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荧光成像平台高效培训管理模式建立与实践

时间:2021年06月28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荧光显微成像仪器平台基于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和科研需求,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培训管理模式,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内容,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培训信息的即时全面覆盖。经过4年运行实践,实现平台的信息网络化管理,提高培训

  摘要:荧光显微成像仪器平台基于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和科研需求,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培训管理模式,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内容,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培训信息的即时全面覆盖。经过4年运行实践,实现平台的信息网络化管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该培训管理模式为提高荧光显微成像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仪器维护成本奠定基础,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大型仪器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荧光成像;科研仪器平台;培训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的有序运行是科学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大型仪器平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设备组成多元化,根据仪器性能或类型实施差异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应用潜力[1]。其中,荧光显微成像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的重要支撑[2-3],服务方向以化学生物学为基础,支撑覆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

  荧光成像论文投稿刊物:《实验室科学》是由南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种刊物。辟有综论、新纪元实验室、实验科学、实验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评估、重点实验室等栏目。

  平台自2016年广泛调研购置新型显微成像设备,拓展测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仪器组成包括超高分辨率显微镜,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常规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显微工作站,倒置荧光显微镜,图像处理工作站,可成像范围覆盖20nm~200μm,能够实现细胞、亚细胞以及分子水平的荧光成像和数据分析[4-5]。

  荧光显微成像类仪器的应用需求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大型仪器平台的开放要求[6],带来了极大测试需求,因此平台样本数量逐年增加、研究方向不断更新,且所属学科领域跨度大,对管理员的科研能力和平台科学管理方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公共仪器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高效率管理维护和科研数据统计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7-8]。目前平台设备的预约使用、登录收费过程已全部依托于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完成。

  为了进一步完善平台管理的信息化,紧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9-10],经过4年的探索和调整,平台管理团队综合考量设备类型和测试需求,建立了规范且高效的管理培训模式和个性化的培训制度,并且充分依托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多种社交群构建网络化的“互联网+”管理体系,采取讲义式理论培训、电子化上机指导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提高信息流通速度和学习质量的同时,保证了设备使用安全和样品测试效果。多年来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管理员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认可。尽管设备数量和测试类型不断增加,平台所有设备仍能够保障24h、全生命周期开放共享,同时,工作时间送样测试的接待量和仪器开发的机时比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形成了3点培训管理模式经验。

  1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规范预约使用流程

  1.1制定分平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各项工作公开有序地进行,平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荧光显微成像平台管理办法》《荧光显微成像平台仪器预约说明》《荧光显微成像类仪器培训规范》《荧光显微成像室假期管理办法》等,从仪器类型和开放方式、安全操作、预约流程、培训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根据仪器情况做出实时更新。

  1.2规范线上预约使用

  平台现有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统一加入“南开大学大型仪器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仪器信息、仪器状态、预约使用、送样测试、登录使用、上传数据以及费用核算的网络信息化管理[2]。管理员负责开通用户相关仪器的使用权限,根据具体要求限制使用时间和测试类型,并且定期导出使用记录和收费记录统计备查。

  2创新多元化培训机制,建立信息化培训模式

  2.1依据设备分类和用户分级的个性化培训大型仪器的开放运行对测试人的操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人的科学素养和使用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安全和长期稳定运行,以及样品测试的科学性、准确性[11-13],因此需要严格把控培训效果和权限开放。平台基于设备和用户特点建立分级制度,制定了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适应和满足本、硕、博不同年级的知识基础,以及不同学科方向的52个课题组成员的学习需求,支撑了114项科研课题的样品测试。

  2.2基于公众号和社交群的培训通知和报名管理

  由于平台用户需求大,为了保证培训的公平公开、合理分配,平台培训报名采用问卷报名方式,定期于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培训报名需填写的内容为自主编辑,包括培训仪器,培训时间,面向用户类型,培训要求等说明。该信息发布前将先在指定用户群公告链接发布时间,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报名登记。管理员将根据各课题组已培训人数分布、设备送样测试需求等基本情况,在收集相应信息后,对培训报名人员进行整理记录,确定报名名单。随后利用飞书、微信和邮件等方式通知报名成功的学生,再次明确培训时间和细则,发布培训所需文件,做好培训相关准备。在2019—2020学年,平台共发布和回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SP8和ZeissLSM800的报名链接12条,累计阅读量1804次。

  组织12场理论培训和21场上机培训,参加人数84人,其中82人通过上机实践和考核取得独立操作权限,通过率97.6%,整个流程均有文件和现场照片留档。该方式有以下4点优势:①定期公布培训信息,保证培训的时效性;②公开收集信息,保证培训名额分配的合理性;③电子化记录培训信息,使培训信息准确可查;④对平台仪器有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

  2.3实用性培训内容及针对性优化指导

  培训内容分为3个阶段,每个培训阶段都有详细的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理论培训采用PPT讲授形式,内容基于不同设备的成像原理和技术特点,将枯燥的术语形象化,同时结合使用经验讲解如何有效地制备样品并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实机演示全程摄录,一方面保存视频资料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辅助学员自我对照、熟练操作、纠正问题。上机实践则保证每一位学员清晰实验流程,独立完成全部相关操作。此外,平台为每台仪器配备了快捷操作指南,便于用户回顾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减少仪器损耗,避免样品浪费,提高使用效率。

  保障信息化实时沟通,推进前沿技术革新实践平台在实现仪器高效有序的培训管理和开放共享的基础上,探索并提高了管理深度,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建立信息化社交平台,及时全面地发布仪器培训通知、设备维护更新通知、技术进展分享,快速直观地解决样品问题和使用故障。目前平台微信群的用户在470名以上,信息同步更新于QQ群和飞书群,对校内外用户实现全面覆盖。②结合理论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普及荧光显微成像基础,展示最新研究进展,组织参与技术报告和年度科技周等,集中参观讲解,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荧光显微成像基础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解决最新研究方向的测试需求提供技术上的新思路。③结合时事热点,发表仪器相关科普文章2篇,疫情期间增加分享公开网络课程、云课堂,提高用户群对荧光成像相关设备的了解及仪器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结语

  大型仪器平台是支撑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学校统一管理和信息化开放共享的背景下,平台结合自身设备情况和技术特点,在管理上着眼长期发展,落实课题组需求,开发了多层次的管理方案和多手段的培训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显著提高了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今后仍将不断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技术优势,为显微成像领域研究提供全面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纪明,胡晗,吴忠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20,23(4):192–194,198.

  [2]刘宁,郭爽,徐召,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65–267.

  [3]邓君,张莹,肖忠新,等.高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1):831–832.

  [4]THIELEJC,HELMERICHDA,OLEKSIIEVETSN,etal.Confocalfluorescence-lifetimesingle-moleculelocalizationmicroscopy[J].ACSNano,2020,14(10):14190–14200.

  作者:肖楠楠,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