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从角色理论视角探讨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角色认知的培养

时间:2021年03月26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摘要:近几年,医患冲突逐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医闹、医伤等医疗纠纷已造成严重后果,也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公众形象,甚至会产生医务人员的角色失调等问题。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应着

《从角色理论视角探讨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角色认知的培养》论文发表期刊:《长春大学学报》;发表周期:2020年12期

《从角色理论视角探讨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角色认知的培养》论文作者信息:石慧琼(1981-),女,福建平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社会学方面研究。

  摘要:近几年,医患冲突逐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医闹、医伤等医疗纠纷已造成严重后果,也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公众形象,甚至会产生医务人员的角色失调等问题。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应着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角色认知的教育,为未来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他们具有人文情怀,以便他们更好地承担未来的职业角色。

  关键词:角色理论;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角色认知

  1角色与角色理论的含义

  角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从戏剧中引入社会学领域中的,目的在于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后来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反应的是与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都扮演着各种角色,不同的角色享有不同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人们对角色的理解、期望和要求等去解释人的行为并揭示其中规律的理论。

  2角色的形成理论

  依照角色理论,某一特定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了由外到内的一系列过程。通过外界对他采取行之有效的角色建设,包括角色观念、角色意识、角色形象、角色机制等方面,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认同的角色行为,使该角色的担当者与社会、团体、组织或他人对其的角色期望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

  3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角色期望

  3.1公众对医务工作者角色的素质期望

  素质期望是社会、团体、组织对角色担当者的个体的品德修养、行为能力、文化素养、心理修养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这些期待与要求通常可以通过行业的规定体现出来。

  关于医生的素质期望,在古代就有很多描述《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记载了“悬壶济世”的医者形象《游燕斋文学阵地》中的“医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要求医生对待病人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但要关心、记挂病人,而且要一视同仁。西魏的医学家孙思邀在《大医精诚》里写道“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说的就是医生要“医者仁心”。

  在西医文化中,也对医生这一职业寄予很高的期望。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制定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个医道规范是警戒古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是他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16世纪瑞士杰出的医生帕拉切尔苏斯四处行医,不论患者身份地位高低,他都积极救治。他指出,医生应该了解病人的病情并感同身受其疼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医生。古今中外,公众对医务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就是希望他们不仅能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能为病人服务,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尊重每个病人,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沟通,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让每个患者都能尽快恢复。

  3.2 公众对医务工作者角色的形象期望

  形象期望一般包括个性行为、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乃至精神面貌等。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往往能给患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良好的形象给患者带来了信任和宽慰,公众所希望的医护人员是具有热情、诚恳有礼、举止端庄、言语恰当、语气温和、衣着得体,使患者得到尊重,展现出和蔼可亲的角色形象。

  3.3 公众对医务工作者角色的义务期望

  义务期望体现在对角色扮演者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期待和要求,这也是外界衡量该角色是否履行好职责和义务的最重要标准"医者乃生死所系”,医护工作者最大的义务是为病人看病,提供诊疗、告知病情,减轻患者的病痛,不以医谋私,行为谨慎,诊断全面,得到用心的治疗和护理。

  3.4 公众对医务工作者角色的行为期望

  角色行为是角色担当者的个体行为。角色的行为期望就是外界所期望的一系列的行为,是被社会规范化了的行为,也就是希望他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公众对医务角色的行为期望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医疗护理、业务水平等方面,他们希望在医院里能接受到专业化的治疗,能得到平等地对待,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听到耐心的解答和安慰。

  奚从清在俑色论》中提出角色期望需要特别注意两点:其一是角色期望首先是社会提出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期待与要求,即角色期望应该是实事求是,合乎实际的;其二是角色扮演者对社会提出的要求和期待心领神会,并且能够身体力行,成功地扮演角色。也就是说,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越清晰明确,其角色行为就越符合期望,所产生的作用就越积极;反之,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越模糊,其角色行为就越难与期望一致,甚至会产生消极的状态,让扮演者无所适从口。因此,除了外界对某一角色担当者提出的角色期望外,作为角色担当者也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充分领悟,这样在角色实践的时候才能与社会期待相一致,完成社会角色的扮演。

  4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职业角色建设

  4.1 加强学生对医护角色规范的教育

  医学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大学不但是传授知识、学习理论的地方,更是学生习得技能,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职业角色规范是角色扮演的根本要求。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应该对学生提前进行医护工作的角色规范教育,培养遵守角色规范、符合社会、符合岗位标准的专业人才日

  角色规范就是用来约束某一角色的行为准则,分为成文的规范和不成文的规范两种形式。我国出台的与医护角色成文相关的规范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医务人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必须遵守的角色规范。另一种,是不成文的规范形式,主要是约定俗成、习惯化的规范。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在校生的角色规范教育,这样有利于形成医学生的角色观念,让他们在校学习期间能逐渐形成角色规范意识,了解医护工作中正确合法的角色行为,为毕业后更快适应角色奠定基础。

  第一,开设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很多医学毕业生刚进入职场,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经常会对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清晰,甚至会产生角色冲突。对医学生进行角色规范的教育的途径首先来源于课堂学习。因此,根据医学生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的需求,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明文规定的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特别是角色规范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医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规范的角色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作为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按照角色规范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第二,开展医护角色规范系列活动。除了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让医学生学习角色规范,了解未来工作中将扮演的角色权利和义务外,还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强化和内化知识。比如护理技能比赛、护士礼仪展示、医生医德知识赛、医护文化展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

  4.2塑造学生医护角色的形象

  第一,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要想一毕业就能很快地应社会,符合医疗服务单位的标准,在学校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制定科学的、具有人文色彩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目标,注重对他们礼仪技能、沟通技能、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医学生内在素质,加深他们对人文精神的了解和崇尚,进一步促进医学生科学、全面地发展E。

  第二,营造具有医学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克逊就提出了隐蔽课程的概念,它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校园环境也是隐蔽课程的一种“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的结合,不但能创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校园,而且能熏陶感染学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人文景点、校训标语、教室与实验室布置、校史馆、图书馆等方面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打造美观整洁、积极健康的校容,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名家讲座、师生讲堂、名医讲坛、“逆行者”故事、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生动活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软文化氛围,同时,学校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形成师生、师师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的良好氛围,让人文知识弥漫整个校园,对学生的职业角色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校园医学人文环境的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塑造学生良好的医护角色形象。

  4.3培养学生医护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也叫角色观念,是人们能明确意识到承担或即将承担的某种角色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希望的期待,并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扮演角色。可见,如果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医学生的医护角色意识,形成鲜明强烈的角色意识,可以为以后履行好角色职责,做好医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在实践中增加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到不同的岗位轮流实习,学习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从而习得职业角色行为、树立角色意识。

  第二,榜样现身说法,利用当地医院的名医、优秀校友、律师到学校现身说法,介绍工作经验、常见医患纠纷案例等等,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4.4拓宽互动渠道,加强角色实践

  角色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要完成自身社会角色的扮演要经过三个过程:角色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在此过程中,角色领悟直接指导扮演者进行角色实践从而完成角色扮演。因此,角色实践是角色期望与领悟的进一步发展,是在社会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每一社会角色要想完成自身的角色实践,既要社会公众对此社会角色有合理的期望,同时也要有正确的角色领悟并接受自身角色领悟的指导,做出符合社会公众期望的角色行为来。因此,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角色实践,能使学生对将来所要扮演的角色有更清楚的认识。

  加强院校合作,拓宽医护生的社会实践是医护生适应未来角色的重要途径。医护生的角色实践主要在于校外的实习实践,作为医学院校,应多方位开拓学生的实践渠道,加强与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让学生在大学几年中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由浅入深地了解医护角色,使学生在实践中能“零距离”获得社会公众、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人群对医护人员角色期望的信息,即获取角色期望值,这样有助于他们缩小角色期待和角色实践之间的角色距离,从而使他们较快地适应职业角色。

  4.5重视实习生、毕业生的后效评价

  实训实习是医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检验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医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教学下,学习从医技能,就是一个角色的扮演。作为医学院,应该重视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后效评价,了解医护生在实习实践期间以及跟踪毕业后工作的几年间单位领导、同事、患者及其家属对他们在职业角色扮演中的评价,以此来判断他们对职业角色的适应程度。学校根据这些后效评价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符合医护人员的角色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哭从清,角色论一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李波.强化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教育的路径思考0].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218.

  [4]曾萍萍,李毅昂,试论医护人文素养教育[1].学术论坛,2016(5):172-176.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conflic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society. Medical disputes such as argy-bargy and injuries have le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ublic image of medical staff, and even has caused the imbalance of the role of medical staff.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training medical personnel, medical schools that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excellent professionals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should focus on professional role cogni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help them toestablish correct oulooks on the world, life, values and career, making them have humanistic feelings so as to better assume future career roles.

  Kevwords: role theory; medical schools; medical students; cognition of professional role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