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04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石膏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45~500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石膏最佳剂量:如生石膏发挥宣肺透表功效时,治疗外感热病及肺系疾病(咳喘、肺痈、时行感冒、过敏性鼻炎),为9~110g;清泄里热,治疗阳明热盛证(腮腺炎、肺炎、登革热、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皮肤病(银屑病、荨麻疹、皮炎)、热病气血两燔证(急慢性睾丸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枢性高热),为3.45~500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宣肺透表配伍麻黄、杏仁、甘草等,清泄里热配伍知母、青蒿、犀角等。
关键词:石膏;量效研究;配伍;解热抗炎;镇痛止渴
石膏属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少于95.0%。临床常用生石膏、煅石膏等。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对剂量的合理把控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中药的量效关系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石膏的临床用量以及常见配伍,通过对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等多种角度进行梳理,进而为石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中药在不同朝代剂量换算也不同,如东汉1两约13.8g,宋金元1两约41.4g,明1两约37g,清1两约37.3g[1]。古代医家常用石膏配伍治疗外感热病、胃火牙痛、肺胀、斑疹等。如麻杏甘石汤(汉《伤寒论》),石膏(8两约110.4g)配伍麻黄,治疗邪热壅肺之喘咳;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石膏(如鸡子大,约70.99g[2])配伍麻黄,治疗太阳伤寒兼阳郁内热证;白虎汤(汉《伤寒论》),石膏(1斤约220.8g)配伍知母,治疗阳明热盛伤阴之证;竹叶石膏汤(汉《伤寒论》),石膏(1斤约220.8g)配伍竹叶、麦冬,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
麻黄升麻汤(汉《伤寒论》),石膏(6铢约3.45g)配伍升麻,共治上热下寒、正虚阳郁之证;越婢加半夏汤(汉《金匮要略》),石膏(8两约110.4g)配伍半夏,治疗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等;玉女煎(明《景岳全书》),石膏(3~5钱约11.1~18.5g)配伍熟地黄、知母等,主治胃火旺而肾阴不足的牙痛、牙宣,亦用于治疗消渴、消谷善饥等;化斑汤(清《温病条辨》),石膏(1两约37.3g)配伍玄参、犀角,主治温病气血两燔之热盛、发斑。
2名老中医用量及配伍
孔伯华有“石膏孔”之美誉。孔师应用石膏非常广泛,谓石膏“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治疗内科疾病如温热病、疟疾、中风、神志病等,石膏6钱(18g)和8钱(24g)居多;治疗儿科疾病如外感、咳喘、痘疹、惊风等,石膏5钱(15g)和6钱(18g)居多;治疗妇科疾病如闭经、崩漏、胎漏等,石膏4钱(12g)至8钱(24g);治疗外科疾病如内痈、肺痈等,石膏3钱(9g)至1两(30g)[3]。配伍麻黄,用于中风初、中期,以麻黄0.09~0.6g的微量配伍石膏9~24g(先煎去沫)[4];治疗惊风抽搐时,常用少量麻黄(0.3g)伍以生石膏(24g)[5];配伍细辛(5分,1.5g)治疗牙疼久不愈者,石膏为30g[6]。周仲瑛善用含石膏方治疗肺系病证、风湿热痹、皮肤病及疑难杂症等。
用于治疗表里热盛之外感热病、时行感冒、寒包火证之哮喘,石膏剂量以30g居多;石膏配伍麻黄、杏仁、连翘等,治疗肺炎、喘咳证属邪热壅肺、里热偏盛者,多为30g[7];配伍大青叶、白茅根、青蒿、野菊花等,治疗登革热气分热盛及气营两燔证,多为30g(先煎)[8];配伍大黄、苍术、黄柏、苦参等,治疗湿热内蕴之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其用量为25g(先煎)[9]。胡希恕石膏的应用指征为:口干舌燥,薄白苔,白苔发燥,不水滑,并指出很多人只有见到口渴苔黄燥才敢用石膏,苔若不黄燥便畏之如虎,其实临床只要见到上述指征便可放心应用石膏,扩展了石膏的应用范围[10]。石膏与麻黄配伍治疗汗出时,石膏用量须明显大于麻黄[11]。
配伍麻黄6钱(18g)治疗大叶性肺炎,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3两(90g);配伍麻黄(18g)、桂枝(10g)、苍术(12g)等治疗阳水,为45g[12]。生石膏用于“解凝”,治疗急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慢性睾丸肿大[11],常配伍小柴胡汤加减,石膏为1~2两(30~60g)。颜德馨擅长用生石膏治疗急性热病、血液病,主张热病初期里热始盛即用生石膏,且剂量宜大,迅速祛除病原,杜绝热势蔓延。用清瘟败毒饮治疗风毒大疫、发疹、发斑,石膏可达90~250g[13]。
治疗血液病急性发作时“药不厌凉,凉不厌早”,及早控制高热制止出血,曾治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热,石膏用至3斤,高热始撤。大剂量石膏配伍犀角、紫雪散同服,每可使热撤血止[14]。李士懋以石膏配伍防己治疗正虚郁热、寒邪凝滞之痰喘,为30g[15];配伍麻黄治疗寒束热郁证,为30~40g,麻黄:石膏为2:1之比例,并主张麻黄与石膏的比例应以寒束和热郁的程度为依据,非必仅守麻黄6两、石膏鸡子大,应根据临床情况随症加减[16];配伍知母、生地黄、水牛角等治疗皮肌炎之热毒炽盛,迫及营血,痹阻脉络,为30g[17]。
3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白虎汤中重用生石膏,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见大热、大渴者,为120~500g[18]。仝小林教授认为石膏并非大寒之药,之所以把它列为寒药,是因其发汗作用强,汗出而身凉,故临床上用生石膏治疗热病时把它当作发汗药,而不是寒凉药,为30~120g[19],最多可用至300g,对于流行性出血热、SARS等急进性高热疾病效果显著。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治恶寒不甚、高热为主的病证,为30~60g[20];配伍生地黄等,方以犀角地黄汤合安宫牛黄丸治疗中枢性高热,为60g[21]。
黄煌以石膏大剂量(30~100g)配伍知母用于清热止渴止汗,小剂量(15~20g)配伍麻黄用于平喘。指出生石膏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中现代参考用量为30~60g,在麻杏石甘汤中为15g[22]。配伍知母等,方拟白虎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为50g;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30g[23];配伍小柴胡汤,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证属伏热在肺者,为15~30g[24]。
李赛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辨证为阳明证者,用药多选生石膏、玄参、知母、夏枯草,几乎每案必用[25]。配伍知母、人参等,方拟白虎加人参汤合生脉散,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证属肺胃热盛、气阴两伤证者,用量为30g[26];配伍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口苦、咽干、心情烦躁属少阳证者,用量为10g[27];配伍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口臭属三阳并病者,用量为20g[28]。马融以生石膏配伍寒水石等,方拟风引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癫痫,为15~18g[29]。
4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配伍附子
治疗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肺心病、口腔溃疡等,属寒热互结证、上热下寒证、寒热错杂证者,生石膏清热泻火,附子温阳扶胃,清温并用,生石膏50~100g,炮附子5~7.5g[30]。
4.2配伍竹叶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3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2],生石膏清热生津,竹叶清热除烦,2药共用益气生津、轻清透热,生石膏30g,竹叶10~12g。
4.3配伍苍耳子、白芷
治疗鼻渊头痛(肺热熏蒸鼻窍证),生石膏清宣肺热,苍耳子祛风通窍,白芷通窍止痛,生石膏100g,苍耳子10g,白芷30g[33]。
4.4配伍知母
治疗湿热汗证[34],生石膏清解,透热汗出,知母既助石膏除肺胃热,又滋阴润燥以补损伤之阴津,2药相须为用,生石膏15~60g,知母10~20g。
4.5配伍栀子、淡豆豉
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外感风邪夹里热证)、小儿不寐(肝热气郁证)、小儿厌食(脾胃蕴积夹肝热内郁证)、小儿痫证(湿热内蕴、外夹风邪证),生石膏清热泻火,栀子、淡豆豉清热除烦止渴,注重疏清两用,生石膏20~30g(先煎),栀子10g,淡豆豉10g[35]。
4.6配伍细辛
治疗三叉神经痛(风寒入络、胃热上炎证),生石膏清散阳明之郁火,细辛祛风散寒止痛,2药配伍功能清透郁火、散寒止痛,生石膏30g,细辛3~6g[36]。
4.7配伍青蒿
治疗流感高热,生石膏清热解肌发汗,青蒿善于清透热邪,石膏30g~60g,青蒿30g[37]。
4.8配伍甘草
外用治疗褥疮、外伤性皮肤溃疡,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甘草外敷清热解毒,煅石膏20g,甘草15g[38]。
4.9配伍枯矾、黄丹
煅石膏生肌敛疮,枯矾和毒止痒,黄丹以毒攻毒,共同配伍以燥湿祛毒,调成糊状外敷,治疗皮肤鳞癌(热毒痰瘀证),煅石膏20g,枯矾30g,黄丹10g[39]。
4.10配伍青黛
煅石膏收湿敛疮,青黛清热解毒、散瘟消肿,同用以清热祛湿敛疮,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煅石膏20g,青黛10g[40]。
5小结
石膏临床用量多为3.45~500g,且应依据疾病种类、证型、症状而灵活掌握。如生石膏宣肺透表,可配伍麻黄、杏仁、甘草、黄芩,治疗外感热病及肺系疾病(咳喘、肺痈、时行感冒、过敏性鼻炎)、惊风抽搐,为9~110g;生石膏清泄里热,可配伍知母、黄连、大青叶、青蒿、玄参、犀角、芒硝,治疗疾病属阳明热盛证(腮腺炎、肺炎、登革热、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皮肤病(银屑病、荨麻疹、皮炎)、热病气血两燔证(急慢性睾丸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枢性高热)、湿热病证(汗证、水肿、风湿热痹)、血液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小儿抽动症及癫痫,为3.45~500g;生石膏生津止渴,可配伍竹叶、麦冬、人参、熟地黄、天花粉,治疗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糖尿病酮症、更年期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热病后期、放射性食管炎,为10~220g;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可配伍枯矾、黄丹、青黛、甘草,外用治疗疮疡性疾病(褥疮、皮肤溃疡、烫伤)、皮肤病(皮肤鳞癌、湿疹),为20~100g。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止渴等作用。石膏临床用量的安全范围较广,正常剂量(15~60g)(《中国药典》2015年版)未见毒副作用。临床应注意其用法及配伍禁忌,如生石膏与煅石膏其药效侧重点不同,石膏外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以及石膏与临床常用西药(如强心苷类、抗酸药等)的配伍禁忌。综上,笔者总结治疗不同疾病、证型、症状时石膏的用量范围及配伍,以期为石膏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临床方向论文范文阅读: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有效融合方法探究
生理学是医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科目,更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临床医学实践和生理学基本知识有着十分紧要的关系,想要清楚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就一定要对人体的生理变化有足够的掌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临床实践。 将生理学教学和临床医学有效的融合,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临床,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会对两者的发展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