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1月12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论文发表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周期:2020年33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论文作者信息:作者简介:周艳芳(1979-),女,山西阳泉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是培养合格汉语国际传播人才的需要,能够丰富和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包含的主要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包括: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宏观统筹、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素质和水平;构建“显性+隐性”的全方位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打造“课内
+课外”立体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评价机制;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元素:育人模式
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学生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1)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促进各级、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传播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政治和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做好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实践路径,希望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一)培养合格的汉语国际传播人才的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肩负着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任,是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外事工作者。过去的人才培养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获得,轻视对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身处国际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最前沿,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其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面对繁重、多样化的工作任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质;面对海外多元文化环境,其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实际情况,其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培养正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因此,实践课程思政可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健全专业人才的人格品质,为国家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过硬、思想政治水平高的合格人才。
(二)丰富和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需要一直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程承担,专业课程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相互分离,形成了思政课程的孤岛化现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文学、语言、教育等专业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和思政课程形成合力,多渠道进行思政教育,丰富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完善其教育体系,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包含的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使命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全面、准确地挖掘和把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所包含的内容,是实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任务是向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在传播汉语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将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传递给世界。要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明确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领会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充分肯定、坚持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和中国文化价值,对中国文化生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会逐步确立对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热爱,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从而成功地完成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工作。
(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中,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教育是根本。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跨文化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其专业人才会更多地接触外国语言、文化与社会。当今的社会多元文化并存,是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重要时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应在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把握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必然的且正确的选择,坚定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和误导,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坚定自己从事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主要面向海外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在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常常面临着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和本文化群体内部态度(2)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和帮助其认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和特点,实践交际方法和技巧,学会调试和释放各种心理压力,从根本上提高专业人才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四)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专业人才快乐工作的前提,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细致的今天,很多工作都无法由个人独立完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工作大多是在海外展开的,这些工作要在自己与中方同事、外方同事,加之他国社会人员间展开,复杂的工作环境更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做到严格待己、宽容待人,懂得团结协作,提高自身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工作的能力。
(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学习者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多国家的学习者加入到了学习汉语的队伍中,其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如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语别化、国别化汉语教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各种外语教学法盛行的今天,似乎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适合汉语教学的,因此,寻找并探索适合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方法迫在眉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雨课堂、慕课、VR技术等各种新型教学和学习方式已经来到,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和方法提高国际汉语教学的效率,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新的发展形势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是实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基础。一直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注重学生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汉语教学技能、外语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轻视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大多数管理者和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专门的思政课程来完成的,专业课只负责讲授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的分离,形成了思政课“孤岛化”的困境。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需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树立课程思政的整体教育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专业教育的所有环节中,同时还应明确具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内容的建设方向。
(二)宏观统筹、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植入专业课程中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进行专业的、系统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首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加强与本专业思政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制定具有自身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其次,课程思政教育应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其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不同性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再者,要将课程思政的实施责任落实到每位管理者和教师身上,制定相应的德育考核指标并严格执行:最后,还需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德育评价标准并贯彻落实。
(三)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素质和水平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深刻,有的教师误认为课程思政是要压缩专业课教学,从而大谈思政:也有的教师误认为课程思政是把专业课堂一分为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各占一半;还有的教师虽然理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但是对于其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步骤、讲方法地展开,感到很茫然。教师是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素质和水平是建设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是带领专业教师了解并深入学习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让教师深刻理解当前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激发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情。二是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训,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教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三是组织专业教师举行课程思政经验交流活动,交流经验,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四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指标并严格实施。在教师工作和业绩考核中,除了专业教学部分的考核外,还应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内容。考核优秀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提高,确保在监督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四)构建“显性+隐性"的全方位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是培养政治合格、思想过硬、人格健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根本保障。这个课程体系包括一系列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就是传统的思政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隐性课程包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有的文化类、语言类、文学类、教育教学类、中华才艺类和实践类课程,这些隐形课程之间并非完全平行并立,文化类课程为隐性课程体系的基础,其承担着专业人才价值观、思想观和道德观引导与确立的重任,其他类课程则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补充和强化,理清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工作。
(五)深入挖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是建设课程思政的中心任务。文化类课程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理想人格等内容,以优秀的思想、人物和作品为载体,引领专业人才领悟并实践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思想观和道德观:文学类课程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让专业人才感受和理解作家、作品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语言类课程则可以结合语言现象的发现、分析和阐释过程,培养专业人才客观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精神:教育教学类课程则可以挖掘创新教育元素,在理解基本外语教学法流派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法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六)打造“课内+课外”立体化育人模式
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立,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
外,还应有效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实践方式,打造“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比如,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请在国外开展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交流其海外教学和生活的经历,让
学生感受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的荣耀与艰辛;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其走进课堂,在课堂中激发其专业热情和工作动力: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和比赛,如课件制作、教学方法创新、文化活动创意等,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专业学生提供和外国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在互相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中华诗词诵读、文学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润杰、齐成龙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N).人民日报,2020-2-20(9)
[2]Kim,Young Yun.Becoming Intercultural: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M).CA:Sage Publications,2001.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is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s, which can enrich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The major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Chinese intemational education includ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irm political stand and ideological belief,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unity and cooperation spirit, as well a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he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vers updating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larify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by means of macro overall planning and reasonable lavout.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ng an all-round "dominant + recessive"curriculum svstem,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re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n class t after dlass"education mode.
Key words: Chinese intem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evaluation mechanism; curriculum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duc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