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时代德育教育以及其产生的价值

时间:2020年11月23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摘要:马君武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功绩卓著,他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注重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拼命精神、健全人格等教育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对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

  摘要:马君武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功绩卓著,他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注重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拼命精神、健全人格等教育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对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君武;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德育思想

  马君武,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爱国诗人、教育家。在教育方面,马君武认为,教育乃一国之魂,一个国家是繁荣昌盛还是萧条衰败,一个民族得以复兴还是没落,一个社会是发展还是退后,将以什么作为判定标准,那就是教育。他重视青年教育于国家建设的意义,寄希望于青年,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德育。

  他认为,道德之于国民相当于脑子之于身体也,国民道德对于国家发展起的是总开关的作用。在培养国民道德路径中,除了教育别无他法。马君武对德育的全方位关注和深入思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新时代的德育,需要建立在继承与发展先贤德育的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马君武德育思想在当今的意义也就在此。德育作为专门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非常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马君武的德育思想中吸取智慧,对当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马君武的德育思想

  伟大的思想离不开伟大的实践,无论哪种思想,其形成必定离不开特定历史背景。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次受到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随着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接连爆发,有识之士们敏锐察觉到国民素质已经或将会制约国家的发展,于是他们在中国掀起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高潮。在救亡图存背景下,马君武主张道德教育顺应时代变化,改革中国不合时宜的落后文化,促使道德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一)关于德育的目标

  1.培养“勤恳朴诚”的人。

  “勤”即勤奋、认真,“恳”乃真挚、恳切,“勤恳”就是殷勤恳切。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在其《柳浑行状》中有云“词旨切直,意气勤恳”,强调做事认真不懈。“朴”意为朴直朴素、敦厚老实,“诚”则是诚实诚信,真心真意,“朴诚”就是敦厚老实,诚实诚信。“勤恳朴诚”即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勤恳朴诚”是马君武确定的广西大学校训,也是其德育目标之一。其中“诚”是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个人与社会必须讲究“诚”,否则任何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都会如同虚设,个人信誉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就会动摇。大学不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而且是教人勤恳朴诚、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勤恳朴诚”这一德育目标与新时代中国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符合高校办学宗旨,是中国教育一般育人准则。

  2.培养“爱国爱校,有责任心”的人。

  马君武办学目的是培养爱国、爱校、有责任心的实用人才。爱国就是对祖国热忱,愿为国家民族谋福利,对国民有“真”“爱”之心,愿共同负起责任以尽国民义务[2]55。马君武认为,爱校就是珍重校产,爱惜校物,钻研学业,共同设法促进学校的发展[2]126。有责任心,是既要对自己负责,刻苦力学,也要对国家、民族及社会负责,自觉求得真本领。马君武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若无爱国爱校之心,若不能自觉担起“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责任,办学就失去了意义。“爱国爱校、有责任心”的培养目标,既是马君武德育目标,也是高校育人目的,符合当代高校办学的宗旨。

  (二)关于德育的内容

  马君武对学生德育非常重视,关于德育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应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拼命精神教育、健全人格思想等内容,各个方面均不可偏颇,应同等重视。

  1.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马君武强调“忠勇为爱国之本”[2]206和“甘为国死”的立国精神[2]261。首先,他提倡忠勇为爱国之本的精神。“忠勇”,出自《后汉书·李固传》:“自非博陆忠勇,延年奋发,大汉之祀,几将倾矣。”[3]“忠”,是指忠实、忠诚,即要为人忠实、忠诚于国家,包括爱护国家、爱护公物;“勇”,是指勇敢、勇气,勇于担当重任,有抗战勇气或勇于抗战,包括勇于公斗、见义勇为等。忠勇,即忠诚于国家,有抗战勇气。

  忠勇为爱国之本,把忠诚勇敢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爱国的根本标准。忠勇为爱国之本的信条不是摆起来好看,关键是付诸实践。其次,他强调甘为国死的立国精神。独立国家的国民都会有一种“甘为国死”的精神。马君武认为有立国精神的国民应该“衽金革,死而不变;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祖宗土地,不可让尺寸与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2]262。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是高尚的,有必死的决心是救亡图存的前提,集中全国人民的力量来捍卫国家,才能让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甘为国死的忠勇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凝聚民心的磁铁,是挽救民族危机的精神武器。

  2.倡导公民道德教育。

  马君武倡导公德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主张培养文明友善、守法礼让、团结协作意识。首先,要对人文明友善。“文明”,是指有文化,明事理。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爱护公物说明人们文明程度较高,反之亦然。“友善”表面之意是为人善良,待人友好。本性善良的英雄,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本性不善的英雄,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他要求学生对教师要尊敬,对同学要亲爱,切勿尖酸刻薄,惹人讨厌。其次,要懂得守法礼让。守法即遵法律守规矩,礼让就是礼貌谦让,守法礼让就是既要懂得遵守法律规矩,又要懂得礼貌谦让。马君武主张学习欧美体育,推崇“君子之风”“作规则的竞争”,养成守法和礼让的习惯[2]58。

  “做规则竞争”就是要有规则意识,遵法律守规矩。守法礼让可谓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也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最后,要学会团结合作。团结合作,顾名思义即团结协作、合作互助。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人和”就是人团结互助。马君武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倡导每个人都运用自己的能力,努力合作,订起乡约,制造公产,挑起乡村社会建设的责任。团结合作精神是让各民族紧紧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可见,马君武倡导的公民道德教育在新时代依然需要。

  3.主张拼命精神教育。

  马君武强调拼命精神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下大力气整改。一方面,马君武当校长时对学生、教师和职员的行为都做了具体规定,即学生不能有缺课现象发生,以学问为重,拼命学;职员不能因经费缺少而敷衍了事,以校务为重,拼命干;教师不能计较待遇太多,以教育为重,拼命教。另一方面,马君武认为刻苦耐劳就要作工。这里的作工,主要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对作工要有新观念,即打破作工是卑鄙下贱的旧观念,树立“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新观念;二是提倡新运动,即劳动教育。

  他希望通过“锄头运动”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实际作工的精神[2]42,主张通过拼命精神教育来涵养学生刻苦耐劳品质,培养不怕辛苦、敢于吃苦、吃得了苦的人以及爱劳动、善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人,并将两者融为一体。马君武严禁学生巧言诡辩、说空话,使生活与社会脱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为依据,努力工作,掌握战斗的本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提倡把拼命精神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4.坚持健全人格思想。

  马君武向学生郑重声明,“入学读书,求知识固是本份,但是尤要郑重的是人格修养,必须素来对朋友忠实,然后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方能忠实。”[2]

  27他提倡培养“智仁勇”“真善美”“真精神”“忠诚、厚重、谦和”和“自新与自强”的品质,健全完善人格。第一,培养“智仁勇”精神。“智”就是智慧,“仁”就是仁德,“勇”就是勇气,培养“智仁勇”精神,就是通过德育使受教育者具有智慧、仁德和勇气。第二,培养“真善美”的品质。“真”就是世界上的真实,不虚伪;“善”就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美”包括大而美和小而美。培养“真善美”,就是让人们做真实的自己,不虚伪,分清什么是应该遵守的,什么是美的。第三,培养“真精神”,去除自私自利的心地作为,养成坚强的善意识和健全不拔的精神。第四,养成忠诚、厚重、谦和的品质,就是做人要忠厚诚实,注重仁厚气质的养成,谦虚温和。第五,养成自新与自强的品质。自新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心灵进行革新。自强就是以自新精神不惜刮骨疗毒,将病菌病原清除干净,大家都成为精诚纯洁的“民”,这样才能自强。自新是自强的前提和基础,自强是自新的目的和归宿。

  (三)关于德育的方法

  1.提倡榜样教育。

  马君武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时,采用很多榜样示范的案例。一方面,他通过讲述他人的故事进行榜样示范。他讲述“曹操文武双全,但很节俭”“诸葛亮是读书人也能带兵”“姜维能文能武又很廉洁”[2]208等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将这些英雄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模范,学习他们文武兼备,躬行节俭。另一方面,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进行榜样示范。他多次向学生强调要爱国,为国奉献,注重个人品格修养。他不但对学生这样要求,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曾表明自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2]330。在工作上,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马君武有一次给西大购买教学仪器时,他断然拒绝洋行代理给他的佣金,并将其放回总账以购买其他仪器。在生活上,马君武为人随和,十分关心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的学生。示范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作用。

  2.重视劳动教育。

  马君武在德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生产教育、劳动教育,希望通过生产劳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马君武批判“读书高尚,作工可耻”的观念,提倡“锄头运动”。他说,“大家在西大不作工,便不能学得刻苦耐劳的习惯,不作工就容易养成‘大少爷的习气’。”[2]40所以,马君武提倡作工、奖励作工也正是希望通过生产劳动,使学生懂得劳动的辛苦,树立正确劳动观,体谅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3.坚持说服教育。

  马君武在德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说服教育。他曾在各种演讲、会议上频繁告诫学生入校最初目的在于求真实本领,最终目的在于做实际的救国工作;反复强调无论是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还是造就具有渊博科学知识、扎实工作技能和顽强战斗本领的人才,都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多次提醒广西大学成立的目的在于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民族而奋斗。说服教育是马君武德育的重要形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德育方法。

  4.倡导激励教育。

  马君武通过激励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采取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育学生良好品行,保证学生有机会学习、刻苦学习、热爱劳动,马君武设立“苦学基金”“科学论文奖金”“作工奖金”等。对于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用“苦学资金”资助,对于科技论文优秀的学生,用“科学论文奖金”来激励,对试验成绩、考试成绩、作工成绩优良的学生也进行奖励。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激发孩子的潜力可以成就孩子不可低估的未来。”就是说,恰当使用激励教育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德育过程要倡导激励教育。

  5.采取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手段,惩戒是对违反纪律、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惩戒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惩戒的目的。为了保证考试效率,养成学生良好道德,马君武设定惩戒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取消成绩或退学等。恰当而合理使用惩戒教育,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个体。

  二、马君武德育思想对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启示

  马君武认为,道德教育是要随世界之百般事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亘古不易的。他说,“环境是一个善于变化的东西,如果环境变了,我们不能与之俱变,那就是缺乏自觉心的表征,那就是时代的落伍者。”[2]23恩格斯说过,“我们拒绝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相反,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4]。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对应的道德信条,新时代德育内容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将优良传统道德进行时代性转化。马君武德育思想对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疑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借鉴。

  启示一:德育理念上,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首要问题,培养接班人还是掘墓人,这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马君武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一国之魂,教育救国是他的教育理想,他提出: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把人造成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将要去开社会的大门;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勤恳朴诚、爱国爱校”的育人目标。马君武这些德育思想对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我们要树立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至于怎样做到以德为先培养人?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指明方向:“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5]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启示二:德育目标上,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这一提法,明确了我们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和方向。马君武在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应该把时代新人培养成具备“勤恳朴诚”和爱国爱校、有责任心品质的人。换句话说,作为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后备力量的时代新人,应该是勤劳、勇敢、朴实、忠诚和有责任担当之人。我们当前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和方向可以从马君武这些德育目标得到启发。

  我们必须明确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什么样的人,毋庸置疑,首要之举是要培养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而如何培养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根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肩负起的时代使命。高校立德树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总基调,以培养责任担当作为总任务,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在青年中播下爱国种子,撒上责任雨露,引导青年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结合,立足当下,历练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

  启示三:德育内容上,把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纳入新时代德育内容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艰苦是成事之本,奋斗是胜利之基,劳动是奋斗的重要形式,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马君武在劳动育人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论述,他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即对作工有新观念),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即锄头运动)。

  也就是说,劳动教育需要从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两方面下功夫。马君武关于劳动育人的思想,为当代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如何进行劳动教育,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德育内容。他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劳动观念对劳动实践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只有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爱劳动、善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价值观,才可能在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中逐渐成为不怕辛苦、敢于吃苦、吃得了苦的时代新人。这样的人,才有能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担起民族复兴大任,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高校立德树人要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为重点,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启示四:德育方法上,要创新德育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立德树人任务落实成效如何关键在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好不好,运用恰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马君武在德育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重视德育方法对德育实效的影响,提倡德育方法要顺应时代要求,综合运用榜样教育、劳动教育、说服教育、激励教育及惩戒教育等多种方法以提升德育实效,当代高校立德树人德育方法的创新可以借鉴其有益思路。在德育方法上,习近平也有许多重要论述,“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八个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以及针对性”[8]。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德育方法明确了思路。高校立德树人要创新德育方法,统筹兼顾各种教育形式,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拓宽育人工作的途径及方式,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抓住关键少数,以点带面,树立榜样和典型,发挥他们对其他教师的带动示范作用,落实全员育人的任务,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相关论文范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深化和拓展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我国保持和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形成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坚定了我们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加让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http://www.qikanzj.com/lwfw/zffw/27938.html

  马君武的德育思想及当代价值

  摘要:马君武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功绩卓著,他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注重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拼命精神、健全人格等教育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对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君武;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马君武,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爱国诗人、教育家。在教育方面,马君武认为,教育乃一国之魂,一个国家是繁荣昌盛还是萧条衰败,一个民族得以复兴还是没落,一个社会是发展还是退后,将以什么作为判定标准,那就是教育。他重视青年教育于国家建设的意义,寄希望于青年,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德育。

  他认为,道德之于国民相当于脑子之于身体也,国民道德对于国家发展起的是总开关的作用。在培养国民道德路径中,除了教育别无他法。马君武对德育的全方位关注和深入思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新时代的德育,需要建立在继承与发展先贤德育的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马君武德育思想在当今的意义也就在此。德育作为专门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非常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马君武的德育思想中吸取智慧,对当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马君武的德育思想

  伟大的思想离不开伟大的实践,无论哪种思想,其形成必定离不开特定历史背景。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次受到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随着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接连爆发,有识之士们敏锐察觉到国民素质已经或将会制约国家的发展,于是他们在中国掀起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高潮。在救亡图存背景下,马君武主张道德教育顺应时代变化,改革中国不合时宜的落后文化,促使道德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一)关于德育的目标

  1.培养“勤恳朴诚”的人。

  “勤”即勤奋、认真,“恳”乃真挚、恳切,“勤恳”就是殷勤恳切。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在其《柳浑行状》中有云“词旨切直,意气勤恳”,强调做事认真不懈。“朴”意为朴直朴素、敦厚老实,“诚”则是诚实诚信,真心真意,“朴诚”就是敦厚老实,诚实诚信。“勤恳朴诚”即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勤恳朴诚”是马君武确定的广西大学校训,也是其德育目标之一。其中“诚”是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个人与社会必须讲究“诚”,否则任何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都会如同虚设,个人信誉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就会动摇。大学不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而且是教人勤恳朴诚、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勤恳朴诚”这一德育目标与新时代中国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符合高校办学宗旨,是中国教育一般育人准则。

  2.培养“爱国爱校,有责任心”的人。

  马君武办学目的是培养爱国、爱校、有责任心的实用人才。爱国就是对祖国热忱,愿为国家民族谋福利,对国民有“真”“爱”之心,愿共同负起责任以尽国民义务[2]55。马君武认为,爱校就是珍重校产,爱惜校物,钻研学业,共同设法促进学校的发展[2]126。有责任心,是既要对自己负责,刻苦力学,也要对国家、民族及社会负责,自觉求得真本领。马君武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若无爱国爱校之心,若不能自觉担起“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责任,办学就失去了意义。“爱国爱校、有责任心”的培养目标,既是马君武德育目标,也是高校育人目的,符合当代高校办学的宗旨。

  (二)关于德育的内容

  马君武对学生德育非常重视,关于德育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应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拼命精神教育、健全人格思想等内容,各个方面均不可偏颇,应同等重视。

  1.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马君武强调“忠勇为爱国之本”[2]206和“甘为国死”的立国精神[2]261。首先,他提倡忠勇为爱国之本的精神。“忠勇”,出自《后汉书·李固传》:“自非博陆忠勇,延年奋发,大汉之祀,几将倾矣。”[3]“忠”,是指忠实、忠诚,即要为人忠实、忠诚于国家,包括爱护国家、爱护公物;“勇”,是指勇敢、勇气,勇于担当重任,有抗战勇气或勇于抗战,包括勇于公斗、见义勇为等。忠勇,即忠诚于国家,有抗战勇气。

  忠勇为爱国之本,把忠诚勇敢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爱国的根本标准。忠勇为爱国之本的信条不是摆起来好看,关键是付诸实践。其次,他强调甘为国死的立国精神。独立国家的国民都会有一种“甘为国死”的精神。马君武认为有立国精神的国民应该“衽金革,死而不变;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祖宗土地,不可让尺寸与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2]262。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是高尚的,有必死的决心是救亡图存的前提,集中全国人民的力量来捍卫国家,才能让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甘为国死的忠勇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凝聚民心的磁铁,是挽救民族危机的精神武器。

  2.倡导公民道德教育。

  马君武倡导公德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主张培养文明友善、守法礼让、团结协作意识。首先,要对人文明友善。“文明”,是指有文化,明事理。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爱护公物说明人们文明程度较高,反之亦然。“友善”表面之意是为人善良,待人友好。本性善良的英雄,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本性不善的英雄,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他要求学生对教师要尊敬,对同学要亲爱,切勿尖酸刻薄,惹人讨厌。其次,要懂得守法礼让。守法即遵法律守规矩,礼让就是礼貌谦让,守法礼让就是既要懂得遵守法律规矩,又要懂得礼貌谦让。马君武主张学习欧美体育,推崇“君子之风”“作规则的竞争”,养成守法和礼让的习惯[2]58。

  “做规则竞争”就是要有规则意识,遵法律守规矩。守法礼让可谓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也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最后,要学会团结合作。团结合作,顾名思义即团结协作、合作互助。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人和”就是人团结互助。马君武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倡导每个人都运用自己的能力,努力合作,订起乡约,制造公产,挑起乡村社会建设的责任。团结合作精神是让各民族紧紧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可见,马君武倡导的公民道德教育在新时代依然需要。

  3.主张拼命精神教育。

  马君武强调拼命精神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下大力气整改。一方面,马君武当校长时对学生、教师和职员的行为都做了具体规定,即学生不能有缺课现象发生,以学问为重,拼命学;职员不能因经费缺少而敷衍了事,以校务为重,拼命干;教师不能计较待遇太多,以教育为重,拼命教。另一方面,马君武认为刻苦耐劳就要作工。这里的作工,主要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对作工要有新观念,即打破作工是卑鄙下贱的旧观念,树立“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新观念;二是提倡新运动,即劳动教育。

  他希望通过“锄头运动”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实际作工的精神[2]42,主张通过拼命精神教育来涵养学生刻苦耐劳品质,培养不怕辛苦、敢于吃苦、吃得了苦的人以及爱劳动、善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人,并将两者融为一体。马君武严禁学生巧言诡辩、说空话,使生活与社会脱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为依据,努力工作,掌握战斗的本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提倡把拼命精神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4.坚持健全人格思想。

  马君武向学生郑重声明,“入学读书,求知识固是本份,但是尤要郑重的是人格修养,必须素来对朋友忠实,然后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方能忠实。”[2]

  27他提倡培养“智仁勇”“真善美”“真精神”“忠诚、厚重、谦和”和“自新与自强”的品质,健全完善人格。第一,培养“智仁勇”精神。“智”就是智慧,“仁”就是仁德,“勇”就是勇气,培养“智仁勇”精神,就是通过德育使受教育者具有智慧、仁德和勇气。第二,培养“真善美”的品质。“真”就是世界上的真实,不虚伪;“善”就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美”包括大而美和小而美。培养“真善美”,就是让人们做真实的自己,不虚伪,分清什么是应该遵守的,什么是美的。第三,培养“真精神”,去除自私自利的心地作为,养成坚强的善意识和健全不拔的精神。第四,养成忠诚、厚重、谦和的品质,就是做人要忠厚诚实,注重仁厚气质的养成,谦虚温和。第五,养成自新与自强的品质。自新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心灵进行革新。自强就是以自新精神不惜刮骨疗毒,将病菌病原清除干净,大家都成为精诚纯洁的“民”,这样才能自强。自新是自强的前提和基础,自强是自新的目的和归宿。

  (三)关于德育的方法

  1.提倡榜样教育。

  马君武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时,采用很多榜样示范的案例。一方面,他通过讲述他人的故事进行榜样示范。他讲述“曹操文武双全,但很节俭”“诸葛亮是读书人也能带兵”“姜维能文能武又很廉洁”[2]208等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将这些英雄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模范,学习他们文武兼备,躬行节俭。另一方面,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进行榜样示范。他多次向学生强调要爱国,为国奉献,注重个人品格修养。他不但对学生这样要求,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曾表明自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2]330。在工作上,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马君武有一次给西大购买教学仪器时,他断然拒绝洋行代理给他的佣金,并将其放回总账以购买其他仪器。在生活上,马君武为人随和,十分关心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的学生。示范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作用。

  2.重视劳动教育。

  马君武在德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生产教育、劳动教育,希望通过生产劳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马君武批判“读书高尚,作工可耻”的观念,提倡“锄头运动”。他说,“大家在西大不作工,便不能学得刻苦耐劳的习惯,不作工就容易养成‘大少爷的习气’。”[2]40所以,马君武提倡作工、奖励作工也正是希望通过生产劳动,使学生懂得劳动的辛苦,树立正确劳动观,体谅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3.坚持说服教育。

  马君武在德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说服教育。他曾在各种演讲、会议上频繁告诫学生入校最初目的在于求真实本领,最终目的在于做实际的救国工作;反复强调无论是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还是造就具有渊博科学知识、扎实工作技能和顽强战斗本领的人才,都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多次提醒广西大学成立的目的在于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民族而奋斗。说服教育是马君武德育的重要形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德育方法。

  4.倡导激励教育。

  马君武通过激励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采取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育学生良好品行,保证学生有机会学习、刻苦学习、热爱劳动,马君武设立“苦学基金”“科学论文奖金”“作工奖金”等。对于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用“苦学资金”资助,对于科技论文优秀的学生,用“科学论文奖金”来激励,对试验成绩、考试成绩、作工成绩优良的学生也进行奖励。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激发孩子的潜力可以成就孩子不可低估的未来。”就是说,恰当使用激励教育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德育过程要倡导激励教育。

  5.采取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手段,惩戒是对违反纪律、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惩戒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惩戒的目的。为了保证考试效率,养成学生良好道德,马君武设定惩戒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取消成绩或退学等。恰当而合理使用惩戒教育,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个体。

  二、马君武德育思想对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启示

  马君武认为,道德教育是要随世界之百般事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亘古不易的。他说,“环境是一个善于变化的东西,如果环境变了,我们不能与之俱变,那就是缺乏自觉心的表征,那就是时代的落伍者。”[2]23恩格斯说过,“我们拒绝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相反,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4]。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对应的道德信条,新时代德育内容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将优良传统道德进行时代性转化。马君武德育思想对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疑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借鉴。

  启示一:德育理念上,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首要问题,培养接班人还是掘墓人,这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马君武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一国之魂,教育救国是他的教育理想,他提出: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把人造成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将要去开社会的大门;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勤恳朴诚、爱国爱校”的育人目标。马君武这些德育思想对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我们要树立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至于怎样做到以德为先培养人?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指明方向:“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5]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启示二:德育目标上,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这一提法,明确了我们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和方向。马君武在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应该把时代新人培养成具备“勤恳朴诚”和爱国爱校、有责任心品质的人。换句话说,作为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后备力量的时代新人,应该是勤劳、勇敢、朴实、忠诚和有责任担当之人。我们当前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和方向可以从马君武这些德育目标得到启发。

  我们必须明确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什么样的人,毋庸置疑,首要之举是要培养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而如何培养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根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肩负起的时代使命。高校立德树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总基调,以培养责任担当作为总任务,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在青年中播下爱国种子,撒上责任雨露,引导青年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结合,立足当下,历练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

  启示三:德育内容上,把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纳入新时代德育内容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艰苦是成事之本,奋斗是胜利之基,劳动是奋斗的重要形式,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马君武在劳动育人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论述,他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即对作工有新观念),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即锄头运动)。

  也就是说,劳动教育需要从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两方面下功夫。马君武关于劳动育人的思想,为当代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如何进行劳动教育,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德育内容。他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劳动观念对劳动实践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只有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爱劳动、善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价值观,才可能在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中逐渐成为不怕辛苦、敢于吃苦、吃得了苦的时代新人。这样的人,才有能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担起民族复兴大任,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高校立德树人要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为重点,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启示四:德育方法上,要创新德育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立德树人任务落实成效如何关键在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好不好,运用恰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马君武在德育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重视德育方法对德育实效的影响,提倡德育方法要顺应时代要求,综合运用榜样教育、劳动教育、说服教育、激励教育及惩戒教育等多种方法以提升德育实效,当代高校立德树人德育方法的创新可以借鉴其有益思路。在德育方法上,习近平也有许多重要论述,“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八个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以及针对性”[8]。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德育方法明确了思路。高校立德树人要创新德育方法,统筹兼顾各种教育形式,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拓宽育人工作的途径及方式,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抓住关键少数,以点带面,树立榜样和典型,发挥他们对其他教师的带动示范作用,落实全员育人的任务,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相关论文范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深化和拓展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我国保持和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形成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坚定了我们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加让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