这是一项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共同合力促成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政策的支持是高校能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可加大官方媒体对文化素质的提倡和宣传,在传统文明和时代进步声音地共同影响下,让智慧、积极的处事之道成为我国公民追求的榜样。

  同样,高校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和自身优势,又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的优秀中华文明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文明相结合。同时,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定位与确立也要与大学生专业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5.

  [2]张燕华,刘润清.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科研——刘润清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3):3-7+2.

  [3]贺国庆,华筑信.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4]罗玲.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兼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4):133-137.

  作者:唐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