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8月23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目的了解新冠肺炎防控信息的不同获取渠道,为不同时期的疫情防控策略服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疫情防控信息的获取渠道、认知状况以及落实健康行为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定量共调查447人,90%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有清晰的认识,疫情防控信息获取渠道前3位依次为新闻发布(91.50%),网上(74.05%)和微信、qq、公众号(66.22%)。认为我国最终会彻底控制此次疫情的占93.96%。定性共调查31人,100%都能认识到“健康很重要,需要积极做好防护”,30人(96.7%)认为,“能获得并认同官方的健康信息”。结论新闻发布是公众获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的主要途径,不同特征人群获取信息的途径存在差异。
【关键词】新冠肺炎;健康传播;信息渠道
健康传播是指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易读的健康知识,使大众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变化,需要根据不同特征人群、不同阶段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为了了解公众获取疫情防控信息来源,选择覆盖面广的信息传播渠道,课题组于2020年3月和9月对不同特征人群疫情防控信息获取渠道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自愿填写北京医院协会科普公众号推送的电子调查问卷微信用户。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①定量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至微信用户,由微信用户自愿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个人的感受和对疫情防控的信心等18道问题。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有5道,是非题4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4道。②定性调查:对选取人群进行访谈,访谈提纲设计共10个问题,主要内容为了解疫情防控信息的获取渠道、认知状况以及落实健康行为的意愿等。
1.2.2统计分析
用“问卷星”后台数据导出数据库,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466人,有效447份,有效率95.92%。其中,男性占51.90%,女性占48.10%;18~30岁年龄组占29.75%,31~40岁占28.19%,41~50岁占23.94%,51~60岁占13.65%,61岁及以上老年人仅占4.47%;文化程度中,大专或本科占63.53%,其他文化程度的人群占比较小;已婚者占67.34%,未婚者占29.98%;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人数较多的职业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0.36%,医疗卫生人员占19.46%,学生占14.99%,专业技术人员占13.42%。
2.2防控信息掌握情况及信息获取渠道
90%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有清晰的认识,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疫情防控信息来源于新闻发布(占91.50%),通过网上(占74.05%)和微信、qq、公众号(占66.22%)途径获取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的被调查首占比例也较高。从工作单位、社区活动,家人/亲戚/朋友获取疫情防控信息的比例较小。在此次疫情中,认为我国最终会彻底控制此次疫情的占93.96%;在过去两周内“毫不担心对防疫工作充满信心”的被调查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68.68%,“把自己包裹严实才敢出门”“担心自己被感染”“外出穿戴衣物反复消毒”所占的比例均超过20%。
2.3参与式快速评估定性调查结果
对31名不同职业特征人员进行定性调查。文化程度大专以下,职业包括网约车司机(6名)、保洁人员(8名)、65岁以上农民(4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13名)。100%都能认识到“健康很重要,需要积极做好防护”,30人(占96.7%)认为,“能获得并认同官方的健康信息”。20人(占64.5%)认为,“微信上说的疫情防护知识都是对的”。6名网约车司机认为,“我也知道久坐不好,也知道多喝水,可是运送乘客哪有时间呀”。18人表示(占50.6%)“不想看每天更新的疫情信息”。27人(占87.1%)表示“家人相互提醒自己也会在意”,“这个病传染性强要注意”“我们不戴口罩得病了传染儿女”。
3讨论
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应坚持大众传媒的主导作用[2]。本调查显示,疫情防控信息的获取绝大多数来源于新闻发布,其次是通过上网和各类新型社交媒体等;从工作单位或社区活动、家人/亲戚/朋友获取疫情防控信息的比例较小。说明政府主导的大众传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齐力等2020年3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新冠肺炎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83%,不聚集、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行为形成率均在96%以上[3]。蔡欢乐、李文豪、孟浩蓉等关于公众佩戴口罩的行为依从等多项调查也发现相似结果[4-10]。
另有聂胜楠等2020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知识知晓率较高,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基础性预防行为[11]。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疫情发生期间,有公众会存在“第三者效果”心理[12]的可能。表2结果显示的认可导致疫情传播的行为选择“否”,可能就是部分公众即使看到了确诊病例数增加的信息,还是倾向于判定自己不会被感染的现象[13]。
据定性调查来看,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利于健康传播,前提是适度的媒体暴露;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与健康素养有关。健康素养本身就是强调个体对健康知识的获取、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后者就是个体受教育水平的直接体现[14]。但健康传播的认知和信念不能完全转化为健康行为表现突出,从网约车司机的描述可反映出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健康促进与教育适宜策略[15]。
医疗卫生论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研究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自我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3种类型更为突出: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健康素养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我传播类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群体传播中家人、亲戚、朋友的帮助、鼓励、支持以及群体规范和压力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传播更强调明确的目的性、反馈的强制性,如各级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帮助不同特征人群建立健康行为。在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下,加强组织传播将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一波,刘哲峰,施琳玲.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健康传播伦理共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4):507-510.
[2]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6.
[3]齐力,石建辉,徐露婷,等.北京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信行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20,14(3):149-152.
[4]JANGK,BAEKYM.Wheninformationfrompublichealthofficialsisuntrustworthy:Theuseofonlinenews,interpersonalnetworks,andsocialmediaduringtheMERSoutbreakinSouthKorea[J].HealthCommun,2018,34(2):1-8.
[5]AggarwalN,DwarakanathanV,GautamN,etal.Facemasksforpreventionofviralrespiratoryinfectionsincommunitysetting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IndianJPublicHealth,2020,64(6):192-200.
作者:贾艳1,朱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