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5月29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思考》论文发表期刊:《教育观察》;发表周期:2021年11期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思考》论文作者信息:邱君君,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科学化转型的问题。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科学智能以及保留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针对学生评价体系仍存在评价标准缺乏特殊性、评价过程缺乏客观性、评价结果功利化、教育工作者评价素养不足等问题,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应着重把握评价目的,明确评价内容,扩展评价主体,健全“四个评价”,重视评价结果,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学生评价;价值取向;体系构建
一、引言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指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是我国首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价值取向发生着根本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2学生评价是教育领域非常基础且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长情况,而且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总体而言,对学生科学的评价能产生良好的促学效果,对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起到导向作用。
然而,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仍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仍未能发挥实效。因此,本文将思考并探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学生评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正确构建适应教育评价改革需求的学生评价体系,以顺应新时代教育评价科学转型的新趋势。
二、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科学地理解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客观公正、准确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提高评价的效度、信度,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服务。[(一)立德树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总体方案》也再次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内涵又有了进一步延伸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始终坚定德育为先,即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二是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全面育人要求,即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三是重视健全人格教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形的学生比较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品质发展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回
(二)科学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工业时代建立并依赖的标准化教学,即批量性生产人才的教育模式难以为继。因此,我国教育需要加速科学化智能转型。一方面,教育评价需要更加科学化。具体而言,评价内容应更加全面,杜绝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片面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素质发展。评价标准应更加合理,制订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学段特点和身心特点的评价量表。评价方法应更加多元,做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1]相统一。评价结果应更加突出反馈功能,充分分析并利用评价结果,将其作为诊断依据以了解学生发展现状,总结学生问题并探索解决策略。另一方面,教育评价需要更加智能化。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全流程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教育评价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的一环,同样需要加速适应智能化趋势。我国教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测量手段形成精准、高效、个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减少教育工作者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也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三)中国特色
早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评价创新就已经受到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例如,美国学者RickSiggins于1991年提出教育工作者评价素养的概念,系统研究人们进行评价行为过程中所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近几年,美国知名私立高中联盟MTC推出了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涵盖创造性思维、数理能力等八大类,实现个性化的学生综合评价。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国既要吸收外国已有的研究经验,参考和学习优秀成果,也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切忌照搬照抄。所以,《总体方案》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国特色有两大关键点。一是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以,教育评价的政治属性成为落实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二是重视问题导向。在确立评价目标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考虑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切实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致力于培养有才华、有品格、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生评价的问题与挑战(一)评价标准缺乏特殊性现在的学生评价仍然停留在标准化与模式化层面,不能充分考虑到不同评价对象的特殊性。除了学段和学科的差异外,学生群体的学业基础不同,家庭经济和社会背景不同,所处区域教育系统不同,未来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也不同。[因此,学生评价需要保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制订标准、数据收集以及结果分析都需要重视多样化,避免出现各级各类各科教育评价同质化现象。
(二)评价过程缺乏客观性
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如何建立指标、如何分配比重、如何进行量化等问题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例如,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时,由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要素难以测量,受教育工作者主观因素及其评价素养的影响,教育工作者难以保证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科学的阐释。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要求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学习活动的参与证明及相应的成绩证明,就会背离综合素质教育的初衷。所以,如何提升学生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评价结果功利化
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考试取得高分作为学习的终点,这是因为评价结果被过度功利化,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可以观察到的教育环境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能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褒奖,竞赛突出的教育工作者更能受到家长和学校的追捧,升学率高的学校更能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教育评价的认知。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应该是服务教育,测评结果不仅不应该是最终解释,反而应该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评价结果进一步闸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全方位关注学生在道德、认知、情感、体质、审美以及人格方面的发展,杜绝评价结果的功利化。
(四)教育工作者评价素养不足评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教育工作者至少要花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评价活动,但教育工作者的整体评价素养却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邹为诚表示,教学评估能力是新教育工作者发展最缓慢的能力,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11随着教学评一体化要求的提出,教育工作者虽然逐渐认可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的作用,评价观念和认识均得到发展,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仍很少采用新型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者受到的教育评价培训不足,没有掌握和熟练地运用这些评价知识和技能;二是教育工作者教学任务繁重,教育工作者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平时表现,所以只能依据考试和日常测验的结果。
四、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
(一)把握评价目的
在宏观层面,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微观层面,学生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关联。对此,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德和审美。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在评价学生的品德、审美、情感等方面时可以采取表现性目标取向,即关注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结束时有意或无意得到的结果。因为表现性目标具有唤起性而非规定性,关注无法事先规定的结果,期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而不是一致性的反应。[2]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个人意义。
(二)明确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需要随着评价目的、评价情境和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评价,都需要具备以下三点特征:一是综合全面的评价,即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二是具有学科特色的评价,即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在各学科学业评价中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三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评价,即着眼于学生能力与成绩、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情绪等多个角度。关于智力因素的评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我们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评价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再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而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习惯以及价值观等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质性评价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特征,依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扩展评价主体
教育工作者不应当是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也应该成为参与者,共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共同体。[多元主体评价能够改变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不同参与者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克服单一评价主体导致的偏见和主观性。多元主体评价还能够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为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切实生效,教育工作者需要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保证学生评价具有实质性而非形式化。
(四)健全“四个评价”
《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四个评价是对我国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其中,改进结果评价是对功利性评价的反思,反思结果评价的负面影响。强化过程评价主要是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诊断性。过程评价是对结果评价的补充,是以更客观的视角对被评价对象发展全程的动态进行追踪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有利于打破评价的结果固化。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代表着对评价对象自我进步的褒奖和鼓励,不仅关注评价对象的起点,而且看重过程性发展式的转变和进步,能打破对评价对象的固化印象,给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评价对象以更多的发展可能。健全综合评价主要是强调评价标准和主体的多元性,杜绝评价的片面化和单一化。[1对学生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难以量化和测量的要素,教育工作者可以进行质性评价。质性评价的核心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个动态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1
(五)重视评价结果
学生评价应重视并完善评价结果的效用,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要提高学生评价结果的效用,教育工作者需要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由分数向诊断、分析转变,除为学生、学校及教育部门等制订有针对性的评价报告外,还需要重视学生评价的研究。[1]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合格的评价素养,能够对学生评价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能透过表面结果看到学生本质上的学习问题、现阶段所处的能力水平,进而结合最近发展区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教育工作者、学校和教育部门有必要开设教育评价课程,引导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以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者对学生评价的研究在不断革新,教学实践者对学生评价的态度也在逐步转化。虽然多种评价要素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唯分数的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但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评价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终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且科学智能的多元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1).
[2]郑森文.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浅谈学生评价D].才智,2020(17):37.
[3]张意忠.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J].教育探索,2002(10):5-7.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04) [2021-01-04].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2021-01-
04].
[6]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
好[EB/OL].(2016-09-09)[2021-01-04].
[7]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0)[2021-01-04].
[8]林敦来,武尊民.国外语言评价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0].现代,2014(5):711-720.
[9]杨宗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创新D].人民教育,2020(21):30-32.
[10]石中英,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鸟议D].教育研究,2020(9):4-15.
[11]邹为诚.实践经验是如何改变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的?[].中国外语,2013(1):72-80.
[12]张菊英.表现性评价“三要素":目标、任务与评分规则D].教育视界,2020(13):16-20.
[1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2.
[14]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教育探索,2002(3):48-49.
[15]蔡敏.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21-25.
[16]周光礼,袁晓萍.聚焦“四个评价”--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D].中国考试,2020(8):1-5.
[17]兰觉明.质性学生评价体系解析与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08(3):56-59.
[18]张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挑战与出路D].教学与管理,2020(36):65-68.