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0月0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抚宁太平鼓舞蹈作为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独具特色,其对于维护我国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完善舞蹈发展历史以及弘扬优秀民间舞蹈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河北抚宁太平鼓; 舞蹈艺术; 教学研究
太平鼓舞蹈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舞蹈,是一种在我国河北、山西、宁夏、陕西、青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区民间十分盛行的舞蹈形式。 但由于不同地区地理条件、人文条件的不同,导致太平鼓舞蹈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加强对太平鼓舞蹈的研究和传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舞蹈论文范例: 舞台美术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1.太平鼓舞蹈发展相关概述
1.1太平鼓舞蹈发展历史
太平鼓舞蹈最早源于巫人舞蹈,又名鞞舞、鞞鼓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鞞舞逐渐更名为太平鼓舞。 《宋书·乐志》中明文记载:“鞞鼓,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施于燕亨矣。 傅毅、张衡所赋,皆其事也。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记载:“用有柄的单面鼓作为道具的一种集体舞。 这种舞汉代已有。
因为这种鼓很像一把圆形的扇子,所以,在较后的时代中,亦称为鞞扇舞。 ”《清稗类抄》中写道:“京师有太平鼓之戏。 铁条为廓,蒙为皮,有长柄。 柄末缀铁环十数,且击且摇,环声与鼓声相应。 其小者,如碗如镜,为孩提玩物。 更有大如十石瓮者,群不逞而击诸市。 所至,鼓声环声宣笑声哄闹声,耳为之震。 ”
太平鼓舞蹈最早出现在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期,在抚宁驻军时期传入抚宁。 唐朝建立以后,国家昌盛、社会稳定,这为民间艺术的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各大舞种都拥有许多民间传承人,且国家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如官伎、营伎和家伎等。 尤其是在军事战争中,沦落为奴隶的乐舞伎随军出征,在军队安营扎寨时,他们便提供乐舞服务。 例如,《抚宁县地名志》中写道:“抚宁县的地名与唐王李世民东征有关的近40个,由此可见,太平鼓是李世民东征时传进抚宁的。 ”
1.2抚宁太平鼓舞蹈艺术特征
1.2.1表演形式
抚宁太平鼓舞蹈分为舞蹈表演、太平鼓演奏两部分,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易记。 因此,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表演形式以家庭炕头、庭院表演等为主,除了鼓,再没有其他伴奏形式,多为妇女专用。 抚宁太平鼓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技艺传承人,多以母女、妯娌、姑嫂等传承为主,且传承谱系中最多不超过四代。
1.2.2形制和演奏形式
太平鼓与芭蕉扇十分相似,且鼓柄、鼓框等都是利用长方形扁铁条制成,在鼓框上蒙上一层动物皮,皮上多写“太平盛世”几个字,并纹上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如代表富贵的牡丹、代表幸福的蝙蝠等。 鼓柄下重叠一个大铁圈和一个小铁圈,大铁圈与鼓柄连接,为椭圆形,小圈放在大圈下面。 大小圈都拧成麻花形状,并套上若干小铁环,这些小铁环能够在圆圈上自由活动。
鼓柄上缠上一层布料,以起到护手、保暖等作用。 抚宁太平鼓从形制角度分为大中小三类,且中型鼓最受欢迎。 小型鼓声音清脆、音量高,但声音持续时间短; 大型鼓声音低沉,持续时间长; 中型鼓介于大型与小型鼓中间,形制最佳。 大中小型鼓在共同演奏时,多呈现出层次感、立体感强及声音浑厚、音色对比度高等优势。 一般来说,在演奏太平鼓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一只手拿鼓槌、一只手拿鼓柄,找到不同手指持放的最佳状态,进而演奏出美妙的声音。
1.2.3节奏特征
抚宁太平鼓因为形制大小不同,演奏部位、演奏方式也有所不同,能够演奏出单一的音色与音高,也能够演奏出混声的音色与音高。 太平鼓因为存在不同的演奏部位,能够细分成击奏鼓背面、击奏鼓环、击奏鼓框、击奏鼓边以及击奏鼓心等类型。 演奏的形式包括齐奏、轮奏、重奏、对奏以及独奏等方式。 演奏方法包括鼓槌击奏、手指弹奏等方法。 其中,手指弹奏又分为手指闷奏、弹奏和轮奏等形式,鼓槌击奏包括弹击、滑击、闷击、轻重缓急等不同演奏方法。 从大量的实践来看,根据舞蹈的具体情况配置以不同的演奏方法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抚宁太平鼓的鼓点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嗑瓜子、弹棉花、猫挠门等动作都能衍生出不同的鼓演奏方法。
1.2.4队形转变
抚宁太平鼓舞蹈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独舞、群舞、对舞以及轮舞等形式,且队形非常丰富,如夹寨子、八面斗、四面斗、四季平安、走八字、剪子股、串门子、串胡同、龙摆尾、串胡同等。 舞步又涉及后退步、前进步、碎步、踏步、交叉步、虚步、横挪步等。 另外,太平鼓舞蹈的动作语言非常生活化,如斗狮子、看媳妇等都源于生活实际,生动形象,具备农村人的朴实。 由于抚宁太平鼓舞蹈表演艺术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受众群体广泛。
2.河北抚宁太平鼓舞蹈教学研究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
抚宁太平鼓舞蹈有着丰富的鼓点,打击鼓不同的部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且敲打时需根据鼓点节奏,表演者一边走着舞步、一边打鼓,人鼓合一,鼓声与舞步十分和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演奏时左手拿柄举鼓,多方位摇动,右手拿鼓鞭不断击打鼓心、鼓背、鼓框以及鼓边,运用打、抽、抖、叩等不同打法。
太平鼓舞蹈中,太平鼓主要为舞蹈伴奏,配合舞蹈动作进行击打,一边打鼓,一边跳舞。 以抚宁太平鼓舞蹈为教学内容,特别是在舞蹈专业增加抚宁太平鼓舞蹈教材,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舞蹈节奏、鼓点的掌握,且舞步与打鼓节奏的配合,以此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做好演奏法、鼓点教学,当学生熟悉以后,再逐步增加基本动作,当学生能够做到动作与鼓演奏合二为一时,再增添队形变化因素。 如果学生全面掌握了动作要领,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改编、创作,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感,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太平鼓舞蹈的兴趣与热情,在自我娱乐中寻找灵感,进而发展为自己创编舞蹈。
2.2注重优化舞蹈教材
抚宁太平鼓舞蹈是一种民间艺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人产生熟悉感、拉近距离,还能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审美意识和感受,激发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发挥育人价值。 众所周知,太平鼓舞蹈的鼓点节奏、舞蹈动作等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学易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抚宁太平鼓舞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实例证实,提炼抚宁太平鼓舞蹈的精华,创作出新的舞蹈,不仅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还能对抚宁太平鼓舞蹈进行重新梳理、整合; 将全新的舞蹈形式编进学校的课程教材中、运用到教学中,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民间舞蹈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实现对传统优秀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2.3为民间鼓舞艺术研究者提供资料
从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道具——鼓舞”的实际来看,教材内容以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主,有关汉族鼓舞的教学内容较少。 而抚宁太平鼓舞蹈道具、舞蹈形式独具特色,能够弥补汉族舞蹈的缺失和不足之处。 抚宁太平鼓舞蹈拥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且是河北省冀东地区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能够丰富我国舞蹈艺术,传承和创新民间舞蹈文化。 作为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宁太平鼓舞蹈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很少的老一辈人会聊起抚宁太平鼓舞蹈。 尽管近年来抚宁太平鼓舞蹈存在重新活跃的趋势,但成效甚微。 要想实现对抚宁太平鼓舞蹈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任务艰巨。 基于此,必须加强对抚宁太平鼓舞蹈素材的收集、整合与挖掘,为传统鼓舞蹈艺术的深入研究夯实基础。
3.结语
抚宁太平鼓舞蹈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21世纪初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为实现抚宁太平鼓舞蹈的传承和创新,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太平鼓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掌握,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抚宁太平鼓舞蹈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树立正确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增加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注重丰富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太平鼓舞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感、节奏感,积极为民间舞蹈艺术研究者提供研究素材,以此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水平,传承和创新民间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严慧.秦皇岛抚宁太平鼓田野调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2]赵世莹,张竹岩.“鼓舞太平”创作谈[J].音乐时空,2016(10):171-172.
作者:赵世莹 李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