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建设的路径探讨

时间:2021年05月31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摘 要]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要正确处理好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法治教育探索路径上,应逐步实现法治教育课程的独立设置,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强化法治师资配备,不断探索法治教育的最

《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建设的路径探讨》论文发表期刊:《中国高等教育》;发表周期:2021年02期

《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建设的路径探讨》论文作者信息:王小光

  [摘 要]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要正确处理好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法治教育探索路径上,应逐步实现法治教育课程的独立设置,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强化法治师资配备,不断探索法治教育的最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理念指引;实践进路

  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重点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要求研究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法治教师的配备和培训等法治教育工作。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以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为导向,立足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加强法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代高校的核心工作。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反映了新时代对人才法治理念和素养的客观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离不开法治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治理革命的全新层次,习近平同志围绕法治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战略理论上,把全面依法治国定性为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战略安排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三位一体",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法治建设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普法行动极大提升广大民众的法律知识,但高层次法治人才数量仍然相对不足,广大民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设定了明确的法治建设目标,法治教育是实现法治建设目标所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主要平台,肩负对外输送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全面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第二,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目标对法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未来30年法治中国建设“两步走”战略,其中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中央将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法治建设指标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之一。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师培训等系列要求。党中央已经将法治社会建设的任务分解至学校法治教育环节,对法治教育如何实施提出具体方案,这些方案为高校开展法治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导,高等学校如何落实党中央的要求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核心议题。第三,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国家治理理念和体系上开启以“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的探索,对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要求。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体系门类齐全,基本满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新时代对高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和法治教育存在交叉重合,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法治教育不是要求所有学生接受系统法学专业教育,而是以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培养为核心,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如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为法治社会建设培养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法治思维的优秀人才,仍是高校教育改革探索已久且尚未完成的改革任务。以

  “中国之治”的法治中国建设为基本导向,高校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可行选择。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理念指引

  高校早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随着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倡导,法治教育取代法制教育成为内容和层次更高的建设目标。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已明确要求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尤其强调专业法治教师的配备,法治教育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新时代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既要体现时代特色和全新要求,又要兼顾法治教育已经形成的设置体系和教育方式。

  首先,以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导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法治中国建设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思想内核已经基本成型,这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高校开展法治教育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发展脉络,法治教育绕不开域外法治思想和制度探索。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应在坚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前提之下,客观看待域外法治发展的历史思想和制度成果。

  其次,实现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存在密切关系,原国家教委在1987年下发《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将法律基础课列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必修课,此后法治教育一直作为思政教育体系的附属内容存在。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价值观和知识的塑造,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存在互动统一的关系,200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规定思政教育的任务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更是特别强调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协同共进。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但两者的价值导向具有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密切结合和相互借鉴,法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思政教育内含对法治精神和理念的倡导,正确处理好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全局角度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再者,高校法治教育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法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思考社会问题,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法学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法治教育和法学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法治教育目标同样不是仅依靠知识灌输和课堂教学就能完成,如果将法治教育简单理解为法律知识学习就背离了法治教育的本质,也难以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对法治教育提出的要求。新时代法治教育应处理好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治思维思考社会问题和法治实践之间的关系,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法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法治教育新模式。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进路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应对时代发展脉搏有着准确把握,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适时改进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法治中国建设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

  在课程体系上将法治教育独立设置为必修课。法治和德治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过去法治教育长期附属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法治教育的需求,也难以符合法治教育自身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定位。根据一般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规律,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存在许多区别,混合模式不能反映法治教育的特殊要求和教学规律。以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相对区分为基础,可以探索对法治教育课程进行相对独立的设计。一是在高校中设置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编写专门的法治教育教材,设立独立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二是开设相关具体专业的法治通识课程。我国高校目前设有门类多样的专业体系,许多专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均有专门制定的国家法律,专业教学和法治教育之间存在交集和重合。法治教育可以延伸至相关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设立选修课的形式扩展法治教育的辐射范围。三是法治教育在纵向上应覆盖高等教育全阶段,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均应设立法治教育课程,确保法治教育培养体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保障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在体系上的完整性。法治教育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信仰,应避免变成单纯的法律知识讲授。在授课内容上,一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解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作为课程主线,确保法治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二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讲授,结合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的意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2020-2025年)》明确要求深入学习和宣传宪法,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围绕宪法学习开展法治教育是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三是开展法治教育的域内外比较教育。通过介绍和评判域外法治发展的脉络、思想及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对域外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

  提升法治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水平。由于法治教育课一直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一部分,思想道德课程教师大多未接受专业的法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法律专业素养有所不足。《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要求学校配备专门的法治教师和加强教师培训,正是对当前法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法治教育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掘现有的师资资源,通过法治教育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授课教师进行法治专业培训,帮助授课教师快速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人才招聘总体规划,招聘一批素质较高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高校法治教师的人才储备。此外,充分利用校外法治资源也是可行选择,可以通过校外导师的方式吸纳公、检、法、司的优秀人才兼职授课,弥补校内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的不足。

  创新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法治教育并非简单的法律知识学习,更主要的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科思维的培养,法治教育方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时代在变化,教育环境在变化,学生的身心特性也在变化,教育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地革新。首先,法治教育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高校法治教育应当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一方面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法日活动等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外法治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人大、公检法等法治实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法治的内涵和价值内核。其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极大改变了教育方式,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深入学生日常生活,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结合,可以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法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黄晓玫.新时代中国高校法治的三个走向IJ.中国高等教育,2019(8).

  [2]李栗燕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互促性探析[J.法学教育研究,2019(2).

  [3]孟鹏涛,陈延华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优化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7).

  [4]姚明敏,浅谈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的方向[J.西部学刊,2020(1).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