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04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等待间环境的优化对减轻手术患儿焦虑感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科于2017年1月对手术室等待间环境进行全面优化,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在手术室实施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的手术患儿,根据等待间环境优化前后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等待区域为优化前简易布局等待间,观察组为术前等待间环境全面优化后进行手术的患儿。
比较2组患儿焦虑的情况,采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焦虑状态做量化评分,编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术前等待间环境优化后患儿焦虑感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患儿手术依从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等待间环境的优化改善能降低手术患儿焦虑度,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能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术前等待间;环境优化;儿童;焦虑
术前等待间是患者进入洁净手术室之前的等候区域,其设立有助于术前的协调管理,完善术前准备、强化手术安全核查、实现连台手术的无缝衔接、提高手术室利用率,是保证外科系统顺畅运转的关键[1]。同时,其在稳定患者术前心理状态、降低麻醉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有研究表明,60%儿童的焦虑水平在进入术前等待间时会升高[2],父母焦虑程度与患儿焦虑程度呈正相关[4]。
患儿常常因为焦虑和恐惧感无法正常的配合麻醉及手术准备工作,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使患儿克服恐惧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麻醉及手术,本院手术室于2017年2月对术前等待间从环境改善及人文关怀两方面进行优化,在减轻患儿焦虑情绪及提高手术配合度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院住院部手术室为综合性手术室,共36个手术间,等待间位于手术室中心区域,配有责任护士1名,工人8名。选取138例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根据对手术室等待间环境优化前后的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术前等待间优化前73例手术患儿,平均年龄(6.0±2.49))岁,其中男46例,女27例。
观察组为术前等待间优化后65例手术患儿,平均年龄(6.0±1.69)岁,其中男45例,女20例。所选患儿年龄2~12岁,一般情况良好,无意识障碍,无其它特殊疾病,无手术史。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种、手术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及等待间护士基本情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前等待区域为简易装修,四周为白色墙面,给人冰冷、生硬的感觉,室内无特殊功能性布局;患儿由家属陪同经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至术前等待间,其中1人按手术参观着装要求穿戴整齐,陪患儿至固定区域就坐等待。等待期间患儿常常表现出烦躁、哭闹等情绪。患儿家属因为患儿的哭闹,不配合而产生缺乏耐心、焦虑、不安的表现。
等待间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信息核对、环境介绍、术前宣教、病情监护、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术前等待间的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进行全面优化改善,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1.2.1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环境舒适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有研究表明,环境在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起重要作用[2]。
为此,本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
(1)消除等待间“白色效应”:通过查阅文献,粉色系给人甜美、温柔感,可以减缓视觉疲劳,舒缓情绪,减轻焦虑,因而将墙壁上涂成让人感觉温馨愉悦的粉色,贴上儿童喜欢的各种色彩的动物贴画。窗帘为舒适明朗的蓝色,可适度遮挡阳光,免直射带来不适感。
(2)增加功能性设施:墙面贴有动物身高尺,可以测量身高;增加了磅秤,用于测量患儿体重,为麻醉提供准确数据。等待间室内配有温湿度计,温度调节至24℃~26℃,湿度适宜。
(3)增设人性化布局:等待区域增加了图书角和玩具篮,患儿可根据喜好自由选择,在等待过程中分散患儿注意力,使其心情愉悦。播放舒缓优美的纯音乐,让人感觉轻松,舒适。
1.2.2做好患儿心理护理
患儿来到术前等待间后,由其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名家属陪同进入等待间,患儿家属按手术参观着装要求穿戴整齐。等待间的护士主动和患儿打招呼,以热情、亲切的态度迎接患儿及家属。减轻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与家长核对患儿基本信息和禁食水情况,交流过程中面带微笑,语气轻柔。
介绍等待间基本环境布局,根据年龄和喜好邀请患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或书籍,允许患儿自带玩具或观看动画片。交流过程中多用夸奖、赞美的话语鼓励患儿,增强自信心,增加患儿和手术室工作人员亲切感,分散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焦虑,使其能平静的进入手术间。
1.2.3做好患儿家属心理护理
患儿家属在陪同患儿等待期间,也存在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在患儿及家属等待期间应该在不影响病情及手术的情况下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用亲切的语气向家属介绍手术基本情况,配合要点,使用规范语言,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疑问。列举同类型手术成功案例,让患儿家属对手术充满信心。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及理论知识,使患儿及家属产生信赖感,减轻焦虑情绪,促进护患关系,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展。
1.2.4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等待间配有氧气及吸引装置、血压计、体温计等设备。等待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因为饥饿而哭闹的患儿,建立好静脉通道,给予补液。穿刺过程中尽量保证一次成功,避免再次穿刺疼痛引起患儿哭闹不安。注意患儿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1.3评价指标
(1)改良的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Yalepreoperativeanxietyscale,MYPAS):评价2~12岁患儿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状态。量表分为5个维度:精神状态、语言、情绪表达、觉醒状态、对父母的依赖,共计22个条目,根据患儿的行为对每个条目进行评分,计算维度分,再累计相加得到量表总分,总分21~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的焦虑程度越高[8]。分别选取两个时间节点:T1,进入等待间时,T2,离开等待间时。
(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设计编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术前等待间环境、术前等待间设施、工作人员态度、护士专业水平及操作技术等10个条目,评分分为3个等级: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不同时刻焦虑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术前焦虑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负性心理体验,对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术后疼痛的控制、术后康复都有一定影响,间接影响着手术患者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手术患者护理体验等[1]。而手术本身是一种较强的应激源,陌生的环境、工作人员特殊的服装、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忧均可能成为另一个应激源,导致患儿在等待时的负性心理体验最为强烈,焦虑水平达到峰值的频率最高[2]。
优化前术前等待间的环境针对儿童的术前准备较少,对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远远不够,被忽视的焦虑和恐惧会对儿童短期或长期的康复甚至今后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父母的焦虑水平不仅对其自身造成影响,而且与儿童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有紧密联系[2]。因而,减轻术前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克服恐惧,不仅有利于患儿更好的配合麻醉和手术的进行,对术后患儿的恢复,今后的成长均有重要意义。
3.2医院环境是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可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包括医疗服务环境及医院管理环境。本研究主要从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这两方面进行优化改善。本院手术室等待间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善,首先优化物理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使患儿及家属进入等待间就有好的第一印象,不会感觉冰冷,沉闷。
增加室内功能设施及布局,保证了功能的齐全,为手术及麻醉提供便利。为患儿提供图书、玩具、动画片等既能度过相对无聊的等待期,又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感。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待期间多用夸赞及鼓励的语气与患儿交流,根据患儿喜爱的玩具或动画引导患儿自由表达,增加与患儿交流的话题和机会,从而亲近患儿,加强信任,取得其配合。
以微笑的表情及亲切的态度和患儿及家属交流,做好术前宣教,科普手术基本知识及配合要点,用专业的措辞回答家属提出的所有疑问及手术相关问题,达到充分而有效的沟通。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患儿病情,为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保障患儿等待期间生命体征稳定及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优化术前等待间环境,加强术前等待期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加强沟通,不仅能减轻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提高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以及对手术的信心,也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提升手术患者护理服务体验。
医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医学工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